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關鍵詞:語文 自學能力 學生 預習習慣
自學能力,就是通過自己已經理解和記憶的知識,獨立鉆研、刻苦努力,自覺地探索、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我以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最主要的是教師要給學生一把鑰匙,教給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學所需的智慧能力。那么,如何來培養(yǎng)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
1.我們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在預習課文中,掃清文字障礙。預習課文,首先要求學生掃清文字障礙,要把不認識的字、不明白的地方,先設法讀懂。第一遍,邊讀邊在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詞語下,用鉛筆畫出記號,然后看看生字表,或是查字典。根據字典里的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盡量把不明白字詞弄明白。在不明白的地方,記錄下來向老師請教。
2.我們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朗讀課文中,讓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文字障礙基本上掃除以后,為了讓學生把生字詞記得更牢,要求學生把課文內容多讀幾遍。讀的時候不要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讀到順口為止。
3.我們要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提出疑難問題,讓學生在解惑中提升自己的學養(yǎng)。在預習的時候,要求學生把自己搞不懂或弄不清的問題隨時記錄下來,利用課余時間在同學互相交互意見。同學間要養(yǎng)成互相學習、共同討論問題的好習慣。通過討論把解決不了的爭議的問題提出來,在課堂上請老師給予解決。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自學能力
為了走出長期以來老師“扶一扶”學生“走一走”,老師不“扶”學生不“走”的識字誤區(qū)和教學誤區(qū),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讓學生取得識字的主動權。
1.我們要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結合圖畫來認識,同學們看到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不知道是什么,就特別想知道,激起了他們識字的愿望。
2.我們要使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比如,古月胡,口天吳,弓長張。雙口呂,雙木林,草頭黃。把常見的姓氏編程韻文,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學子的興趣很濃,在讀、記韻文的過程中識字。
3.我們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在認識了一些字或部首后,在學習新字時,引導學生利用熟字、換偏旁、加或減一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4.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學習了查字典方法后,引導學生自己認識這些字,來了解字的音形義。平時,鼓勵學生動腦筋主動識字,比如,有的同學發(fā)現“足”字旁的字與走路、行走的關系,都要用足。還發(fā)現“月”做偏旁時,所組成的字都與身體有關,等等。鼓勵學生在課外、生活中主動識字,以便認更多的字,及早用漢字閱讀,獲取新知識。
總之,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人才的一條途徑。我們的時代是迅猛發(fā)展、信息猛增的時代,不能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器訓練,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獲取新的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