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霞 施徑科 于燕
【摘 要】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多類型、多層次的遠程非學歷教育是滿足各類市民學習需求的重要教育形式。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在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進程中實踐探索出了遠程非學歷辦學體系,并通過大規(guī)模應用遠程培訓項目來檢驗遠程非學歷系統(tǒng)辦學的可行性。
【關鍵詞】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 ? ?遠程非學歷教育 ? ? 系統(tǒng)辦學
一 、引言
2011年,教育部批準了由廣州市政府承擔的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推進廣州學習型社會建設”。 同年,廣州市第13屆164次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推進廣州學習型社會建設試點項目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了項目建設的總體目標,即按照“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終身學習理念,以建立“整合聯動、購買服務、開放學習”三大機制為根本,以落實“動員、協調、組織、實施”四大功能為依托,以推進“構建組織、整合資源、優(yōu)化環(huán)境、開展活動、推廣經驗”五大環(huán)節(jié)為重點,搭建各類教育培訓縱向銜接、橫向溝通、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承擔了“推進廣州學習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點(遠程教育部分)”的建設任務。2012年底,廣州市數字化學習服務指導中心落戶廣州電大,主要負責對全市數字化學習進行整體部署和指導服務。2013年11月6日,廣州電大推動廣州終身學習網(www.gzlll.cn)上線。
二、構建開放大學遠程非學歷辦學體系
2014年,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積極構建遠程非學歷辦學體系并以系統(tǒng)辦學拓展遠程培訓業(yè)務。
(一)“天網”——平臺與資源
廣州市政府先后依托“數字化學習港工程”“推進廣州學習型社會建設”兩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項目,由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廣州)】整合各類優(yōu)質教育資源匯聚于廣州終身學習網。它匯集了5大領域國家職業(yè)能力培訓課程,上千門?。ㄊ校<既藛T繼續(xù)教育課程,9個年級青少年校外輔導課程,21類免費公益課程等30000多學時的課程,基本滿足了各級各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此外,廣州終身學習網公共服務平臺集教學實施、教務管理、招生管理、用戶管理系統(tǒng)于一體,已具備教育項目展示體驗、遠程教學管理、現代教育服務等功能,為開展大規(guī)模遠程教育服務提供穩(wěn)定、高效的網絡資源、硬件設施及環(huán)境。
(二)“地網”——數字化學習中心
為更好地擴大項目所建數字化教育成果的應用,廣州電大依托遍布全市區(qū)(縣)的廣州電大辦學系統(tǒng)以及廣州地區(qū)社區(qū)、街道、企業(yè)、院校、社會培訓機構等共同搭建廣州數字化學習辦學系統(tǒng)。目前共發(fā)展了25家數字化學習分中心,面向學習者提供與線上“網店”配套的培訓項目體驗、咨詢、報讀、應用等線下服務,讓學員真正體會到數字化學習便捷和周到,真實做到暢通無憂。
(三)“人和”——政府支持,組織者得力,學習者有需求
2014年通過向廣州市教育局申請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方式,獲得政府政策上的財政支持;同時,廣州電大通過了《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非學歷培訓證書與學歷教育課程學分替換的相關規(guī)定》。在兩個利好政策的推動下,4963人報讀了遠程職業(yè)技能培訓課程,激發(fā)了開放大學系統(tǒng)學員的學習熱情。
