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慶
新疆烏魯木齊市友誼醫(yī)院干??疲陆疄豸斈君R 830049
目前研究證實[1-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高尿酸血癥均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但兩者之間關系缺乏文獻研究,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通過觀察心血管疾病患者組與健康對照組血尿酸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探討血尿酸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關系,旨在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整群選擇該院住院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161例。根據疾病類型分為冠心病(CHD)、高血壓(HBP)、高血壓合并冠心?。℉WCHD)、急性心梗(AMI)4組,另健康體檢者64例作為正常對照組。冠心?。–HD)患者組:男26例,女16例;符合WHO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且經過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平均年齡 (58.5±11.3)歲;病程4個月~20年。高血壓(HBP)患者組:男22例,女15例;符合WHO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平均年齡(56.2±12.4)歲。高血壓合并冠心病(HWCHD)患者組:男31例,女16例;符合WHO高血壓、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平均年齡(57.3±14.5)歲。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組:男18例,女17例;符合200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定義,平均年齡(54.1±11.9)歲。正常對照組(CON):健康體檢者 64 例,平均年齡(50.2±10.8)歲。
使用SPSS1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統(tǒng)計學方法包括Pearson相關分析、偏相關分析及逐步回歸分析。
性別方面,CVD組男97例、女64例,CHD組男26例、女16例;HBP組男22例、女15例;HWCHD組男31例、女16例;AMI組男18例、女17例;CON組男34例、女30例,男女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各組一般指標比較(±s)
表1 各組一般指標比較(±s)
注:心血管疾病(CVD)組與CON組一般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CVD各組與CON組一般指標比較除CVD組血壓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組別年齡(歲)體重指數(k g/m 2)腰臀圍比收縮壓(m m H g)舒張壓(m m H g)C V D組(n=1 6 1)C H D組(n=4 2)H B P組(n=3 7)H W C H D組(n=4 7)A M I組(n=3 5)C O N組(n=6 4)5 5.5±1 1.9 5 8.5±1 1.3 5 6.2±1 2.4 5 7.3±1 4.5 5 4.1±1 1.9 5 0.2±1 0.8 2 6.7±2.7(2 4.4±2.7)*(2 6.9±3.3)*(2 6.8±3.3)*(2 8.7±0.8)*2 2.3±1.6 0.9 0±0.0 5(0.8 8±0.0 6)*(0.9 1±0.0 5)*(0.9 0±0.0 5)*(0.9 3±0.0 4)*0.8 4±0.0 5 1 5 5±1 5 1 1 6±8 1 5 4±1 7 1 6 7±1 9 1 5 9±1 6 1 1 7±9 9 9±1 1 8 1±7 9 8±9 1 0 1±1 3 9 7±1 0 8 0±6
從組間生化指標中能夠看出,各組HDL-C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其余指標中,HBP,AMI,CHD組與CON組計量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各組生化指標比較(±s)
表2 各組生化指標比較(±s)
組別H B P 組(n=3 7)C H D 組(n=4 2)A M I組(n=3 5)C O N 組(n=6 4)T G(m m o l/L)2.2±1.1 2.5±0.8 3.0±1.0 1.3±0.8 T C(m m o l/L)5.4±0.7 5.6±0.7 5.9±0.6 4.1±1.8 H D L-C(m m o l/L)L D L-C(m m o l/L)F B G(m m o l/L)1.4±0.2 1.4±0.1 2 1.4±0.2 4 1.1±0.3 3.4±0.8 3.5±0.7 3.8±0.7 2.7±0.5 6.4±1.4 7.2±0.3 7.8±1.0 4.5±0.7 F I N S(m I U/L)1 0.5±1.6 1 0.6±1.1 1 1.8±1.1 6.3±0.7 H C Y(U m o l/L) U A(m m o l/L)2 0.3±8.5 2 0.2±7.6 2 1.9±9.8 1 1.9±5.2 4 1 5±1 2 2 4 2 0±1 1 3 4 2 9±1 5 2 2 3 7±7 4
2.3.1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 Pearson相關分析表明,患者UA水平與 BMI(r=0.442,P=0.001)、WHR(r=0.526,P=0.001)、BP(r=0.532,P=0.001)、血 TG(r=0.514,P=0.002)、TC(r=0.465,P=0.011)、LDL-C(r=0.506,P=0.001)、FBG(r=0.482,P=0.012)、FINS(r=0.564,P=0.002)、HCY(r=0.572,P=0.001)呈正相關,與 HDL-C 水平呈負相關。 HCY 水平與 BMI(r=0.473,P=0.001)、BP(r=0.443,P=0.013)、UA(r=0.574,P=0.001)、FINS(r=0.552,P=0.021)呈正相關。
2.3.2 回歸分析結果 以UA為因變量逐步回歸分析,見表3。
