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云+尤先哲
摘要: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如何依托現有資源,充分發(fā)揮物質文化建設的作用,實現增強文化底蘊、美化校園環(huán)境、陶冶學生情操、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目標呢?我們覺得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方面應該做到三個方面的統(tǒng)一。下面以湖南省示范高中——常德市鼎城區(qū)第一中學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為例予以說明。
關鍵詞: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育人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9-0268-02
一、在辦學理念上做到主旨內涵與外在形式相統(tǒng)一
一所成熟的學校不僅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還要有突出特色的辦學理念。常德市鼎城區(qū)第一中學是一所擁有近百年辦學歷史傳統(tǒng)的省屬示范高中。學校創(chuàng)辦于1922年,占地面積約189.7畝,現有師生員工近4000多人。學校最初創(chuàng)建名為“湖南省私立高級雋新小學”,后改為常德雋新初級中學,因為名稱中的雋,有指雋拔、雋秀、俊逸之意,可解釋為“卓異出眾,俊逸超特”、“才智出眾的人,出眾的才智”、“優(yōu)異出眾,清雅秀麗”、“俊秀飄逸,超群拔俗,才智俊秀的不凡之士”。新,即革新,創(chuàng)新之意。原校名的立意旨在通過不斷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實現兩個目標:一是達到辦學卓異出眾,超群拔俗之目標;二是培養(yǎng)俊逸超特,才智雋秀的不凡之士?!半h”是目標,“新”是方法。學校初創(chuàng)者早就為后人奠定了辦學的思想,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學校以此確立了目前學校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為“雋新”。以前的校名“雋新”就是學校的靈魂,就是繼續(xù)傳承“雋新”的辦學宗旨。為了貫徹“雋新”這個核心理念,學校將學生助學獎金基金改為“雋新獎學金”;對學校發(fā)展做出貢獻的教工先進個人名稱改為“雋新功臣”;青年老師競賽優(yōu)秀個人改稱為“雋新之秀”;在完善內涵的同時,在文化建設硬件上進一步加以突顯,將“雋新”二字雕刻在靈璧石上,豎立在校門這個醒目的地方,并在石頭上的“雋新”下方詮釋其內涵;制作了以“雋新”為主題的?;諔覓煸谛iT右上方;集體作詞譜曲了鼎城一中校歌“雋新之歌”,并在校道旁砌臺刻在紅色大理石上;校園正中央的知魚池中間的過橋改名為“雋新橋”,并用大理石雕刻鑲嵌在橋中央的兩側;學校的多功能會議室改成了莊重、上檔次的“雋新講堂”,供教師上課,名家講學;進校門的主校道也改名為“雋新路”。
為了與辦學核心理念融為一體,學校又將“立志、正德、篤學、健身”的校訓、“團結、務實、求是、拓新”的校風、“博學、嚴謹、務實、求精”的教風、“勤學、好問、善思、創(chuàng)新”的學風用鍍金大字鑲嵌在校門后上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裝點在學校中心地帶的高三恒一樓頂的30多米移動發(fā)射塔上,高高屹立,勉勵師生精業(yè)好學,鼓勵師生追求卓越,進一步彰顯學校特色。
二、在辦學特色上做到秉承傳統(tǒng)與開拓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
鼎城一中在利用原有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和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更要著力打造與時代精神相吻合的精神產品。
為了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學校將30年前雕刻的至圣先師“孔子”高大石雕像,從校道的偏僻一隅請到主體建筑高三恒一樓正前方,寓意為“至圣先師”——孔子帶領學校眾多弟子一同前行。每年高一新生開學之初或高三同學畢業(yè)前夕,學校都要舉行隆重的尊師重教活動,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不忘母校老師培養(yǎng)之情。
校園正中央因地勢低洼,建校之初,將其挖掘成長60多、寬35米、深2米見方的長方形水池,以前池塘西端水中造假山一座,東面安裝噴水設施一套,池中投放少量的雜色魚種,偶爾有師生欣賞。前年,在原有基礎上將它打造成校園內文化建設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圍繞水池四周用1.5米高、間距2米的大理石柱連接起來,水池命名為“知魚池”,并將名字刻在東、西兩頭石板中央,四周放置一些條椅,將收集的古代名家與魚和水有關的詩詞、警語、名言雕刻在大理石柱中間的石板上,供師生課余散步觀賞,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強調的是實踐;“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強調是要奮發(fā)圖強,積極進取;“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不爭”說明人的良好品質的重要性;“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說明了人們要追求的理想境界,等等。每至初夏,40多條著色耀眼的名言、警語與池中歡快暢游的錦鯉、盛開的睡蓮、鮮艷的荷花、假山上鳴唱的小鳥構成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且其詩詞、警語、名言還具有審美、書法價值,更具有哲理啟迪的功能,不僅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和思想品質。
針對學生課余活動區(qū)域狹窄的不足,學??茖W布局,將一幢破舊學生公寓樓撤除,改造為340多平方米的文化體育活動廣場,中間增設了24個羽毛球場,擴大了學生活動空間,四周修建了設計新穎的18個校園宣傳櫥窗,充分展示了各年級、各班級、各科室、各學科的一些與工作、學習、生活有關的場景圖片和活動情況,并定期進行更換,讓師生了解學校工作的全貌,也提升了學校文化的品味。
