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成
(吉林省長春市清華實驗學校 吉林長春 130103)
基于學生視角下,如何有效地撰寫前置性學案
胡忠成
(吉林省長春市清華實驗學校 吉林長春 130103)
“前置性自學”徹底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在時間上向兩端延伸,在空間上向教室外、校園外拓展,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自主 拓展 優(yōu)化
作為“三段五環(huán)”教學框架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前置性自學”徹底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在時間上向兩端延伸,在空間上向教室外、校園外拓展,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前置性自學”要求教師拋棄教學分離、重教輕學的落后觀念,樹立“為學而教”的全新理念。然而,“前置性自學”得以有效實施的前提是學生手中指導他們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這個學習方案我們稱之為前置性學案。
1.前置性學案的布局
2013年3月份,市教育局崔國濤副局長、曲虹處長來我班調(diào)研聽課,課后,二位領導著重針對學生手中的前置性學案作了有針對性的指導,結合二位領導的指導意見,聯(lián)系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對原來的學案作了重新地修訂。截至目前我班現(xiàn)行的前置性學案從構成上看,由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拓展資料、困惑等內(nèi)容組成;從功能布局來看:由梳理區(qū)、探究區(qū)、參考區(qū)、拓展區(qū)、留白區(qū)等板塊組成。
2.語文導學案撰寫遵循原則
(1)遵循閱讀文章的基本規(guī)律和方法,即整體——部分——整體。閱讀活動既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看語言文字何以承載著思想內(nèi)容,又要從文章的整體看思想內(nèi)容如何憑借語言文字得以表現(xiàn)的。
(2)遵循學生閱讀心理的過程,閱讀活動就是探究“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寫”的過程。
3.具體撰寫要求
(1)梳理區(qū)的撰寫
教師在深入解讀文本并掌握學生的學情后,將教學目標轉換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生自學任務,并使目標顯性化、可測量。
(2)探究區(qū)的撰寫
教師在分析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將學習目標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轉換為相關問題,以問題驅動學生的“前置學習”。
(1)如何將學習目標轉換為具體的探究問題?
操作依據(jù):
①簡化頭緒,理清思路。問題要少而精。避免學生思考的頭緒太多,思路不清,改變學生一味沉浸在知識的積累中,改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淺層次的思維模式。
②有利于品讀、賞析、感悟。即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賞析重要語段,分析、解決主要問題,補充課文當中的空白點,感悟文本背后的深意。
③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碰撞及知識的生成與構建。
操作策略:
①圍繞教學目標,結合書后題。
②可以對課文進行分類,每一類文體的學習方法相對固定,既方便課堂的組織,又有益于學生的知識建構。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類設計不同的話題。
類別討論并展示交流內(nèi)容寫人通過讀課文,你感覺到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具體詞句中體會到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橋》敘事通過讀課文,你知道文章寫了什么事?這件事(或這些事)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結合具體的詞句說一說?《母親的賬單》《藏羚羊的跪拜》課文中描寫的景有什么特點?結合具體的詞句讀一讀。作者怎樣寫出這樣的景致的?《鄉(xiāng)下人家》《桂林山水甲天下》《西湖的綠》古詩文讀——解——悟——誦寫景
(3)拓展區(qū)的撰寫
在前文我們提到,對語文學習而言,“三分在課內(nèi),七分在課外”。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源頭活水在于有效的課內(nèi)閱讀及大量的課外閱讀,目前我所采用拓展課外閱讀的方式是“一主兩翼”式主題閱讀策略,具體言之:目前我們使用的是長春版語文教材,我稱其每一篇課文為“主”,然后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或體裁,為其配上一首經(jīng)典詩詞和一篇現(xiàn)代文,我稱其為“兩翼”。以長春版五年級上冊《三峽之秋》為例,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我為其配上的經(jīng)典詩詞是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出于對“按時間順序描寫景色”訓練點的鞏固,我為其選配的現(xiàn)代文是《高大的皂莢樹》。經(jīng)典詩詞作為學生每天“課前三分鐘”的分享篇目,現(xiàn)代文作為我在課堂上鞏固所學或知識遷移之用,具體用法視具體的課文而酌情定奪。
4.留白區(qū)(質(zhì)疑欄)的撰寫
這一區(qū)域表面上看就是在前置性學案上留下這么一個空白的地方,但實際上是為了讓學生在完成“前置性自學”任務過程中,將一些易錯點、易混淆點、難于理解之處在質(zhì)疑欄等載體上自然暴露出來,便于我們執(zhí)教者及時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起點,為課堂的教和學作足準備。尤其是在“小組合作互學釋疑”的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展示優(yōu)質(zhì)問題讓學生感受提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鼓勵學生更積極、大膽地暴露問題,激發(fā)更高層次問題的產(chǎn)生,達到開發(fā)潛能的目標。
5.參考區(qū)的撰寫
葉老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一書中常常提到“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知識,乃是教學生學”。受其啟發(fā),我在前置性學案的最右側一欄設為“方法參考”區(qū),在撰寫學案時,我針對重點問題,在方法區(qū)內(nèi),都給予了必要的方法指導。之所以說是“參考”,并不是要求學生一定要按照我提供的思路去解決問題,相反的是,我更鼓勵學生超越創(chuàng)新,別樹一幟。這樣一來,即便是學生回家完成自學任務,即便是農(nóng)村家長給不了任何的幫助,學生也不至于迷茫不知所措。此外,在撰寫前置性學案時,考慮學困生學習難的問題,唯恐“方法參考”不能幫助他解決所有問題,我特意在前置性學案的右下角留下了我的手機號碼,并保證24小時開機,隨時恭候每一位致電垂詢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