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莉,王麗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山東日照 276800
探討小兒肥胖癥與糖尿病的關(guān)系
孫莉莉,王麗
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山東日照 276800
目的 對小兒肥胖癥的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并對小兒肥胖癥與糖尿病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0年3月—2015年1月間收治50例小兒肥胖癥患兒與50例同期健康體檢的兒童,將前者分為觀察組,將后者設(shè)為對照組,抽取兩組兒童的靜脈血,對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葡萄糖耐量異常以及糖尿病的發(fā)生率進行觀察與對比。結(jié)果 通過對兩組受檢者進行檢查后,觀察組患兒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是(5.5±1.4)mmol/L與(8.6±1.9)mmol/L,與對照組兒童的(4.5±1.00)mmol/L和(7.3±1.6)mmol/L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兒葡萄糖耐量異常與糖尿病的發(fā)生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兒童,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通過對小兒肥胖癥各項臨床指標與正常兒童進行對比,了解到小兒肥胖癥是引發(fā)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針對小兒肥胖癥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干預,則能夠有效的提高患兒的身體健康水平,降低糖尿病的病發(fā)幾率。
小兒肥胖癥;糖尿病;關(guān)系
小兒肥胖癥是因為患兒體內(nèi)脂肪積聚過多所導致的一種疾病,而小兒肥胖癥與糖尿病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內(nèi)分泌領(lǐng)域研究的主要熱點[1]。為了解小兒肥胖癥與糖尿病之間的關(guān)系,該研究隨機選取該院在2010年3月—2015年1月間收治50例小兒肥胖癥患兒與50例同期健康體檢的兒童,將前者分為觀察組,將后者設(shè)為對照組,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在2010年3月—2015年1月間收治50例小兒肥胖癥患兒與50例同期健康體檢的兒童,其中男有65例,女有35例,年齡在6~12歲,平均年齡為(8.6±1.5)歲。選取標準:①肥胖癥患兒的診斷依據(jù):脫外衣與鞋帽后檢測的身高、體重。其中男性兒童的檢測依據(jù)公式為:(體重(kg)/身高)>18;女性兒童檢測依據(jù)公式為(體重(kg)/身高)>17.5;②兩組受檢兒童并無急性感染、應激、腫瘤以及其他免疫性疾病;③兩組受檢者并無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與病史[2]。將50例小兒肥胖癥患兒分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35例男性患兒,15例女性患兒,年齡在6~12歲,平均年齡為(7.6±1.5)歲,將50例同期健康體檢的兒童分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有30例男性兒童,20例女性兒童,年齡在6~12歲,平均年齡為(7.6±1.5)歲。兩組受檢者在例數(shù)、性別、年齡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簡介]孫莉莉(1979.1-),女,山東日照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兒科護理。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 在檢測前3 d,要求兩組受檢者前3 d的食物中的糖含量>150 g/d,并且保持正常的活動,停止使用會影響檢測結(jié)果的藥物。抽取兩組兒童的靜脈血,對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進行檢測。
①在檢測時,對兩組受檢者空腹12 h后抽取靜脈血,對其空腹血糖進行檢測;②在受檢者食用了食物后的2 h后,再次抽取其靜脈血,測定兩組受檢者的餐后2 h血糖,在檢測血糖時,均采用已糖激酶法進行檢測[2]。
對兩組受檢者的葡萄糖耐量異常進行檢測時,需要受檢者在檢測日當天空腹12 h以上,給予葡萄糖1.75 g/kg體重,總量≤75 g,以250 mL純凈水溶解后在5 min內(nèi)給予受檢者口服。在口服糖水后的第一口開始計時,并檢測受檢者口服糖水前與口服糖水后的靜脈血中的血糖值[3]。
1.2.2 預防方法 不合理的飲食與缺少運動是導致小兒肥胖癥患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針對小兒肥胖癥藥采取治療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該文中,主要從營養(yǎng)療法與運動療法兩方面進行分析。
營養(yǎng)療法:由于5~12歲的小兒正是處于正常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因此營養(yǎng)療法要秉持著降低患兒體重與保證正常生長發(fā)育的原則,并不建議采用饑餓治療,可采取逐步控制食量的方法。在飲食上可選擇低熱量、低糖、低脂肪及高蛋白的飲食。例如在總熱量上,5~9歲的小兒為3 360~4 100 KCAL/d,10~14歲可控制在4 200~5 040 KCAL/d??蛇x擇豆制品、魚、瘦肉、蛋等高蛋白質(zhì)的食品,但量也需要根據(jù)年齡進行控制,例如7~10歲的量控制在>2.5 g/(kg·d),11~14歲>2 g/(kg·d)。小兒愛吃甜食也是導致小兒肥胖癥的重要因素,因此醫(yī)護人員應當控制小兒食糖的食物次數(shù),例如糖果、蜂蜜以及甜點心等??啥嗍秤皿w積大、纖維素多以及供熱量少的蔬菜或是水果,幫助小兒產(chǎn)生飽腹感[4-5]。
