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伊利
近兩年的課題研究工作,感受最深的就是迷茫、無措、混亂、摸索;感受最痛的就是教學元素的貧乏、孱弱,教學手段的單一、枯燥;感受最苦的就是整晚不眠的冥思苦想;感受最無助的就是一次次失敗帶來的灰心喪氣、暗無止境。要結題了,打打小算盤,盤點一下,自己還是收獲頗豐,有小有成就的滿足感和喜悅感。課題組的老師們普遍都暗自竊喜,兩年下來落下不少“銀兩”呢。有的在創(chuàng)編節(jié)奏、歌詞方面輕車熟路;有的克服了眼高手低的傲氣;有的繪出了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有的在主題音樂的聽唱上能切中要點;有的在欣賞教學中對學生能收放自如,讓欣賞課“活”起來“亮”起來;有的懂得了在教學內容上要取舍大度;有的在同課同構中站在團隊的肩膀上突飛猛進……總之,大家從對小學欣賞課的茫然無從,經過近兩年的研究都有了獨到的感受和見解。筆者在這里把老師們的經驗總結歸納,以便在日后的音樂教學研究和實踐工作中能夠踩著這兩年積累的臺階,高起點、高效率地進入更高品質的探索實踐!
看看《打切分音的小鬧鐘》中,樂曲欣賞與圖譜、歌唱、打擊樂器的整合。
位置靠下代表裝飾音以及弱起,是給樂曲帶來詼諧幽默的一個音樂元素。
代表一拍一個或一拍兩個規(guī)矩的小鬧鐘音符。
代表切分音,是全曲重要的音樂元素,它的出現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小鬧鐘的詼諧幽默,在A主題中頻繁地出現切分音,A段重復兩遍A主題(只有微小變化),A段就出現了六個切分音,顯示出本應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滴答聲的改變,形象地描繪出作曲家的小鬧鐘的與眾不同。
圖譜清晰形象地表示出了樂曲的音程八度大跳,鬧鈴聲音的形象圖形,旋律的走動方向。我也是在播放C段樂曲的時候同步繪畫樂曲圖譜,在C段音樂C主題重復了兩遍(重復段只有微小變化結尾處),我也沒有重復地畫兩遍圖譜,而是在C主題的圖譜上在重復的時候輕輕描畫,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音樂的重復。
精聽主題B時,把欣賞與聲勢做了簡單的融合,借用絲巾的柔順感體會了主題B的輕柔。B樂段是在A主題為基礎,在演奏樂器和加花方面做了簡單的變化,在教學要求中也不是重難點,起到連接A段和C段的銜接作用,讓學生做簡單的感受和體驗,能區(qū)分樂段就可以了。在這個地方我用絲巾做道具,和學生一起體驗了B樂段音樂色彩的變化,單簧管的絲滑柔潤用絲巾做音樂活動輔助理解和感受最合適不過了。
精聽主題C加入了想象鬧鐘打鈴的情景,為樂曲創(chuàng)編、演唱歌詞,在想象C樂段表現情景時,學生很形象地想象到了日常生活的場景,小鬧鐘:“起床了,起床了!”小主人:“讓我再睡上一會(兒)好嗎?”在為樂曲填詞的技能技巧中,無形地滲透了一字一音的填詞技巧,填詞技能技巧還有一音多字、多音一字,這段樂曲,有三音三個字,有九音九個字,在學生還沒有任何填詞技能技巧的基礎上應從一字一音開始。音樂情景的想象更有利于用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根據音樂的感覺,又想象出了小鬧鐘“快起床,快起床”“那我就只好起床了呀”,在第二句填詞的時候學生體驗了用襯詞“呀”來補充不足。在演唱過程中八度跳進的音程在合適的五學生音域演唱范圍,更能用演唱的方式來感受音程大跳進來創(chuàng)造活潑有生氣音樂氛圍的作用。在課題組的創(chuàng)新之處的研究中,要求對小學音樂欣賞課與多模塊進行有效整合。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音樂的主題和激情。任何人在聽了一首作品之后,首先記住的就是旋律。在設計以旋律走向為主的圖形譜時,通過點、線等圖形或符號將抽象音符形象化、直觀化,清晰音樂形象,推動情感體驗。
如《打字機》一課在樂曲的第二部分,老師將樂曲的旋律走向用短橫線按照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順序畫出來,學生通過這個形象的圖譜便對歌曲的旋律走向、高低起伏一目了然。
音樂的語言是由音樂的各種表現要素組成的,作曲家在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時往往會加強音樂中的某一要素,從而使音樂作品的情感風格更為突出。在繪制圖譜時可以捕捉某一音樂要素為點,去感受、去捕捉這些音樂要素和表現形式帶給人們的內心體驗。
如:海頓的《驚愕交響曲》主題音樂突出音樂要素“力度”,同樣的旋律因為不同力度的表達,帶給聆聽者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音樂剛開始的“突強”,更是本首樂曲的點睛之筆。
情景教學是小學音樂課常用的模式,利用圖譜為學生創(chuàng)設聽、視、感、觸、演于一體的情景,既可以更直接地理解樂曲所塑造的形象,還可以通過唱、演等活動體驗音樂的內在要素。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關鍵是學生參與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用不同形狀記錄音樂,這個創(chuàng)作過程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創(chuàng)作出千姿百態(tài)的圖形,把聲音與圖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和把握音樂。
圖形譜教學展示著它獨特的魅力,其直觀性等特征為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營造了活潑有趣的情境,它是新課改實踐中不可缺少的一塊教學領地。讓我們以音樂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巧妙、合理地設計圖形譜,輔助、優(yōu)化學生的音樂欣賞教學,讓音樂課堂因它而更精彩。
經過以上的欣賞課與歌唱的整合、與器樂的整合、與表演的整合、與創(chuàng)編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欣賞課的欣賞效率,孩子的身心愉悅,培養(yǎng)了孩子音樂思維能力,真正走進了樂曲的世界里,真正讓音樂流進自己的血液中,真正感受到音樂式的歡快、悲哀、優(yōu)美、活潑、熱烈,把自己的人生和音樂融合到一起,享受音樂帶來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