三、在育人方式上做到環(huán)境熏陶與人文關懷相統(tǒng)一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不僅僅表現為環(huán)境、設施的改善,還是學校辦學目標、宗旨和理念的具體體現,更是給師生注入正能量的有效裁體。這應該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所要達到的真正內涵和本質。鑒于此,鼎城區(qū)一中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方面著力做了如下三件事。
1.抓命名工程建設。對學校四幢教學樓進行命名,高一教學樓為志一樓,高二教學樓為守一樓,高三教學樓為恒一樓,綜合培訓樓為和一樓,寓意為進入鼎城一中高中三年要立志、求志、成志,實現圓夢和諧;對三幢男、女學生公寓樓分別命名為和瑞樓、和衷樓、和易樓,意味著同學們整天生活在一起要吉祥平安、內心平靜、謙讓相處,形成文明和諧的氛圍;對兩幢科技綜合樓命名為博雅樓、拓新樓,勉勵學生要追求卓越、知識淵博、厚德踐行;對兩幢學生食堂改名為知味堂、思源堂昭示著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不要忘本;學校行政辦公樓改名為求是樓,提醒行政管理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校園內兩縱兩橫四條校道分別命名為雋新路、厚德路、載德路、正德路,希望同學們在求學路上厚德載物,追求卓越。endprint
2.抓主題文化建設。第一,打造亭閣文化。在校園中心區(qū)域內,在主體建筑物恒一樓中軸線上的前后修建兩條回廊,中軸線前方最高點起名為凌云閣,閣前上聯(lián)為“沅江水暖芷蘭菁”,下聯(lián)為“善卷風薰柔梓秀”;閣后上聯(lián)為“興邦眾志可成峰”,下聯(lián)為“逐鹿梅林敢問鼎”;閣左邊為言志亭,亭前上聯(lián)為“滾滾飛輪軸處中”,下聯(lián)為“張張答卷我第一”;亭后上聯(lián)為“一園丹青千般景”,下聯(lián)為“四季春色萬縷思”。閣右邊為潤新亭,亭前上聯(lián)為“亭翼泉清文永雋”,下聯(lián)為“風恬露潤花常新”;亭后上聯(lián)為“化雨勤澆桃李樹”,下聯(lián)“春風樂育棟梁材”。軸線后端建回廊連接恒一樓與拓新樓,曲折蜿蜒,靠恒一樓建立雪亭,上聯(lián)為“程門立雪尊師重教”,下聯(lián)為“絳帳傳經有教無類”。挨拓新樓建求索亭,上聯(lián)為“前后貫通升堂入室”,下聯(lián)為“上下求索造極登峰”。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亭閣上的對聯(lián)不僅可供學生欣賞閱覽,還有立志勤勉、修德養(yǎng)身的作用。第二,打造飲食文化。食堂是學生飲食消費的場所,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yōu)秀品質的地方。學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一方面,加強食堂內部管理,另一方面,充實食堂這個有限的空間。在食堂墻壁寬闊的地方,開辟圖文并茂的飲食健康知識介紹專欄,加強飲食健康的安全教育;利用立柱的有限空間,將與愛惜糧食有關的名言、警語、故事制作成匾牌懸掛在立柱上,如“快樂生活每一天,開心享受每一餐”;“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一條條警語、一張張圖片、一個個故事成為了洗禮學生心靈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第三,打造廉潔文化。當前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反腐倡廉行動,也會延伸到校園。為了更好地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從小建構起反腐倡廉這堵心理防護墻,學校在高三年級恒一樓的四層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將當今領袖人物與廉潔的論述、歷史上名人倡廉名言以及一個個古今倡廉故事收集起來,采取書畫的方式制作成的匾牌掛在墻壁上。讓學生在課余走廊休息時和上下樓梯的過程中,均能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廉潔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敬廉尚德的風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思想境界。
3.抓環(huán)境美化建設。鼎城一中自搬遷新建以來,不斷重視校園環(huán)境美化,學校布局合理,環(huán)境優(yōu)美,校園面綠化覆蓋面積5.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54.81%。擁有城區(qū)極為少見的8240平方米的常綠草坪,成為江南城區(qū)一塊難得的“綠洲”。校園內常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風景怡人,各種灌木綠籬圍繞校道兩旁、外墻四周,除了內有高大的香樟、桂花、茶花、銀杏、含笑、玉蘭、女楨球等眾多名貴樹木外,還有更具特色的鐵樹、柏樹、杜鵑、紋母、棕竹、墨米蘭、紅枳木、五針松、對結百枘等159盆大盆景,品種上檔次、有品位,其中造型優(yōu)美的60多盆紋母、紅枳木大盆景多次參加常德市園林盆景展覽,得到了行家贊譽。近年來,學校又引進培育了8個品種的90棵梅花小盆景,寒冬盛開的鮮艷的梅花與翠竹、松樹相映襯成為校園內一道更為亮麗的風景,真是“一園丹青千般景,四季春色萬縷思”。優(yōu)美怡人的環(huán)境陶冶了學生情操,綠蔭覆蓋、植物茂盛的校園充滿著自然界的氣息,凈化著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更加熱愛自然,珍惜時光,珍愛生命。經過不斷發(fā)展完善,目前鼎城一中已成為“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綠色學?!?、“湖南省省文明單位”。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有自身豐富的內涵。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我們可以借鑒鼎城一中好的做法和經驗,注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體建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充分發(fā)揮物質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育人功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