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輕型井點降水的功能
1)防止地下水因滲流而產(chǎn)生流沙、管涌等滲透破壞作用;
2)提高邊坡或坑壁圍護結構的穩(wěn)定性;
3)避免水下作業(yè),使基坑施工能在水位以上進行,為施工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施工質(zhì)量;
總的來說總結如下:a)防止涌水 b)穩(wěn)定邊坡 c)防止管涌 d)減少橫向荷載 e)防止流砂
二、輕型井點降水的原理及適用范圍
工作原理:輕型井點是沿基坑四周將井點管埋入蓄水層內(nèi),利用水泵等抽水設備將地下水不斷抽出,將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即在沿管溝長度,其管溝兩側鉆井(一般鉆在含水層或滯水層處),然后將帶有濾水孔眼的小型井管(DN50管徑)置放到井內(nèi),井管四周填充濾水材料,通過抽吸設備將地下水提升至地面排走,以達到降低水位的目的。
適用范圍:適用于滲透系數(shù)為0.1~50m/d的土層中。降水深度為:單級井點3~6m,多級井點6~12m 。
三、具體流程
(一)設備要求
輕型井點系統(tǒng)由井點管、集水總管和抽水設備等組成。
1、井點管
井點管長度一般為5-7m,上端用彎管接頭與總管相連接,下端用螺絲套頭與濾管連接。井點管與濾管常采用38mm或55mm的無縫鋼管。
濾管為進水設備。直徑常與井點管直徑相同,長度為1.0-1.7m,管壁上鉆有12-18個星棋狀排列濾空。管壁外包兩層孔徑不同的濾網(wǎng),內(nèi)層為細濾網(wǎng),外層為粗濾網(wǎng),為避免濾空淤塞,在管壁與濾網(wǎng)間用鐵絲繞成螺旋形隔開,濾網(wǎng)外面再圍一層8號粗鐵絲保護網(wǎng)。
2、連接管與集水總管
連接管采用透明塑料管,連接管直徑為38-55mm。每個連接管均已裝設閥門,以便檢修井點。集水總管直徑宜為100mm~127mm,每節(jié)長約4m,其上每隔0.8-1.6裝有井點管相連接的端接頭。一臺機組攜帶的總管最大長度:真空泵不宜超過100m,射流泵不宜超過60m。
3、抽水設備
根據(jù)水泵和動力設備的不同,輕型井點分為干式真空泵井點、射流泵井點和隔膜泵井點三類,這三者用的設備不同,其所配置的功率和能負擔的總管長度亦不同。
(二)工藝流程
1、施工準備----井點管布置----井點管埋設----井點管系統(tǒng)運行-----井點管拆除
2、施工操作要點
1)井點布置
輕型井點降水一般用于降深不大于6m、滲透系數(shù)0.1~10m/d的地層。
A.當基坑、基槽寬小于6m時,且降水深度不超過5m時,輕型井點應該按單排布置式來布置;當基坑寬度大于6m或土質(zhì)不良,則宜采用雙排井點;當基坑面積較大時,宜采用環(huán)形井點
B.高程布置
輕型井點降水深度一般不大于6m。井點管埋置深度H(不包括濾管);
如H 值小于降水深度6m時,則可用一級井點;
當H 值稍大于6m時,如降低井點管的埋置面可滿足降水深度要求時,仍可用一級井點降水;
在確定井點管埋置深度時,還應考慮井點管露出地面0.2~0.3m,濾管必須埋在透水層內(nèi)。
當一級井點達不到降水深度要求時,則可采用二級井點井點高程布置:井點的埋設深度H(不包括濾管)。H≥H1+h+IL(m)
計算得到的h應小于水泵的最大抽水高度,還要考慮井點管一般要外漏0.2 m左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濾管必須埋在透水層內(nèi),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總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線,應事先挖槽,水泵軸心標高宜與總管平行或略低于總管,總管應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層),各段總管與濾管最好分別設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懸殊
3、井點埋設
排放總管---埋設井點---彎聯(lián)管將井點管與總管連接----然后安裝抽水設備,其中井點管的埋設是一項關鍵性工程,一般采用水沖法,包括沖孔和埋管兩個過程。
沖孔時,先用起重設備將直徑50mm----70mm的沖管吊起,并插在井點管位置上,然后開動高壓水泵,將土沖松,沖孔時沖管應垂直插入土中,并做上下左右搖擺,以加劇土體松動,邊沖邊沉,沖孔直徑應不小于300mm,以保證井管四周有一定數(shù)量的砂濾層,沖孔深度比管徑底深500mm左右,以防沖管拔出時,部分土顆粒沉于坑底。沖孔完成后,應立即拔出沖管,插入井點管,并在井點管和孔壁間迅速填滿砂濾層,以防孔壁坍塌,砂濾層的填灌質(zhì)量是保證輕型井點順利工作的關鍵,一般應采用潔凈的砂,填灌要均勻,填灌到濾管頂上1---1.5m,以保證水流暢通。井點填砂后,井點管上口必須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氣。
4、井點管系統(tǒng)運行
全部安裝完畢后,需進行試抽,以檢查有無漏氣、漏水現(xiàn)象。如有異常,應檢修好后方可使用。
應保證連續(xù)抽水,并準備雙電源,在試抽時,應檢查整個排水管網(wǎng)是否通暢,方可正式投入抽水。正常的出水規(guī)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水不出或一直較混或清后又混,應檢查處理后方可使用。
5、井點管拆除
地下建構筑物竣工并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點系統(tǒng),拆除時一般多借助于倒鏈、起重機等,所留孔洞用土或砂填灌,對地基有防滲要求是,地面以下2m應用粘土填塞。
(三)質(zhì)量控制要點
1、集水總管、濾管和泵的標高及位置要準確。
2、井點系統(tǒng)各部件均應安裝嚴密,防止漏氣。
3、隔膜泵底下應平整穩(wěn)固,出水的接管應平接,不得上彎,皮碗應安裝準確、對稱,是工作時受力平衡。
4、降水過程中,應定時觀測水流量、真空度和水位觀測井能的水位。
結束語:常用的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除了以上介紹的輕型井點降水以外還有噴射井點降水、管井井點降水、深井井點降水和電滲井點降水。其都屬于井點降水,即在基坑開挖前,在基坑周圍埋設一定數(shù)量的濾水管,利用抽水設備從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底以下,直至施工完畢為止。其中輕型井點應用較廣泛,其他的幾種大家可以根據(jù)各自的優(yōu)缺點,結合工程實際情況來選擇具體的降低地下水的方法,在保質(zhì)保量同時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做到降低成本,縮短工期。
參考文獻:
井點降水設計與施工陳幼雄上海科學普及 2004
井點降水施工技術與質(zhì)量控制宋功業(yè)中國電力出版社2014-1-1
作者簡介;
翟瞻(1986-02 )女籍貫河南單位. 永城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 工程施工工程經(jīng)濟.
通信地址:河南省永城市東城區(qū)學府路002號建筑工程系郵編(476600)電話158969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