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宇,三星堆文明的最后繼承者與金沙文明的元老

    2015-11-17 15:33:49黃澤蘭
    小品文選刊 2015年24期
    關(guān)鍵詞:杜宇蜀地文化

    黃澤蘭

    (西南大學 重慶 400715)

    ?

    杜宇,三星堆文明的最后繼承者與金沙文明的元老

    黃澤蘭

    (西南大學 重慶 400715)

    杜宇即望帝,是常見于中國古詩詞中的代表悲戚的意象。杜宇是周代蜀地的第四位統(tǒng)治者,他教民務(wù)農(nóng),大力發(fā)展蜀地經(jīng)濟,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三星堆文化,加強蜀地與其他地區(qū)的聯(lián)系和交流,開疆擴土,在蜀史上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杜宇;《華陽國志》;《蜀王本紀》;三星堆;巴蜀

    杜宇是傳說中古蜀國的國王,在中國古詩詞中,不乏對這一人物及其意象——杜鵑的描寫,如李白《蜀道難》中“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崩钌屉[《錦瑟》作“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文天祥《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數(shù)量之多不勝枚舉。就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看,“杜宇”“杜鵑”往往代表悲涼哀愁,凄慘孤獨之意。那么杜宇究竟是什么人物,他的故事又為何讓后世對的他描述總以悲抒情?

    《蜀王本紀》記載:

    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曰柏濩,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shù)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于湔。時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地井中出,為杜宇妻,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郫,化民往往復(fù)出。望帝積百余歲。荊有一人名鰲靈。其尸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尸至蜀復(fù)生,蜀王以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鱉靈治玉山,民得陸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自以為德薄,不如鱉靈,委國授鱉靈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蜀王據(jù)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后徙治成都。

    這段文字記載蜀地有蠶叢,柏濩,魚鳧三位蜀王,并且各延續(xù)了上百年。這三位君王,就真實情況應(yīng)該是分屬三個不同的部族朝代。古時候人們身體素質(zhì)低下,面臨各種天災(zāi)人禍,生命和年齡也相應(yīng)短暫,傳說中的“百歲”應(yīng)不可能。

    《華陽國志》記載:

    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務(wù)農(nóng),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guān)為后戶,玉壘、峨嵋為城廓,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會有水災(zāi),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巴亦化其教而力農(nóng)務(wù),迄今巴、蜀民農(nóng)時先祀杜主君。[1]

    對比兩段文獻,對杜宇的記載大致相當,有兩處稍有不同:其一,《蜀王本紀》認為杜宇從天降到朱提;而《華陽國志》認為杜宇之妻利來自朱提。其二,《華陽國志》隱去了杜宇與鱉靈之妻私通之事。

    針對第一個問題,不同使學者們從兩個不同的方向論證到底朱提是杜宇的誕生地還是其妻利的誕生地。筆者認為其實兩部文獻中的描述并不對立?!妒裢醣炯o》記載杜宇“從天墮,止朱提”,而《華陽國志》的記載為“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首先可以確定,當年的杜宇與利一定是在江源相遇;其次,由于文獻系古文,沒有標點符號,所以《蜀王本紀》關(guān)于這段的斷句應(yīng)為“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地井中出,為杜宇妻”如此兩部著作的意思就相同了。

    而對于第二個問題,杜宇究竟有沒有與鱉靈之妻私通,已然是無從考證,但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杜宇將王位讓與鱉靈,最正當?shù)睦碛墒趋M靈治水有功,杜宇承襲先帝的禪讓之制。然而,杜宇可能白白的將江山王國拱手讓人嗎?要解答這個問題,一定要先從杜宇的發(fā)跡、建國過程中去尋找答案。

    1 有緡氏的來源

    古籍之所以記載杜宇從天而墮,有兩個原因——一是文獻的撰寫者確不知杜宇來自何處;二是古代的君王自認君權(quán)神授,在百姓的心目中被神化,杜宇是魚鳧王之后的君王,其偉大功績受蜀地百姓愛戴。那么,杜宇到底是哪里的部族呢?