表3 以UA為因變量的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近年來臨床上發(fā)現高尿酸血癥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顯著增高。許多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結果證實了血尿酸增高與血同型半胱氨酸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大量文獻表明,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許多傳統(tǒng)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老年,男性、高血壓、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癥.肥胖、胰島素抵抗等相關聯[5-6]。但血尿酸與同型半胱氨酸與之間的關系以及與其它代謝因素的關系,尚無定論。
在以UA為因變量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中,HCY進入回歸模型,并且與UA呈正相關。血尿酸引起血漿HCY水平增高的機制目前并不很清楚。近年猜測可能的機制為:由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產生的腺苷,優(yōu)先摻入尿酸的前體池,將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的合成相關聯[7]。另外,在TT個體,腎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或全身血管病變的并發(fā)癥可能降低了腎臟對尿酸的清除,而導致高尿酸血癥[8]。
該實驗結果顯示心血管疾病組血漿HCY水平高于對照組,當血尿酸血增高合并糖代謝紊亂時,HCY水平進一步增高,當血尿酸增高同時伴血脂、血糖異常時,FINS增高更顯著,即胰島素抵抗更為顯著,HCY亦明顯增高。該實驗顯示以血尿酸為因變量的逐步回歸分析中,患者UA水平與BMI、WHR、BP、血TG、TC、LDL-C、FBG、FINS、HCY 呈正相關, 與 HDL-C 水平呈負相關。HCY水平與 BMI、BP、UA、FINS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575~0.813。由表 2的結果數據表明,HBP 組、AMI組、CHD 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水平均明顯高于CON組,這與 Ouere I等人的研究成果基本相符,進一步說明以上觀點的可信性、科學性。血HCY水平升高可直接和間接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體外實驗觀察到HCY對培養(yǎng)的內皮細胞呈劑量依賴性的毒性作用,除去HCY后細胞形態(tài)可恢復正常[9]。
綜上所述,血尿酸與血同型半胱氨酸有關,且血尿酸隨著糖、脂代謝紊亂加重,血同型半胱氨酸逐步增高。但其確切機制尚不清楚。而同型半胱氨酸是必需含硫氨基酸一蛋氨酸在機體幾乎所有組織中的代謝中間產物,因此進一步研究代謝綜合征諸多因素與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之間的關系對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今后課題應進一步加大檢測范圍,擴大樣本覆蓋范圍,以期能系統(tǒng)得到更多、更完善數據指導臨床。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血HCY水平升高使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進一步加大。所以治療除了降低血尿酸外,降低HCY水平也非常重要。
[1]黎宏裴.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尿酸血癥與腦梗死的相關性[J].放射免疫學雜志雜志,2007,20(1):93-94.
[2]段亞妮,等.高尿酸血癥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2,14(10):1252-1253.
[3]程英,等.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冠心病的關系探討[J].現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25(4):121-122,125.
[4]時華鳳.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和冠心病關系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10(10):148-149.
[5]李宗峰,李洪臣.中年男性高脂血癥患者伴發(fā)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鐵蛋白及高尿酸血癥情況調查和分析[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4,31(3):420-422.
[6]李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空腹血糖、脂蛋白、血尿酸之間關系[J].實用心腦血管肺雜志,2009,17(4):258-259.
[7]Malinow MR,Levenson,Giral P,et a1.Role of blood pressure,uric acid,and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on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J].Atherosclerosis,1995,L14(2):175-183.
[8]Lussier-Cacan S,Xhignesse M,Piolot A,et a1.Plasm total homocysteine in healthy subjects:sex-specific relation with biological traits[J].AIIl J C1in Nutr,l996(64):587-193.
[9]Ouere I,Hillaire-buys D,Brunschwig C,et al.Effects of homocysteine oil actylcholine and adenosine induced vasodilation of pancreatic vascular bed in rats[J].BrJPharmaeol,1997,122(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