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芳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漢語拼音是幫助發(fā)音、識字、學習和認識普通話的工具,在兒童早期的語言發(fā)展及開發(fā)兒童早期智力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剛剛踏入小學校門的孩子來說,學好漢語拼音就顯得尤為重要。漢語拼音的學習也是開啟學生學習語文生涯的一把鑰匙,拼音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著學生日后對于漢語言的學習。如何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學習語言的工具,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拼音教學 興趣
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學生的年齡問題,一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六至八歲的兒童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于形象具體的事物較為敏感,而直接教給他們要“死記硬背”的漢語拼音會讓他們有排斥心理;其次,學生年齡太小,對于學習還缺乏自制力。因此,文提出了在教學過程當中應改變以前的強調(diào)字母音、形的教學程序,結(jié)合兒歌、圖畫、玩游戲等多種教學手段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當中沒有以往那么吃力,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一、理解學生年齡特點,做到合理教學
一般而言,學生學習漢語拼音都是在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而這一時期的孩子還處于貪玩的兒童階段,普遍具有自制能力較差,思維較具體化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只有制定具體的和直觀的教學方案,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這也是要求教師做到合理教學的首要前提。學生從學前班進入到小學階段的一年級,周圍的環(huán)境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適應空間。由于年齡的特點,學生普遍貪玩,不論課堂上還是課堂下都會缺乏紀律性且注意力不夠集中。作為教師應當清楚意識到這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的形象思維及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利用兒歌學拼音,朗朗上口最重要
兒歌的特點是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兒童學習和記憶的規(guī)律,能將原本無趣的漢語拼音教學展現(xiàn)的更生動、形象、具體,對于兒童學習漢語拼音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例如,學習“e”的發(fā)音時就有“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然后在兒歌的后面附上鵝的插圖及“e”的四個發(fā)音。再如學習“p”的發(fā)音時,可以編這樣一首兒歌并帶領學生朗讀—“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圓ppp”。用類似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編兒歌。在學習“ing”時,學生們就變了如下一首兒歌“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塊冰,墻上一顆釘,樹上一只鷹”。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和自信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創(chuàng)建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拼音
創(chuàng)建情境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語言、插圖、教學道具等方式創(chuàng)造一個情境,再結(jié)合學生的想象力將學生融入到所創(chuàng)建的情境當中。例如,在教完“g”,“k”,“h”三個字母時,教師在黑板上寫下“gege”,“ke”,“he”,然后造句“哥哥渴了,想喝水”。霎時,學生們的眼睛一亮,很快就明白了造句的方法。接下來,學生的手紛紛舉起,利用同樣的方法造句。再如,在教“u”的四聲時,將其想象成是在聽汽車發(fā)動的聲音,總結(jié)規(guī)律有:“一聲道路平又直,二聲汽車上山坡,三聲上坡又下坡,四聲汽車下山坡”。
利用情境圖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畫面產(chǎn)生生動具體的聯(lián)想,初成畫像,內(nèi)心擁有自己對于事物的感受。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對拼音進行記憶,而且在另一方面激勵了學生對于自然世界和人類問題的關心,增加了學生對事物的探索心理,有利于學生往后的學習生涯。四、玩游戲巧記拼音
1.聲母韻母的掌握
游戲是每一個兒童都感興趣的活動,將游戲活動與課堂結(jié)合起來,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而且還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為讓學生掌握聲母和韻母,可以帶領學生在課堂玩“找朋友”的游戲。規(guī)則如下:課前準備教學道具,課堂上分別讓持聲母卡的同學和持韻母卡的同學做自我介紹。持聲母卡的學生說“我是聲母,我讀起來聲音輕短。”持韻母卡的學生就說“我是韻母,大家讀起我來聲音響亮?!蓖ㄟ^在課堂上的游戲,很快,學生就掌握了聲母和韻母的發(fā)音規(guī)律。
2.給動物找家
通過這個游戲,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熟練的掌握學習拼音的技巧,并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的愛心。例如,在課堂上把動物拼音卡xiang(象),hu(虎),mao(貓)等作為動物的房子讓一些學生拿著,再讓一部分學生扮演動物,叫學生給動物們找到房子。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們之間相互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學習,這樣也調(diào)動了班級整體的學習主動性。
五、反復學習,要求學生課堂上就能掌握
雖然課堂教學是豐富多彩,可以利用上述多種方法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但考慮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問題,僅僅通過上述方法來讓學生快速有效的記住所學知識是不切實際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還是得用最古老的教學方式——重復記憶。而語言學習過程中“讀”是反復學習的主要方式,讀得好,記得牢才能通過識字考試。教師在課堂上要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本,將情感融于其中。多讀、多記、多寫,反反復復地練習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永駐腦海。這種方法雖然古老且死板,但是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夠豐富,他們學得快,忘得也快,只有通過課后的反復記憶和課堂上教師反復的講解才能讓知識灌輸于學生的腦海,讓學生得到長久的記憶。
六、課后鞏固,加深印象
上文中多次提到,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對于學習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如果沒有教師或父母在身邊督促,那么很快就會把所學的知識忘記,尤其對于學習語言這種課程,這就要求課后教師應當根據(jù)所教進程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yè),在下一次的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針對留下的作業(yè)進行講解。這樣,通過雙向互動,教師就能夠更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拼音知識,使學生真正掌握拼音。
總之,要想讓拼音教學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fā)展,應采取靈活的手段,把枯燥抽象的拼音“符號”變得更生動,讓學生愛學,樂學,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筆者認為,當教師能夠?qū)⒈疚闹兴鲆陨蠋c及根據(jù)自身教學經(jīng)驗的心得應用于日常的拼音教學當中,那么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一定會越來越順利,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也會越來越牢固。
參考文獻:
[1]黎瓊桃.略談小學語文拼音教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4):231.
[2]陳妍坤.淺談小學語文拼音識字教學[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4,(1):266.
[3]萬金玲.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心得[J].讀與寫(上,下旬),2014,(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