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暉
摘 要:課標指出:要讓課程走向生活,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v觀小學數學各年段的教材編排經,其主題情景圖都是學生生活的再現。教學中我們應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比如我在教學五年級的《可能性》時,就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抽獎游戲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到可能性的相關知識,再讓學生來親自抽一抽,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數學語言來描述其結果,學生在具體的情景感受、體會并認識到可能性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關鍵詞:教師角色;數學知識;生活化;激發(fā)興趣;生存性課堂
2011版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已一年,而8月我又有幸參加了市上組織的教材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一輪的數學課改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努力使之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力求激活課堂,創(chuàng)新教法,提高教學效益,現就自己的幾點感受與同仁們分亨。
一、轉變教師角色,讓課堂充滿活力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把教學過程作為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首先要做到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要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其次,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 第三,要摘去教師頭上那神秘的光環(huán),打破權威教學。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實現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fā)言,相互辯論中突顯靈光。
二、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的求知欲望
課標指出:要讓課程走向生活,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縱觀小學數學各年段的教材編排經,其主題情景圖都是學生生活的再現。教學中我們應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比如我在教學五年級的《可能性》時,就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抽獎游戲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到可能性的相關知識,再讓學生來親自抽一抽,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數學語言來描述其結果,學生在具體的情景感受、體會并認識到可能性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三、將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作為教育教學的主攻方向
教學活動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讓課堂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記得我們數學組在討論一年級“人民幣的認識”實踐活動時,把學生中的學習用品,小玩具等物品集中,貼上標簽,讓學生幾個人為一個團隊用手中的人民幣去購買所需物品?;顒又袑W生輪流當售貨員和消費者,在一買一賣中,加深了對人民幣的理解與運用,同時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還表現出了計價還價的經商才能,整堂課既有學生的獨立行動,又有團隊的協作交流,知識由課堂延伸到了社會實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課堂教學要規(guī)避“唯教案是從”,而應向“生成性課堂”方向發(fā)展
我們常常在說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要注意知識的預設,總想在備課時面面俱到,這都無可厚非。殊不知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其間必然有諸多非預期因素影響著課堂,尤其是當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后,教學的過程要比預定的,計劃的過程要生動、活潑,豐富得多,這就需要教者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機智,充分利用好即時生成的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教學,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而非“唯教案是從”。也就是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將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模本,一方面我們又要充分利用自身能力及時地將所有教育教學資源進行零時性整合,生成適合當時環(huán)境的教育教學。
新課標中還有許許多多新觀念,新教法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學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去感悟、去實踐,讓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讓教學印證理論,從而更好地調整我們的教學觀,教學方法,激活課堂,創(chuàng)新課堂。
五、不斷實踐和探索創(chuàng)新性情境教學模式進而適應現代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情境來講授知識能夠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由情境可認啟發(fā)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獨特的想法與思路,這一過程既是形成數學構思的過程,也是展開合理解題思路的思維過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chuàng)新思維,并積極主動地發(fā)表對解題思路的見解,從積極參與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就培養(yǎng)起來了。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圓柱形的實驗品,如圓柱的玻璃器皿、圓柱木塊等,分發(fā)給學生要求其動手量出長、寬、高等所需數據,并通過實踐來求得體積。通過實驗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并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總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轉變學生的行為尤其是他們的思想,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本著學生為本,教育優(yōu)先的理念設計教學,將教育的精髓深入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進而改變學生塑造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