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艷彬
摘要:目標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構建一種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各種教學輔助媒體設備得以充分運用,課時學習目標得以完整和準確把握并得以有效實施和達成的新型教學模式。具體來說,目標教學模式是以課時學習目標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和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為兩翼,將課時學習目標具體、高效、深度融合到課時知識學習之中,綜合構建而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模式包括生成目標、解讀目標、檢測目標三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劃分為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因而目標教學模式又稱333目標教學模式。
關鍵詞:目標教學模式 課時學習目標 自主探究學習 合作探究學習 綜合構建
目標教學模式是以課時學習目標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和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為兩翼,將課時學習目標具體、高效、深度融合到課時知識學習之中,綜合構建而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模式包括生成目標、解讀目標、檢測目標三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劃分為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因而目標教學模式又稱333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教學模式包括生成目標、解讀目標、檢測目標三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劃分為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因而目標教學模式又稱333目標教學模式。
一、生成目標
依據(jù)課程標準來生成具體課時的學習目標。生成目標部分劃分為組內討論、組間交流、師生確定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組內討論: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在小組內討論具體課時的學習目標。
2.組間交流:各個學習小組提出各自的學習目標并在組間交流。
3.師生確定:師生共同確定課時學習目標及課程標準對學習目標的學習程度。即目標層級。(教師適宜將三維目標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書寫到黑板上,將過程與方法目標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組織實施并有效落實到具體的知識學習之中。)
二、解讀目標
按學習目標逐次解讀。新課程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關注知識的探索與經歷過程,依據(jù)學生學習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將解讀目標部分劃分為提出問題、探究學習、達成目標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提出問題。(1)問題提出原因。專家認為:“因為學校教育背景下,學生面對的是大量的系統(tǒng)的課程目標和內容,單靠學生自發(fā)地閱讀教材、解答問題,就想達到三維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目標教學模式是以達成課時學習目標為核心的,并且從課改實踐看,學生自發(fā)地閱讀及解答問題也亦易使課堂討論演變成無實際效果的形式討論,而不能達成課時學習目標。因此,適合由教師設計并提出問題,目標學習明確,步驟探究清晰。用問題激發(fā)探究,以探究達成目標。(2)問題設計原則。①適當性原則?,F(xiàn)行研究表明,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的,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原有經驗的建構,任何脫離兒童經驗的灌輸都是低效的學習。因此教師應把問題設計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與思維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白罱l(fā)展區(qū)”理論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他認為兒童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兒童所實際具有的水平,叫現(xiàn)實水平,一種是在教師引導下兒童所能達到的水平,即潛在水平。在兒童的現(xiàn)實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空間,這個空間即“最近發(fā)展區(qū)”。②生活性原則。問題設計應從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fā),這樣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探究,有利于達成學習目標。③趣味性原則。以問題激發(fā)興趣,以興趣激發(fā)動機,學習動機影響學生識記效率與學習效果。有趣的問題會讓學生調動其智慧和力量,集中注意力主動探究學習并可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④層級性原則。學習目標可以劃分為三個層級目標:了解層級、理解層級、應用層級。各個層級目標有其各自相應的層級要求。教師應根據(jù)學習目標的層級要求來設計問題,才能把握好問題的內涵和外延,才能準確為探究問題做好鋪墊,最后達成學習目標。⑤明確性原則。問題的設計應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明確的目標是達成學習目標的可靠保證。
2.探究學習。對于提出的問題,依據(jù)學習目標的層級要求,相應地采取個人自主探究學習方式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進行探究學習。學習目標的了解層級適合采用學生個人自主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目標的理解與應用層級適合采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進行巡視及策略分工。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學習活動程序清晰。小組成員各自承擔一定的角色,并相應承擔責任。達到組內協(xié)作,有效分工。
3.達成目標。學生或小組代表對問題探究結果進行總結歸納,達成學習目標。(如學生總結歸納有困難或不完整,教師通過點撥引導與學生互動探討來達成目標,完成解讀學習目標。)
三、檢測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對課時學習目標的層級要求,設計目標檢測題。檢測學生學習質量及達標程度,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及教學策略。檢測分為檢查與測試。學習目標檢查題在課堂進行,包括自主學習目標檢查題與合作學習檢查題兩種。學習目標測試題由學生在課后進行。檢測目標部分劃分為自主學習目標檢查、合作學習目標檢查、學習目標綜合測試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自主學習目標檢查
按課時學習目標層級設計自主學習目標檢查題。檢查學生對學習目標的了解層級的學習情況。由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完成。
2.合作學習目標檢查
按課時學習目標層級設計合作學習目標檢查題。檢查學生對學習目標的理解與應用層級的學習情況。由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完成。
3.學習目標綜合測試
按課時學習目標層級要求設計學習目標綜合測試題。由學生在課后完成??墒孪扔“l(fā),布置學習目標綜合測試題時發(fā)放給學生。學習目標綜合測試題既是知識的鞏固提高,又是知識的拓展延伸。對于學生完成測試題的情況,教師應給予“發(fā)現(xiàn)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實施差異評價,軟化“班級參照”,強化“自我參照”。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目標教學模式來源于課改探索與實踐,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fā)展并成長起來,使課改理念真正深入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學習生活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意識明顯增強,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動機趨向明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學生主要學習方式,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強化,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目標教學模式取得了極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課改探索與實踐的腳步永不停息。教改探索者熱愛教育事業(yè),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不斷總結、勇于創(chuàng)新的點滴成績是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性格特點、學養(yǎng)經驗、知識技能等諸多因素在課改探索與實踐的綜合體現(xiàn)。教育者應該永遠前行在個人執(zhí)著追求、永無止境的課改探索與實踐的滿園春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