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雅(上海體育學院 上?!?00438)
?
武術校本課程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以實驗小學為例
施明雅
(上海體育學院上海200438)
摘 要:國家提出了“體育課適量增加中國武術內容”,以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要求,而且武術早已經進入學校。開發(fā)武術校本課程,不僅可以改善和增強學生體質、磨練意志,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還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傳播中華民族精神。該文以實驗小學武術校本課程實施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等方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實驗小學武術校本課程的實施現狀進行研究,深入分析,找出問題,總結并提出建議,為促進武術校本課程在實驗小學的良性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武術校本課程學校實施現狀
隨著民族體育文化的不斷崛起,民族傳統(tǒng)體育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大家庭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武術作為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運動項目已逐步為世界人民所認識,它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和非常鮮明的民族氣息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思想。它作為中華民族的精髓之物,應該是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了解并熟知的。
實驗小學近5年來,學校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武術隊,設置了武術拓展課程,將武術校本課程內容融入了早操、課間操,整理修改并創(chuàng)編了武術校本教材,逐步將武術打造成學校特色文化。該文將以實驗小學為例,對其武術校本課程開展實施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得出影響實驗小學實施武術校本課程的因素并提出建議,希望為武術校本課程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更好的開展實施提供依據。
(1)研究對象:以實驗小學武術校本課程實施現狀調查為研究對象。(110名學生)。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2.1實驗小學武術校本課程的課程設置及各學段目標、內容
課程設計為三個學段,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低年級初步學習并掌握一些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及其組合,提高動作的連貫性,發(fā)展協調性和節(jié)奏感,培養(yǎng)學生武術動作的風格,旨在培養(yǎng)興趣、引領入門。中年級學習少年拳等簡單套路、集體演練套路,練習的方式有個人表演和多人同練,要求展示個人能力和體現團隊合作,練習的隊形可組成各種圖案,旨在發(fā)展特長,凸出個性。高年級在具備一定武術基本功條件下,學習簡式太極和簡單攻防術。
2.2實驗小學武術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分析
2.2.1學生對武術的喜歡程度
根據統(tǒng)計調查在學生中有47.3%的學生喜歡武術,有38.2%的學生對武術的喜歡程度一般,有14.5%的學生不喜歡武術,其中喜歡武術的學生中男生比例明顯高于女生,說明男生對武術的喜歡程度還是高于女生。
2.2.2學生對實施武術校本課程的態(tài)度
根據統(tǒng)計調查在學生中有80.9%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武術校本課程是有必要的,而19.1%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由此說明大多數學生很贊同武術校本課程開展實施的。有54.5%的學生對學校開展的武術校本課程感興趣,而31.8%的學生選擇了一般,13.6%對武術校本課程表示不感興趣,說明大部分的學生對學校的武術校本課程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2.2.3學生對武術的認知狀況
(1)學生了解武術的渠道。
根據統(tǒng)計調查,對武術的主要了解渠道是從武俠小說中的學生選擇率占18.8%,從電影電視中了解武術的學生選擇率占28.2%,從武術校本課程中了解武術的學生選擇率占30.2%,從民間拳師和其他的渠道了解武術的共占22.6%。說明學生除了從課外一些了解渠道了解武術之外,學校校本課程的開展實施對學生對武術的了解起了很大的作用。
(2)學生對武術的了解狀況。
根據統(tǒng)計調查,學生認為屬于武術的項目中,長拳的選擇率占21.7%,五步拳的選擇率占25.3%,太極拳的選擇率占23.6%,跆拳道的選擇率占13.0%,拳擊的選擇率占6.8%,空手道的選擇率占9.4%。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實驗小學校本課程中廣泛推廣五步拳以及各種媒介對長拳、少林拳、太極拳的推廣普及,大部分同學都熟知這些項目是屬于武術項目的,而空手道、拳擊、跆拳道等項目是從外國傳至中國的,少數同學少數學生對武術的認知還是存有模糊不清的,需要更多對武術知識的了解。
(3)學習武術的動機。
根據統(tǒng)計調查,強身健體,促進健康有20.8%的學生選擇率,防身自衛(wèi),保護弱者有19.2%的學生選擇率,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提高基礎知識與技能15.5%和13.3%的學生選擇率,可見當前學生比較重視武術的健身、防衛(wèi)作用,對武術的功能、價值的認識還不夠全面。
2.2.4學生對武術校本課程內容的學習情況及評價