    筆者認為,杜宇從天而降,在其死后又以杜鵑鳥代指,而從天降的動物只有鳥類,所以杜宇所屬部族,一定與鳥有關(guān)。在《詩經(jīng)·商頌》中的開篇第一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盵2]直接記載與鳥有關(guān)的部族——商王朝始祖的來源;另外《史記·殷本紀》也有記載,商契的母親簡狄在郊外,看見天上的玄鳥掉了個卵,于是吃了下去就有了身孕,而后生下商契。而杜宇并不可能為商后裔——第一,杜宇所處的時代是中原的周代末期;第二,杜宇所處的地點為巴蜀之地,商朝的勢力范圍還沒有達到此地;第三,蜀地分布的人民多為夏后氏氐羌族、從長江沿岸大巴山遷徙而來的巴族以及其他零散的小部落族人,在這里,由于部族仇恨,商朝后裔一定不能生存——這要從這之前的蜀地主體居民蜀族說起。

    這里所提的“蜀族”,謹指蠶叢-三星堆時期的蜀地蜀族居民。《釋讀金沙》一書的作者白劍先生認為,最早進入成都平原的土著人,并不是來自岷江河谷的羌人,而是來自長江中游及大巴山一帶的古人,因為在成都平原發(fā)現(xiàn)的距今3600年前的古人類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和器物,幾乎與同時期的長江中游地區(qū)古人類文化特征相似。這在《湖北秭歸朝天嘴遺址發(fā)掘簡報》《三星堆文化》《巴蜀文物雜識》中均有概述。[3]

    大約距今5500年前,山東西南部的金鄉(xiāng)和濟寧南部居住著兩支小部族——“有緡氏”與“有仍(任)氏”。由于兩支部族都飼蠶,所以被他族稱為“蜀族”。夏桀時期,君主暴政,民怨沸騰,諸侯不滿。夏桀為控制諸侯國,擬將利用一次集會把諸侯國王綁架作為人質(zhì)使各侯國臣服。由于夏桀知道政令不通,于是預(yù)備以有緡氏的威望來召集各諸侯?!豆疟局駮o年輯校》記載:

    十一年,(桀)會諸侯于仍,有緡氏逃歸,遂滅有緡?!哪辏鈳泿煼メ荷?。[4]

    有緡氏不愿為虎作倀而全族逃跑。帝桀十四年,扁率領(lǐng)軍隊征伐岷山,桀令扁討伐有緡氏。有緡氏當時已經(jīng)逃到了四川岷山,這在屈原的《天問》中也有相關(guān)反映。有緡氏逃離時攜帶大量夏王朝的祭祀器物進入四川,發(fā)現(xiàn)該地只有土著并無王國,沒有武裝抵抗,于是長驅(qū)直入進入成都平原,建立三星堆圣廟并命名為“雒城”,從此成都平原被稱之為“蜀”,蜀文明由此開創(chuàng)。

    考古學家們在對岷江河谷的羌人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這一地區(qū)的羌人早在距今5000年前就到了此地,然而這里又流行濃厚的大禹崇拜。大禹是夏王朝的開國元勛,在距今4000年前的齊魯之地,其影響范圍也在齊魯。至于為什么會在蜀地發(fā)現(xiàn)大禹崇拜的痕跡,是因為史前的古羌人在未進入中國東部大陸以前,均在北部草原游牧,由于北部地區(qū)氣候逐漸寒冷,迫使其南遷。然當時的“大陸”,北有蒙古高原,西有青藏高原,只有唯一一條較平緩的河谷通道:河西走廊。在約距今8000年前,最后一次間冰期結(jié)束后,常年充滿河水的河西走廊逐漸露出兩岸的陸地,為古羌人的遷徙提供了便利??脊艑W家認為,古羌人遷徙到了甘青東部,在此創(chuàng)造出以秦安大地灣遺址為代表的農(nóng)耕文化“前仰韶文化”。后續(xù)的牧人繼續(xù)遷徙,陸續(xù)創(chuàng)造了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及至建立了夏王朝。而后來蜀地的羌人為什么會流行大禹崇拜,正是因為在遷徙到山東的這支羌人中,有大禹的后裔,而這支崇拜大禹的羌人,不是別人,正是有緡氏。這也是為什么岷江地區(qū)的羌人可分為“北部方言區(qū)”和“南部方言區(qū)”——北部羌人對大禹崇拜興致不高,而南部羌人有濃厚的大禹崇拜。因為北部為未到山東的土著羌人,而南部則為有緡氏及其后裔。[5]

