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 馬希濤
(1.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呼吸內科 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直屬機關第一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化膿性胸膜炎主要是因肺內感染灶出現病原菌侵襲胸膜,少數為胸部創(chuàng)傷、手術等操作而導致的直接感染,患者主要表現為胸痛、呼吸急促,胸膜滲出、充血及胸腔積液[1]。若不及時治療,胸腔積液可能會引流不暢,因機化而導致胸膜鈣化,延長病史,損傷心肺功能。本次研究采用胸腔內注入尿激酶治療化膿性胸膜炎并胸腔積液,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河南省人民醫(yī)院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44 例化膿性胸膜炎并胸腔積液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男12 例,女10 例,年齡41 ~79 歲,平均(60 ±1.3)歲,發(fā)熱2 例,盜汗5 例,乏力5 例,胸痛4 例,氣促6 例,病程為8 ~25 d。觀察組男14 例,女8 例,年齡為44 ~76 歲,平均(59 ±1.1)歲,發(fā)熱2 例,盜汗4 例,乏力5 例,胸痛5 例,氣促6例,病程為7 ~24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實施B 超定位放置引流管,采用深靜脈穿刺針,剪2 ~3 個側孔,根據患者的胸水量以及胸壁厚度決定導管插入到胸腔的深度,一般為90 ~150 mm,固定導管在胸壁上,取平臥體位、半臥體位其他舒適體位,不影響正常睡眠以及活動。每天采用劑量為50 ml 注射器將胸水抽吸干凈,采用溫生理鹽水250 ml+甲硝唑250 ml 胸腔沖洗并抽吸干凈,每日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注入40 ml 生理鹽水以及尿激酶10 萬u,注藥后適當轉動身體,24 h 后再次重復上述操作。兩組均給予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或頭孢菌素,疑似存在厭氧菌患者加用甲硝唑,患者治療前后7 d 接受胸部CT、B 超檢查,明確胸腔積液吸收情況,評價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 療效評估 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消失,胸水徹底吸收,肺臟復張,胸片、血常規(guī)顯示為正常;改善:臨床癥狀消失,胸水基本吸收,肺臟部分復張,血常規(guī)檢查基本正常,胸片檢查顯示為胸膜粘連或肥厚;無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但并未消失,或癥狀惡化,胸水無明顯吸收,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總數、粒細胞較多,胸片或B 超檢查胸膜粘連增厚以及包裹新胸腔積液,炎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死亡[2-3]。有效率為顯著改善率與改善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 20.0軟件包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定性資料,并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對照組有效率為86.4%,觀察組為100.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注藥后72 h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組注藥后72 h 發(fā)熱、盜汗、乏力、胸痛癥狀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觀察組注藥后72 h氣促癥狀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注藥72 h 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n)
2.3 胸腔積液中纖維蛋白原變化 治療前對照組的纖維蛋白原含量為(0.35±0.17)g/L,觀察組為(0.37 ±0.15)g/L,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則分別為(0.35 ±0.12)g/L,觀察組為(0.25±0.11)g/L,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胸腔積液中纖維蛋白原有明顯下降(P <0.05),但對照組治療前后則無明顯變化(P >0.05)。
2.4 不良反應 對照組胸膜肥厚粘連3 例(13.6%),觀察組1 例(4.5%)患者在實施尿激酶3 次治療后有淡血性胸水發(fā)生,停止使用尿激酶后消失,觀察無胸膜粘連。兩組不良反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化膿性胸膜炎是因膿液黏稠不易進行引流而形成包裹性積液,影響后期臨床療效,繼而誘發(fā)胸廓塌陷以及胸膜粘連,影響肺部功能,部分患者需實施外科手術治療[4]。患者主要表現為周身不適、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若為肺炎后急性膿胸,多會在肺炎發(fā)生后1 ~2 周出現胸痛、持續(xù)高熱,表現為胸膜充血、滲出、胸腔積液,積液外觀顯示為黃綠色或黃色。若不及時實施手術治療,胸液纖維蛋白黏附于胸膜表面,使胸腔內分隔、包裹,導致胸腔積液引流不暢,最后機化而形成胸膜鈣化,延長病史,損傷心肺功能[5]。因此及時將胸液、胸液中內含物清除干凈,可大大縮短療程,防止患者心肺功能受損。尿激酶為新一代溶栓劑,可非特異性將纖溶酶元激活形成纖溶酶,激活的纖溶酶降解纖維單邊,降低胸腔積液的黏稠性,清除胸膜分隔以及粘連,增加引流量,使肺部復張,有利于病灶的恢復。尿激酶用藥后主要不良反應為胸痛、發(fā)熱及淡血性胸水,一般可耐受,不需進行特殊處理。經B 超檢查顯示,尿激酶用藥后已形成的分隔或纖維條索影在應用尿激酶后可大大縮短,減少胸廓塌陷、胸膜粘連以及肺功能下降風險。本次研究表明,用藥后觀察組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為86.4%(P <0.05),觀察組用藥后氣促癥狀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后的胸腔積液的纖維蛋白原含量有明顯差異,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胸腔內注射尿激酶用于治療化膿性胸膜炎并胸腔積液,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1]高明,項和平,李賀,等.血清Ghrelin 及胸腔積液變化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評估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5,44(1):71-72.
[2]童建林,汪明雪,唐從發(fā),等.內科胸腔鏡在老年胸腔積液患者68例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5,44(1):47-49.
[3]徐杰,齊大亮,李緒斌,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14,41(24):1573-1576.
[4]李柳寧,王敘煌,何春霞,等.CIK 細胞聯合順鉑胸腔灌注并溫肺化飲方治療癌性胸腔積液[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20):190-194.
[5]劉英杰,桂淑玉,周青,等.Claudin-18 蛋白在肺腺癌所致惡性胸腔積液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9(12):1788-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