根據統(tǒng)計調查有26.4%的學生對學習徒手套路比較感興趣,有30%的學生對學習器械套路比較感興趣,有37.3%的學生對學習攻防技術比較感興趣,只有6.7%的學生對基本功法感興趣。可以從中看出,大部分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帶器械和技擊性的武術練習。
根據統(tǒng)計調查有50.9%的學生認為自己對武術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很好,有33.6%的學生覺得一般,有15.5%的學生感覺自己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不好。武術是一項需要長時間堅持練習的運動項目,功夫是一點一點的積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長時間不間斷的堅持練習,才會有成效,武術要讓我們學會的更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根據統(tǒng)計調查,滿意和基本滿意武術教學法的分別占35.5%和46.4%,也有18.2%的學生不滿意武術教學法;相對于其他體育課,都喜歡的占43.6%,更喜歡武術課的占29.1%,而更喜歡其他體育課的占19%,這說明武術教學內容一般。同樣上一節(jié)武術課和其他體育課,64.5%的學生認為武術課更累,認為教師更累的達74.5%,說明要改革武術課程教學方法,娛樂于學中,發(fā)揮武術健身、健心功能。學生普遍認為武術課程難學難練,要注意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創(chuàng)編合適不同年齡階段的武術教材,簡化武術內容。
2.2.5武術校本課程課外的開展情況
根據統(tǒng)計調查有80.9%的學生表示學校除正常體育課外有其它學習武術的途徑,有72.7%的學生支持武術納入課間操活動中。學校不但把武術納入了下午的課間操活動中,還定期組織關于武術方面的比賽活動,由此看出,學校對課外武術校本課程的開展相當重視。
有50%的學生表示學校對武術文化宣傳的重視程度一般,說明學校對武術文化宣傳方面還做的不夠,應該加大對武術的宣傳力度,營造一個濃厚充盈的校園武術文化氛圍。
(1)從總體來看,實驗小學的武術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良好,學校非常重視對武術校本課程的開展實施,學生對學校武術校本課程表示的興趣程度很大,認為學校武術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是比較好的,有較少部分學生對武術的認知還是有點模糊不清。他們學習武術的動機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和防身自衛(wèi)。不過明顯男生比女生更對武術項目感興趣。
(2)開展實施武術校本課程,無論是在對學生體質、體魄方面的鍛煉提高還是在意志品質方面的提升。武術校本課程的實施,正是能在符合有效積極執(zhí)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同時,也能找到一種集強身、健身、防身、娛樂、欣賞等于一體的,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發(fā)展的途徑。
(3)對于影響武術校本課程在實驗小學實施的因素,其中主觀因素主要包含學生的興趣愛好、對于武術的認知情況、學習武術的
4.1結論
將體育養(yǎng)生?熱身術作為專門性的準備活動,能夠有效避免運動損傷,增強學生對健身氣功的認識,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準備活動習慣,起到輔助性教學的作用。
4.2建議
在習練健身氣功過程中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才能更好地進入練功準備狀態(tài)。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健身氣功基本理論的講授,普及健身氣功的相關理論知識如經絡、穴位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麗萍.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動作分析的必要性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1):91-92.
[2]胡曉飛,莊永昌.創(chuàng)編“健身氣功?準備功”理論、方法與實證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1):114-116,120.
[3]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4]徐巧.探究與創(chuàng)新:健身氣功練習前的準備活動[J].搏擊?武術科學,2011(10):107-108.
[5]曹朝輝.對我國體育院校非體育類專業(yè)武術課程教學內容優(yōu)化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0.動機等,客觀因素有學校師資情況、所需的場地器材、武術教學方法及教材內容等。武術被列為中小學體育課必修教學內容,除了學生自身對武術的認知程度、學習武術的目的動機等方面需要提高改善以外,學校武術校本課程今后要更順利的發(fā)展實施還需要學校、教師更積極的更全面的做出努力。
[1]秦念陽.如何推動武術運動的發(fā)展[J].搏擊(武術科學),2006(8): 1 3 -1 4.
[2]董紹雯.武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J].豐臺一小,2011.
[3]齊瑜.淺議對我校武術校本教材的探索教育理論論文[J].新校園(學習),2011.
[4]虞定海,張茂林.高校武術課程改革的文化路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23-26.
[5]武冬,呂韶鈞.高等學校武術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92-98,105.
[6]譚小燕.“運動教育”課程模式研究——武術課程運動教育模式的建構[J].體育與科學,2009(2):82-86.
[7]武冬.體育教育專業(yè)武術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186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9(b)-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