(四)建立系列管理制度
為了規(guī)范數字化辦學系統(tǒng)管理,制定出臺了《廣州數字化學習辦學系統(tǒng)建設及管理辦法》《廣州數字化學習辦學系統(tǒng)設置標準及申報程序》《廣州數字化學習辦學系統(tǒng)終端日常運營管理規(guī)范》等,建立了數字化學習體系管理、學習終端建設、品牌管理、教學管理等綜合制度。建立分中心工作人員QQ群、微信群;建立分中心工作年度工作計劃、季度、月度工作上報制度;建立分中心考核激勵制度。
三、系統(tǒng)推廣應用遠程非學歷教育項目
(一)遇到的阻礙
首先,數字化學習分中心工作人員大部分對遠程培訓的理念不太認同;其次,數字化業(yè)務管理人員團隊不固定,易造成業(yè)務停滯或中斷;再次,推動數字化教育的持久動力缺乏,以系統(tǒng)管理分中心在管理機制、激勵機制上有待完善;最后,廣州終身學習網平臺功能還不完善,如展示分中心獨立活動的功能,社區(qū)培訓特色等。
(二)解決方法
1.通過不斷培訓解決認識問題。對分中心主管領導、管理團隊、業(yè)務人員開展近70次業(yè)務培訓,使之對政策、學習方式、業(yè)務類型等熟悉,得以開展業(yè)務。2.對各分中心個性化輸出數字化教育項目。如設計帶有廣州數字化學習中心統(tǒng)一標識及LOGO的針對性宣傳品(政策補貼類職業(yè)技能項目簡章、南方人才分中心學歷與遠程職業(yè)教育融通簡章等);通過了解分中心面對的不同人群對應數字化培訓項目。3.開辟“試驗田”,將經驗傳播至其他分中心,以實現遠程非學歷系統(tǒng)辦學。如海珠數字化學習中心購買1500門遠程培訓課程作為校本培訓;南沙數字化學習中心向轄區(qū)提供社會工作者考證項目;開發(fā)區(qū)數字化學習中心向所轄企業(yè)推廣企業(yè)班組長考證項目;花都數字化學習中心向所轄社區(qū)居民開啟員工培訓等,遠程非學歷系統(tǒng)辦學模式初步形成。 4.積極爭取各項政策加強宣傳開展推廣。如通過政府購買教育服務,開放教育非學歷培訓與學歷學分替換政策,廣東省職業(yè)技能考證補貼政策等減免補貼市民培訓費用。通過微博、微信、網站、現場培訓會等各種方式宣傳遠程教育資源,惠及至各類人群。5.逐步完善各數字化中心在平臺上的自有功能以保障其權益。目前廣州終身學習可以保障各數字化學習中心所屬學員的匯總、分類,數據統(tǒng)計、業(yè)績歸屬等功能。
(三)成果
1.初步形成了以開放大學教育辦學系統(tǒng)為主體,大型企業(yè)、行業(yè)、培訓機構共同參與的數字化辦學體系。2.形成了以政府主導,多體聯動的數字化教育推廣機制。廣州電大充分發(fā)揮廣州市數字化服務指導中心指導、監(jiān)督、協調作用,組織和帶動25家數字化學習分中心開展數字化教育成果的應用和推廣。2014年,共計7萬余人參與了數字化項目及課程的學習,促進了公眾對數字化學習的認識,營造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良好氛圍。3.形成了以平臺為核心、以技術為手段,從線上與線下整合聯動的現代數字化教育管理和支持服務模式。廣州電大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yōu)化網絡平臺功能,不斷完善集教務、招生、用戶管理于一體的教務管理系統(tǒng);建立 “網絡督學、輔導教師、網絡班主任”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模式。通過一年的實踐研究得出:以開放大學系統(tǒng)為主體,社會其他各類機構加入的遠程非學歷辦學體系作為一個系統(tǒng)培訓主體存在,可以快速將數字化教育資源輸入各類市民學習者手中,積極推動當地的學習型城市建設,短時間內實現了廣州終身學習網培訓課程訪問量97956人次,會員9000余人。
四、有待深入的研究課題
遠程非學歷系統(tǒng)辦學模式已經初步構建,在系統(tǒng)推廣應用非學歷培訓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經驗,但仍需深入研究相關問題。如對學員學習效果與需求方面的調查研究;深化數字化分中心標準化管理與個性化服務方面的研究;對各個分中心開展數字化教育的持續(xù)動力的影響因素研究;遠程非學歷教育的跨界合作研究; 對廣州終身學習網在公益網站定位的基礎上,整體板塊、功能的構架;深入線下到線上整合聯動的現代數字化教育管理和支持服務模式的研究等。
【參考文獻】
[1]嚴冰,張曉華.開辟數字化學習新疆域——廣州市推進學習城市建設的創(chuàng)新探索[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