    有緡氏到蜀地,建立三星堆圣城,卻沒有把三星堆的文化發(fā)揚下去,而使圣城埋入地下。緣起于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一件影響全族的大事——周武王邀請八國聯(lián)軍討伐紂王,有緡氏亦在其列。周武王屬于羌人部族,有緡氏從中原逃出,本就是一種族辱,之后夏王朝又被商湯所滅,這更加深了蜀族對商族的滅祖之仇,因此蜀族答應(yīng)此次征伐。

    在出發(fā)以前蜀族對戰(zhàn)爭進行占卜,從考古遺跡看,應(yīng)是占出兇卜,因此蜀族要做好善后工作以免戰(zhàn)爭失利,商紂王報復(fù)誅滅全族。最壞的打算便是,首先挖坑將布置于三星堆祭臺的所有祭器埋入兩坑之中。現(xiàn)在碳測兩坑上的覆土時間,正好是“商末周初”!其次進行大規(guī)模的祭祀。最后放棄多座城池,將族中留下的老弱婦幼遷徙到岷江中上游的險要地帶和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地,避免全族的損失。

    此后蜀族中的有生力量浩浩蕩蕩開往中原,剩下的老弱婦幼,趕著牛羊帶著衣物,離開成都平原腹地遷入松潘地區(qū),只留下散居的巴人以及他族。蜀族戰(zhàn)士參加戰(zhàn)斗,絕大多數(shù)戰(zhàn)死疆場,少部分的功臣分封在中原,也就樂不思蜀了。

    2 “杜宇”的族屬

    至此,蜀地人煙稀少,蜀族殘余人民為避難已經(jīng)遷徙,大片良田和城池被荒廢,早就羨慕蜀地的巴人,果斷遷徙此地,漸漸地成為蜀地的統(tǒng)治者。而這里的巴人,應(yīng)該是柏濩王及魚鳧王。在整個蜀史中,對蠶叢至鱉靈五位王的描述中,唯有柏濩王的資料最簡略。巴人崇拜“白虎”,古時候文字稀少,“柏濩”應(yīng)是“白虎”的同音詞。至于魚鳧,根據(jù)《華陽國志·巴國志》記載,巴國地界東到魚復(fù)(今重慶奉節(jié)),西至僰道(今四川宜賓),北接漢中(今陜西漢中、安康一帶),南及黔、涪(今貴州北部、湖南西北一帶)。所以魚鳧也應(yīng)為巴族的代指。另外,“《水經(jīng)注》載:‘江水又東徑魚復(fù)縣故城南,故魚國也?!T廣宏為:‘魚鳧留下的地名較多。宋代彭山魚鳧津;樂山岷江邊也有魚鳧津;岷江匯入長江處的南溪縣北三十里有魚符津;永寧縣有魚鳧關(guān);符縣(今合江)有巴符關(guān);長江近三峽處的奉節(jié),漢代稱魚復(fù)縣;其下入湖北境內(nèi),沔陽縣東十五里有魚復(fù)城。松滋縣有巴復(fù)村。根據(jù)這些地名畫一條線,就能看出魚鳧一族沿岷江、長江向下游遷徙的過程。’”[6]

    前文已述,杜宇與其妻利在江源相遇,江源即今天的都江堰。查閱地圖,都江堰以西,地勢一別成都平原的平坦,進入高山地帶,再往前便是當年蜀族老弱婦幼相繼避難逃亡的松潘地區(qū)。而與此同時,蜀族逃進高山深谷后,也建立相應(yīng)的流亡政府,作為三星堆文明的延續(xù)。當這個流亡的團體漸漸壯大,其中便有實力逐漸雄厚的一支族人,抱著在成都平原東山再起的雄心壯志,從高山深谷中搬出來,這支人的頭領(lǐng)便是杜宇!

