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懋蘭
【摘要】新課改倡導課堂教學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性作用的凸顯。小學生年齡較小,需要借助外界因素來促使其主動探究、學習,鍛煉自我學習能力等等。鑒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游戲教學以娛樂的精神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容易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強化小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養(yǎng)。游戲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的產物,能夠給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開展教學,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游戲教學;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3版)》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游戲教學以娛樂的精神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容易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強化小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養(yǎng)。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游戲教學是根據(jù)小學生心理特點而打造的教育性功能的模式,能夠從根本改變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地談一下游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
一、開展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小學生年齡較小,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而且愛動。這些心理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寓教于樂式的課堂教學。游戲作為一種媒介,融合新課改內容,加以教育性,能夠成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娛樂性的教學模式,在教育界稱之為“游戲教學”。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對也較為多元化,二者相融合,一方面能夠以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知道,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學的難點,小學生對于識字總是覺得枯燥、無味,硬性的記憶,時間性很短。對此,筆者在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教學模式,將識字轉化成為游戲,如:借鑒“成語接龍”的形式開展“詞語接龍”游戲,即:筆者給出一個詞語,諸如:“春天”讓學生接“天氣”、下一位則“氣息”這樣持續(xù)下去,對于說不上來的學生則采取一定的處罰措施,諸如:唱歌、跳舞等等,以學生樂于參與的游戲形式來激勵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同時,小學生心理意識較強,好勝心也強,對于這樣的游戲,為了表現(xiàn)優(yōu)秀,都會主動地去探究相關知識,進而學生在掌握識字和運用字組詞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能力,一舉兩得。
二、運用游戲教學,拓寬學生的思維范疇
游戲本身除了娛樂性還帶有智力性因素,采取游戲教學在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的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的智力因素,諸如:小學生思維需要準備,自我需要觀察、分析、思考、聯(lián)想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運用游戲教學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范疇,推動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有助于學生綜合技能的形成。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敏捷的時候,教師打破原有的課堂局限,引導學生做課堂的主體,就游戲內容進行參與,諸如:制定方案、主導實施等等,提升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通過一定的自我組織最終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自我思維的成熟和持續(xù)發(fā)展。
小學語文內容涉及面較廣,形式多樣,無形中也成為游戲創(chuàng)作的素材,小學生游戲教學不拘泥于形式,筆者在教學中讓學生做主將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成為游戲,并導演、表演展示,加大學生參與游戲的力度,拓寬學生的思維范疇。如:在學習閱讀文本教學內容時,學生自主地將其改變成為“小劇本”,分角色進行表演;在識字教學時,學生將其整編成為“猜字游戲”“找朋友”等形式進行記憶、運用。小學生表現(xiàn)欲望很強,這樣的游戲教學能夠讓學生找到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更深入地探究,延伸自我的思維界定,進而為學生綜合技能和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有效基礎。
三、在游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改變應試教育背景下單一地追求成績的現(xiàn)象,提出要注重滲透相關的德育教育,而這也是多年的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小學語文內容涉及面較廣,其中不乏德育的篇章教育,作為教師應運用學科本身的特點有意識地滲透德育教育,借以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感悟。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于事物的感悟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來強化和推動。筆者則以學生最為喜見的游戲形式來進行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感悟,同時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生生合作、相互幫助等來強化自我道德的修養(yǎng)。
如:在學習《普羅米修斯》教學內容時,筆者首先開展“講故事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有個初步的認知,感悟其形象:人和智慧超人的組合;其次,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結合其內容,加入一定的角色,分角色進行表演,真實地體驗人物,感受其性格特點:善良、堅強、無私等等;最后,拓寬教學范疇,開展“普羅米修斯”主題的系列活動,鼓勵學生收集相關的素材,并整理素材,以多種形式進行展示、宣傳,升華本身的游戲教學,讓學生掌握閱讀文本透出的德育教育同時,促使學生做德育的宣傳人,推動學生更好的、更全面的、更健康的發(fā)展。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生動的、動態(tài)的,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能夠得以有效實現(xiàn)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新課改的需求以及小學生喜愛玩的性格特點開展游戲教學,借以通過游戲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不斷地提升和發(fā)展自我,從而真正地實現(xiàn)新課改下小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星野.最讓小學生著迷的500個小游戲——語文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