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進光
(安陽市人民醫(yī)院 心內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CS)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該技術的成熟運用,大大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1]。安陽市人民醫(yī)院為研究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選取收治的55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與46 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給予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安陽市人民醫(yī)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5 例為觀察組,其中男35 例,女20 例,年齡63 ~81 歲,平均(69.7 ±4.1)歲,病變血管64 支,植入支架79 個;選取同期收治的非老年冠心病患者46 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7 例,女19 例,年齡42 ~59 歲,平均(49.1 ±5.2)歲,病變血管54 支,植入支架60 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年齡均超過60 歲,且有心絞痛癥狀,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CAG)證實存在缺血性心臟病,符合支架置入術治療;經(jīng)CAG 證實存在單支或多支病變(靶病變狹窄超過70%),且已成功置入冠狀動脈內支架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2]。
1.3 排除標準 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合并有嚴重心律失?;颊?嚴重肝、腎、血液以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合并有腫瘤性炎癥及感染患者。
1.4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常規(guī)經(jīng)右側股動脈或橈動脈入路,使用直徑約為1.5 ~2.5 mm的球囊進行擴張,球囊退出,保證導絲在冠脈內;隨后經(jīng)導絲將帶支架的球囊導管插入至病變部位,根據(jù)造影病變特點選擇恰當支架,將到位的支架以10 ~12 個大氣壓充盈球囊,迅速打開支架,加壓約6 ~10 s,待球囊減壓后將其撤出,最后行冠脈造影,殘余狹窄<20%,TIMI 血流分級為3 級,且無嚴重并發(fā)癥出現(xiàn),可視為手術成功[3]。術后門診或電話隨訪半年,觀察病情變化情況。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用SPSS 18.0 軟件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定性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 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 圍手術期并發(fā)癥 觀察組圍手術期冠狀動脈并發(fā)癥2例,周圍血管并發(fā)癥1 例,造影腎病1 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3%;對照組冠狀動脈并發(fā)癥2 例,周圍血管并發(fā)癥1 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5%;觀察組術后死亡2 例,死亡率為3.6%。對照組術后死亡1 例,死亡率為2.2%,死亡患者均為術后次日腦出血導致。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n,%)
2.3 遠期療效 術后隨訪半年,受多種因素影響,觀察組隨訪52 例,隨訪率為94.5%;對照組隨訪44 例,隨訪率為95.7%,兩組隨訪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行冠狀動脈造影復查10 例,復查率為18.2%;對照組復查7 例,復查率為15.2%;觀察組再次進行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2 例,發(fā)生率為3.6%,對照組1 例,發(fā)生率為2.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胸骨后出現(xiàn)壓榨性疼痛或胸悶,并且可延至患者頸、手臂、頷、胃部以及后背等部位,對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中老年人群隨著年齡增長,各項身體機能不斷下降,近年來,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冠心病發(fā)病率也不斷上升,且由于中老年患者常伴有多項慢性疾病,加大了治愈難度。臨床上通常采用藥物、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與冠狀動脈介入治療3種手段,藥物治療只能緩解其臨床癥狀,降低死亡率,治療效果一般[4],因此,對于嚴重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死病變患者通常采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或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目前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是臨床常用的介入治療手段。
老年患者與非老年患者病變血管特征與臨床具有差異性,老年患者簡單病變或單支病變相對較少,復雜病變與多支病變較多,因此其嚴重心絞痛、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陳舊性心絞痛及合并疾病較多,且病程較長,治療難度較大。對于嚴重冠狀動脈狹窄或心肌梗死疾病的老年患者選擇手術治療,其手術耐受性差,因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術后恢復慢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等因素,對手術技術要求較高。隨著醫(yī)療技術與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該疾病介入治療技術不斷提高,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且適應證與臨床療效也得到了認可[5]。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時,應做好術前準備,加強基礎病治療,掌握患者臨床資料,詢問是否有腦血管疾病史;術中嚴格控制肝素劑量,注意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給予對癥支持治療,提高預后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成功率、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和遠期療效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綜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選用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鄭繼鋒.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臨床評價[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1,9(2):144.
[2]王東.經(jīng)橈動脈途徑穿刺行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在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4,20(1):143.
[3]孫蘭芳.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治療冠心病206 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09,15(1):63.
[4]杜長春.藥物洗脫支架與金屬支架置入后再狹窄及其生物相容性比較[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 (39):7735 -7738.
[5]李一平,張冬,竇克非,等. 混合置入藥物洗脫支架和裸金屬支架治療多處冠狀動脈病變的遠期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29(7):492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