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奕
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地區(qū)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為基本理念,加深了學生的學習深度,推動了師生關系的發(fā)展,也強調了教育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首要地位。換句話說,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體育課上“想學” “會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用學”,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一、從學生的視角思考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的體育課堂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需要以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為依據(jù),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需求,將每一位學生看成是獨立的個體,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保證體育教學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1.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學習需求
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生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是由內(nèi)向外的生長,是他人無法取代的,而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比如:在復習立定跳遠時,教師需根據(jù)學生完成動作的情況,了解學生已經(jīng)掌握哪些動作重點,分析哪些動作難點學生還未掌握,針對這樣的問題來選擇接下來的課中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練習立定跳遠時,如果發(fā)現(xiàn)班上的一些同學沒有達到某個具體要求,那么可以檢查一下全班是否存在相同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來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師在備課中設置教學目標時往往從一般人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一個一般性的要求,而沒有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
二、在學習過程中傳授方法
葉圣陶基于長期對我國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和經(jīng)驗總結,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他在給教師的一封信中指出:“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顧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這也正是告訴體育教師們,在教授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學”,這就要求體育教師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學生“學會” “會學”的目標。
新模式下的體育教學改變以往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喊口令學生集體練的形式,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共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水平。
1.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合作
通過小組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不再懼怕說錯,減少心理壓力,發(fā)言的機會更是多于全班交流。這樣的合作讓學生不得不參與到互動中來,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互動,學生與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之間也有互動。如:“在小籃球熟悉球性的練習中,給學生每人一個球,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3種以上的練習方式來完成球性練習。有的兩人合作滾球,有的原地拍球,有的合作拋接球,有的練習繞球”。對學生們來說,練習的方式有很多,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彼此熟悉,分享思考的過程,相互模仿,相互學習。
2.在討論與問答中學會思考
提問與回答需要體現(xiàn)學生的思考過程,在對話中,學生只要跟著老師的思路,做出相應的回答,不用思考,不用討論,只需觀察,然后說出老師想要的答案。這樣的學習是老師教的過程而不是學生主動學的過程。因此在問答時可以通過學生問、老師答的方式,這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只有老師可向學生提問,學生不能向老師質疑的教學模式。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索。教師可以通過引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充分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同時還能在學習過程讓學生研究和探討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以多元化的評價審視學習
威廉·巴特勒·葉芝說:“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團生命的火焰?!边@個概念可以理解為教育和學習不應該是一個被動的過程,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掌握學到的知識技能。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審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評價中,應實施多元評價,建立多元互動的評價機制,多方面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的潛能。
1.教師評價要具體
在日常體育課中教師用得最多的就是“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來鼓勵學生,但是對學生來說,他只是因為得到了表揚而感到高興,但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為什么棒。因此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做到具體,有針對性。如“你能沿著直線跑,真棒!”“你能幫助同學擺器材,非常好!”等。
2.自評與互評要結合
首先,學生自評有利于調動學生內(nèi)因,啟發(fā)學生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運用自評有利于學生不斷地認識和改進自我。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運用自評發(fā)現(xiàn)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建立自信。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發(fā)展。要幫助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伙伴,從伙伴的優(yōu)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勵學生共同發(fā)展。課堂評價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讓學生關注自己的發(fā)展和進步。
總之,新模式下的體育教學必須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了解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尊重學生需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體驗到目標達成時的成功感;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問,引導學生討論與合作,提高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自評與互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只有學生真正想學,會學,用良好的學習方法指導今后的學習實踐,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體現(xiàn)。
【作者單位:昆山市玉山鎮(zhèn)同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