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2015年1月21日,春秋航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成為中國民營航空第一股,亦是低成本航空第一股。發(fā)行價格18.16元/股,截至當日收盤,春秋航空報26.15元/股,上漲44%。
據(jù)悉,春秋航空是我國第一批設立的民營航空公司之一,也是當時唯一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憑借“99元”、“199元”等打折力度空前的特價機票,春秋航空吸引了大批對價格敏感的自費旅客以及追求高性價比的商務旅客,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民航業(yè)內(nèi)實現(xiàn)快速增長。目前春秋航空已成為中國客運量最大的民營航空公司。
與中國民航三巨頭——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東方航空相比,民營航空公司的機制更為靈活,成本控制也更有效。2008年金融危機時,三大航企因為燃油套保和需求萎靡巨虧數(shù)百億元,春秋航空卻憑借“摳門”的成本控制逆勢盈利并保持至今。
分析人士認為,春秋航空能得到資本認可,一方面是其低成本穩(wěn)利潤的商業(yè)模式;另一方面是其迎合了民航出行大眾化這一大趨勢。
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此前透露,春秋航空主營成本水平比行業(yè)平均水平低20%,管理費用水平比行業(yè)平均水平低47%,財務成本低67%,營業(yè)費用水平低78%。低運營成本、高客座率以及地方補貼等多重利好推動,2011年至2013年,春秋航空凈利潤分別達到4.83億元、6.25億元和7.32億元,在其他航空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乃至虧損的2014年上半年,春秋航空仍盈利2.7億元。
興業(yè)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當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時,航空旅行屬于奢侈消費,以商務旅行和富人消費為主。當居民收入水平較高時,航空大眾化趨勢愈加明顯,價格敏感性客源比例增加。低票價恰好迎合了航空大眾化這一市場結(jié)構(gòu)的變化。
瑞銀投資銀行亞洲交通運輸行業(yè)分析師連沛堃對記者說:“目前中國低成本航空的市場大概在6%左右,份額還比較低。而在東南亞一些地區(qū),比如新加坡,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約占三成,菲律賓更是占到八成,中國低成本航空未來的成長值得期待?!?/p>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場,航空運輸市場未來仍有望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美國波音公司預測,到2020年,中國低成本航空運力有望占總額的15%,2025年將達到20%。
順應這一潮流,中國諸多航企也紛紛進軍低成本航空:海南航空旗下西部航空、香港快運已在2013年轉(zhuǎn)型為低成本航空,東方航空旗下中國聯(lián)合航空也于2014年轉(zhuǎn)型,由另一家民營航空公司吉祥航空出資設立的九元航空近期正式首航。
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隨著中國民用航空局出臺進一步促進低成本航空發(fā)展的相關政策,國內(nèi)低成本航空公司會逐步增加,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