黃玲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感受與升華”閱讀教學新模式的出現(xiàn),則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更好的途徑。因此,本文對“感受與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及其實踐問題展開了研究,以便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感受與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在感、知覺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和人格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完成閱讀文本的學習。而“感受與升華”閱讀教學新模式的采用可以較好地引導學生加深對文本閱讀的體會,并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因此,有必要對該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問題展開探討,繼而更好應用該模式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感受與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概述
所謂的“感受與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其實就是以感性教育理論和體驗學習理論等多個理論為指導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由感受、體驗、思考、交流、表現(xiàn)和升華這六個部分組成。而在感性教育理論下,學生需要親自體驗和感受事物的價值,繼而產(chǎn)生感動與實感,并主動地得到發(fā)展。體驗教學理論則是需要學生通過感受、體驗、思考和交流等方式完成學習內(nèi)容的內(nèi)化,繼而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掌握一些技能或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甚至形成一些觀念和態(tài)度。所以,“感受與升華”教學模式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使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fā)
揮[1]。因此,在該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采取的是教師導、學生學的教學模式,以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為主要教學途徑。
二、“感受與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的實踐
(一)幫助學生充分感受文本
對于年齡較小和知識面較窄的小學生來講,往往難以感受到語文閱讀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所以,教師想要構(gòu)建新的教學模式,就要幫助學生充分感受文本。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教師需要使學生了解與文本有關的背景知識和信息,繼而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通過查字典完成對生字詞學習,繼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朗讀課文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對文本有整體上的感知[2]。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師恩難忘》一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憶對自己有影響的教師,繼而營造一個容易引入“師恩難忘”話題的情境。在這一情境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感情帶入“師恩”這一話題,然后提出“不同的人對師恩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們來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看看他是怎么抒發(fā)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的,繼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并增強學生的情感感悟力。
(二)采取方法加深學生的體驗
在幫助學生充分感受閱讀文本后,教師需要使學生的體驗加深,繼而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一方面,教師可以提出讓學生換位思考的建議,以便采取移情體驗法使學生置身于課文情境中,繼而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體會;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入情朗讀法開展教學。具體來講,就是教師要讓學生投入重點段落的朗讀中去,以便建立起快速體驗文章情感的通道。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讀和輕聲讀等多種方式。此外,閱讀文本中的重點詞句段可以成為文章情感的“泉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分析這些內(nèi)容。
(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在獲得深切體驗后,學生自然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這些問題,以便產(chǎn)生情感和知識的碰撞,繼而產(chǎn)生新的感悟。一方面,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以便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啟發(fā),繼而幫助學生更為全面地理解文章;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采用質(zhì)疑法向?qū)W生提出問題,繼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問題[3]。同時,教師也應該使學生學會質(zhì)疑,并指導學生學會解疑,以便引導學生深入進行閱讀文本的思考。
(四)實現(xiàn)閱讀感受的多向交流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互相交流完成對各自閱讀感受的討論,繼而更好地體現(xiàn)文本所傳遞的情感。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的解答。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將形成良好的互動,繼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多給予學生關心和鼓勵,以便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雙向交流,繼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文本的閱讀。
(五)督促學生表達理解與感受
在經(jīng)過交流討論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會得到加深,并且將獲得表達自我感受的欲望。所以,教師應該督促學生表達這些理解與感受,以便使教學的效果得到加深。一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自身感受朗讀課文,繼而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理解再現(xiàn)文本內(nèi)容,從而在動作表現(xiàn)中表達自身對文本中的情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牛郎織女》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選擇表演“王母抓走織女”和“七夕相會”等場景,以使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自身的真實感受。而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表演,則可以使學生的感情外化表現(xiàn),繼而達成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表演“王母抓走織女”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表演的學生情緒比較激烈,而臺下的學生則將被深深吸引,繼而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受。
(六)實現(xiàn)知識和情感的升華
閱讀教學的深層意義就在于使學生內(nèi)部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得到升華,所以教師需要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文本的目的和意義。而這一階段的教學需要一層一層深入,而并非是教學過程的簡單疊加。一方面,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創(chuàng)作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則需要使課文的內(nèi)涵和主題得到延伸,繼而使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得到自然升華。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完成課外資料的開拓和探索,繼而幫助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更具深度的結(jié)論。
三、結(jié)論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應該較好地應用“感受與升華”閱讀教學模式,以便在加深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使學生的知識和情感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王紅軍.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新模式[J].考試周刊,2013(70).
[2]張祎.對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的研究[J].學周刊,2015(2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