運動療法:小兒肥胖癥的患兒多不愛運動,因此家長與醫(yī)護人員應當要叮囑小兒多運動、多鍛煉、多勞動,少睡覺,少看電視。在家中時,需要叮囑小兒早起,清晨可以跑步、做操以及多做家務勞動等。能夠幫助減肥的運動主要有游泳、騎自行車、體操以及長跑等。當然在堅持運動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①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②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運動,避免運動療法使小兒心血管系統(tǒng)與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出現(xiàn)失調(diào)[6-7]。
1.3 觀察指標
①正常的葡萄糖耐糖量為<6.1 mmol/L,口服60 min后,空腹血糖峰值<11.1 mmol/L,在2 h后恢復到正常水平值為<7.8 mmol/L。葡萄糖耐量異常是空腹血糖<6.9 mmol/L,餐后2 h血糖在7.8~ 11.0 mmol/L之間;②糖尿病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7]。
1.4 統(tǒng)計方法
兩組受檢者經(jīng)過檢測后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進行比較,組間計量資料采用(x±s)進行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受檢兒童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
通過對兩組受檢者進行檢測后,觀察組患兒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是(5.5±1.4)mmol/L與(8.6±1.9)mmol/L,與對照組兒童的(4.5±1.0)mmol/L和(7.3±1.6)mmol/L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兒童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對比(x±s)
2.2 兩組受檢兒童的餐前餐后葡萄糖耐量異常與糖尿病發(fā)生率
兩組受檢者經(jīng)過葡萄糖耐量異常檢測后,觀察組患兒葡萄糖耐量異常與糖尿病的發(fā)生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兒童,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檢兒童的葡萄糖耐量異常與糖尿病發(fā)生率對比[n(%)]
3.1 小兒肥胖癥多項因素與糖尿病的關(guān)系
在該次臨床研究中,對該院2010—2015年間收治的50例小兒肥胖癥患兒與50例同期正常體檢的兒童進行對比研究。通過表1的檢測結(jié)果可以了解到,對兩組受檢者進行檢測后,觀察組患兒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的血糖為(5.5±1.4)mmol/L、(8.6±1.9)mmol/L,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表明了患有小兒肥胖癥的患兒在抽取靜脈血進行檢測后,其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葡萄糖耐量異常為8/16%與糖尿病發(fā)生率6/12%也高于對照組,這就說明了小兒肥胖癥中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葡萄糖耐量異常是引起糖尿病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8]。
為了降低因為肥胖癥所導致的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醫(yī)生與家長有必要對小兒肥胖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患兒制定相應的減肥計劃,對兒童的體重與肥胖情況進行干預。例如可以從增加兒童運動量以及改善其飲食習慣上做起。
3.2 小兒肥胖癥的發(fā)生原因
小兒肥胖癥開始發(fā)病一般是在兒童的5~7歲,這一階段也是兒童的生長高峰。發(fā)病的主要因素有環(huán)境、出生體重、不良飲食習慣及運動量過少等。在該次臨床調(diào)查中,排除了兒童有各種器質(zhì)性疾病的因素,證實了兒童是因攝取食物量過大及體內(nèi)消耗熱量不均所導致體內(nèi)脂肪大量的囤積。根據(jù)有關(guān)文獻表明,小兒肥胖癥患兒因為體內(nèi)胰島素受體減少,發(fā)生高胰島素血癥的情況比較普遍。從表2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兒葡萄糖耐量異常的人數(shù)要高于對照組,這就證明了小兒肥胖癥患兒因為體內(nèi)胰島素受體減少,所以會出現(xiàn)葡萄糖耐量異常的情況。
在該次臨床調(diào)查中還發(fā)現(xiàn),小兒肥胖癥患兒與正常兒童相比,在腹部可見到有白紫色的紋理,這主要是因為患兒皮下脂肪增厚所導致的。觀察組的患兒與對照組的正常兒童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區(qū)別,觀察組的患兒出現(xiàn)了孤僻、自卑等情緒,不愿與其他小朋友接觸,而這心理問題也是導致小兒患上肥胖或是持續(xù)肥胖的因素之一,這在其他研究報告中不曾提到[9-11]。
3.3 總結(jié)與展望
從調(diào)查結(jié)果中可以看出,小兒肥胖癥與糖尿病的發(fā)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lián)系。而預防糖尿病,則需要從小抓起,采用合適的飲食與運動療法,例如進行有氧運動、力量訓練,根據(jù)兒童的愛好、性別、生活習慣,制定出適合兒童運動方案,幫助兒童遠離肥胖,如此一來,小兒無需特別的吃藥,則能有效控制小兒肥胖癥的發(fā)生。并且還需要在心理上開導小兒肥胖癥患兒,降低因心理因素對患兒成年后的身心將抗造成影響[12]。該次臨床調(diào)查因人數(shù)較少,各項研究資料還不是非常完善,因此加強小兒肥胖癥因素的調(diào)查,對日后作為影響糖尿病的治療因素的分析,可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
