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是指將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把小組中的不同思路進行優(yōu)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zhuǎn)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小組形式;教學實踐
合作學習的方式被引入課堂后,改變了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形成了生動、活潑、創(chuàng)造學習的新局面,顯示出它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與優(yōu)勢。但是,我們常常看到,由于小組劃分的隨意性,組織散亂,問題設置小、碎、細,且缺乏探索價值,參與欠平衡(少數(shù)學生唱主角),小組活動次數(shù)頻繁且時間失控等,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怎樣才能更好的在語文課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預習時合作,調(diào)動預習積極性
預習質(zhì)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而預習是否主動也影響預習的質(zhì)量。但一些同學缺乏預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無視預習,到課堂上疑點重重,學習起來感到吃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合作小組積極參與課前預習,既能收到較好的預習效果,又能調(diào)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如語文教學中需要的課外知識資料很多,教師在布置預習時經(jīng)常會叫學生課下查找一些資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誰查到的多,哪個小組查到的又多又好,這樣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去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個人查找的多,小組一交流,小組的資料當然也就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得到了充分擴展,很多時候,學生獲得的資料比教師預想的還多還豐富。但教師也應該注意到,學生查到的資料有時很多,有的還很長,如果要交流完就得占用很長的課上時間,影響教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不交流又會影響學生的熱情。為了既不影響學生的熱情,又不影響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就要求教師在布置預習、布置查找資料時,要讓同學們把找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提煉,那樣課上就會有時間找更多的同學發(fā)言了。有時鑒于小學生思考時易出現(xiàn)隨意性的特點,預習前,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材特點設計一些思考題,學生獨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組里交流解決,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學得好,誰是小組中表現(xiàn)最棒的人。學生為了表現(xiàn)自己,認真地進行預習。這樣在教學中,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二、形成寫作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實踐活動
現(xiàn)在很多小學學生對語文作文都抱著敵對的狀態(tài),作文可以算小學學生的普遍問題,在小學的作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比小學多得多,由一些簡單的組句跨越到記敘文、議論文等,不僅要求句子的通順,還要上下貫通,前后呼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于作文學習大多不感興趣,寫作小組合作的模式實施讓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增大,能更積極的完成任務,這也是對現(xiàn)今語文作文課堂教學的改觀。它更具有一定的空間給學生自由發(fā)散,學生自由組合下的學習模式,因此更要求學生形成自主思考能力,小組合作的作文教學對教師有一定的考驗,要求教師要在以往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創(chuàng)新出新的想法,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新的啟發(fā)。小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對作文大多感到厭煩,特別是在作文三番四次寫不好之后干脆就放棄了,對作文失去了信心,有的學生則是想不到東西來寫,一篇二、三百字的作文東拼西湊才能寫出來,要不就直接用一二百字完成,面對學生這種情況,教師要合適使用應對方法,解決好學生問題,不能抱著隨意的心態(tài)。其實造成這點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覺得作文非常乏味枯燥,那是因為學生沒有接觸到作文有趣的方面,教師要開展小組配合學習,讓學生在一起討論新鮮的事物,議論最近發(fā)生的大事,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東西可寫,也是種新穎的作文教學模式。
三、促進寫作小組合作學習,團結(jié)合作互利互惠
在小學,學生的獨立性不強,這時讓他們能一起交流溝通,一起做一些活動,那不僅讓學生的友誼更加牢固,也讓班級的凝聚力更強,學生能更好的進行語文的中級學習,不斷進行的語文作文學習是枯燥的,這個時候就要依靠團體的力量,如果整個氛圍都是歡樂的,那中學生就很容易被感染進去。教師創(chuàng)新出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五六個為一組,組里的人共同學習,還可以進行組和組之間的比拼,這樣不僅可以培育學生的團隊意識,還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作文學習上。小學的語文作文是從簡單的記敘文開始的,這就需要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件,才能做到有東西可寫,就這樣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其實這種學習的本身是快樂的。每個人都會有好奇心,教師不能將這種好奇心打斷。獨立的個體力量很有限,但是整體的力量卻可以無限大,無論是以教師講解的形式,還是由游戲活動學習的形式,合作總是要比一個人來的有效并且有趣,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在一起學習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突破極限,還會激起學生的干勁,同樣得出的想法也就更多,就像你有一個梨子,我有一個蘋果,他有一個桃子,如果我們各自歸各自的,那么每個人只能吃到一種水果,但如果我們合作。那每個人就能吃到三種不同的水果,故事很淺顯但寓意很深。無論是互幫互助還是互相競爭,帶來的都是語文作文上的成功。這樣的形式下來,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會得到普遍的提高,如果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話教師的教學任務也能更好的完成,由此看來合作型教學的實踐無疑是互惠互贏的,學生從此階段開始積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在一個人的時間里得到兩個人甚至更多人的思想和知識,合作的結(jié)果就是學到的更多、更高效。
四、互相合作參與游戲活動,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教學
例如在進行說真話,抒真情的寫作時讓學生組成五個人的小組進行合作,每個人說出一句自己最想對自己的親人或者身邊朋友等想說的一句話,再由人記錄下來,接著再讓學生將這句話引發(fā)的故事說出來,五個人循環(huán)下來,如果沒有什么想說的,可以在聽完別人的故事后再說,接著讓小組的另外四個人評價這個故事,補充一些內(nèi)容,說話的人就把這些記錄下來然后就可以形成一篇作文了;或者是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的寫作課,讓小組成員玩一個游戲,一個人用幾個關鍵字描述一個人,讓小組內(nèi)的人來猜測對方是誰,在合作的游戲下進行學習。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合作型學習,進行愉快的教學,形成歡樂的氛圍,在這種教學下,學生更能懂得合作的珍貴。合作型學習不是只存在于學生之間,也同樣可以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不是主導學生的地位,應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共同前進的伙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合作可讓學生享有一定的空間和自由發(fā)揮思維的作用,長此以往,學生更愿意去學習寫作,更享受寫作,能在寫作中中找到目標和快樂,就是最有意義的教學,也無疑是最成功的寫作教學實踐。作為新時代的教學,要用合適的方法提升學生與學習之間的平衡關系,合作是一種技巧,這種技巧在寫作學習中更為明顯,語文學習的集體性較強,合作型學習打破學習的常規(guī),在最短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最高的效率。
小學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吸納量很大,教師想要提高語文寫作教學水平就要學會與學生感同身受,讓學生幾個人成為一組開展作文學習也是一種策略,讓學生在自己的圈子里思考創(chuàng)新,也是提升教學水平的途徑,更是取得高分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