[1]鄒海英,楊玉,楊利,等.小兒肥胖癥與糖尿病相關(guān)性分析[J].中外醫(yī)療, 2011,30(26):17.
[2]梁婷婷.50例小兒肥胖癥的治療體會[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10,12(6):40.
[3]高耿虎.關(guān)于小兒肥胖癥的防治[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2,31(2):133.
[4]崔金玉.小兒肥胖癥與糖尿病發(fā)病率的相關(guān)性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4(15):10.
[5]魏苗苗.小兒肥胖癥與糖尿病的相關(guān)性研究 [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5,31(3):27-28.
[6]張曉芳,白淑婷.合理飲食使小兒遠離肥胖[J].醫(yī)藥前沿,2013(23):370-371.
[7]秦吉秀.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致病因素與干預措施[J].華夏醫(yī)學,2013 (4):882-884.
[8]Biro FM,Wien M.Childhood obesity and adult morbidi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0,91(5):1499S-1505S.
[9]Holmqvist,A.S.,Olsen,J.H.,Andersen,K.K,et al.Adult life after childhood cancer in Scandinavia:Diabetes mellitus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cancer in childhood[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official journal for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EORTC)[and]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EACR),2014,50(6):1169-1175.
[10]Florent de Vathaire,Chiraz El-Fayech,Faten Fedhila Ben Ayed,et al.Radiation dose to the pancreas and risk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Lancet Oncology,2012,13(10):1002-1010.
[11]李桂芝,付明珠,徐艷琨,等.淺談小兒肥胖癥的護理干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4):269,271.
[12]王迪.淺談小兒肥胖癥的主要護理措施及健康宣教[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26):246,248.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obesity and diabetes
SUN Li-li,WANG Li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Rizhao Hospital of TCM,Rizhao,Shandong Province,276800 China
Objecti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hood obesity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diabetes was discussed.Methods 50 cases with pediatric obesit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January 2015 and 50 children underwent health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from two groups of children.And the level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glucose tolerance abnormality and incidence of diabete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was (5.5±1.4)mmol/L,(8.6±1.9)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4.5±1.00)mmol/L,(7.3±1.6)mmol/L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higher incidence of glucose tolerance abnormality and diabete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parameters between pediatric obesity patients and normal children showed that pediatric obesit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inducing diabetes.For pediatric obesity,necessary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Pediatric obesity;Diabetes mellitu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4
A
1674-0742(2015)08(a)-0006-03
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