    杜宇之所以不是蜀族以外的外族人的另一論證,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一件著名的通天扶桑神樹,這件精美高大的青銅神樹的樹杈上站著青銅鳥。古人(不僅中國古人,世界各民族中都存在)崇拜太陽,認為太陽懸在天上卻無翅膀,便認為太陽里住了一只三足鳥,這只鳥棲息在扶桑樹上。對于神明虔誠的信仰,是包括蜀族在內(nèi)的所有古人類一直葆有的堅定精神。所以,杜宇如果是他族后裔,便沒有稱王立號的自信,且如是他族出身,杜宇也不會被描述為像鳥一樣從天而降——背叛自己部落的圖騰,對古人而言簡是逆天行為,無法得到上天的認可和祖先神明的保佑,同時還會遭到自己族人的蔑視,更談不上安邦建國。

    綜上基本可以確立杜宇是蜀族后裔出身。

    3 杜宇在三星堆文化與開明文化中的作用

    杜宇是三星堆文明最后的繼承者,也不得不提到此后他在蜀地的作為。杜宇的妻子來自朱提(今云南昭通),杜宇作為帶領(lǐng)一支有生力量、懷著雄心壯志的部落首領(lǐng),在婚姻方面也將時刻考慮如何做到擴大部落。而這個叫利的昭通女子應(yīng)為昭通某勢力強盛的部族中的王族顯貴。蜀地生產(chǎn)力落后,先祖有緡氏千里迢迢從齊魯之地而來,帶來精美絕倫的青銅禮器及鑄造技藝,作為蜀族后人,傳承和發(fā)展青銅文化責無旁貸。而經(jīng)過考古測量,三星堆許多青銅器中的鉛料和錫料成分,均來自礦藏豐富的云南地區(qū)。就這一點而言,與云南昭通部族聯(lián)姻,是提高生產(chǎn)力,發(fā)展蜀部經(jīng)濟的有力杠桿。

    《華陽國志》已述,杜宇“教民務(wù)農(nóng)”“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guān)為后戶,玉壘、峨嵋為城廓,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不僅建立了相當規(guī)模的城池,還發(fā)展和開拓了廣大的領(lǐng)土。理所當然地成為蜀地第四代君王,也正是杜宇,將后三星堆文明最后燦爛的余暉點燃在蜀地平原上。直到鱉靈的出現(xiàn)以及他治水的功績,成為杜宇時代的轉(zhuǎn)折點。杜宇所屬蜀族,鱉靈所屬巴族,部落不同,文化信仰不同,杜宇君王權(quán)力的和平讓渡,不僅是將自己的江山拱手他人,且大有賣國之嫌。而鱉靈的勢力又何如?

    筆者認為,鱉靈主要倚靠其部族豐厚的遺產(chǎn)——魚鳧王之后廣闊的成都平原,成為巴族的天下。憑借這樣大片的土地,鱉靈并不甘于做杜宇的國相,杜宇讓位實屬無奈之舉——巴族地域廣大,鱉靈大有作為,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兩敗俱傷。蜀族為崇尚禮祀,溫順安穩(wěn)的民族(這也是蜀地軍隊戰(zhàn)斗力薄弱,在后來秦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快速被秦軍擊潰的重要原因),并無發(fā)動戰(zhàn)爭的群眾基礎(chǔ)。

    金沙遺址清理和發(fā)掘出土重要文物2000余件,包括金器40余件、銅器700余件、玉器900余件、石器300件、象牙骨器40余件,此外還出土數(shù)量眾多的象牙和數(shù)以萬計的陶器、陶片等。在這些文物中,其中的射魚紋帶,四鳥繞日飾,青銅立人,青銅樹等等,明顯帶有三星堆祭祀文化的痕跡,而臥虎的石器,又表明了巴文化在其中的交融。

    有緡氏一族在三星堆時期帶來豐富和完整的中原文化,三星堆圣城在整個成都平原形成不小的影響力。由于土著人民生產(chǎn)力低下,三星堆的成熟文化使三星堆成為遠近聞名的圣地。受其禮樂影響,不僅蜀族,周圍的民族溫順謙和,和諧禮讓,對各種文化因素兼收并蓄——蜀地并不臨海,從出土的象牙海貝等文物可以看出,與其他異族地區(qū)的密切交往和聯(lián)系,豐富了自身文化。

    瑪格麗特·米德的文化與人格理論認為,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的人格,巴族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影響下與蜀地其他部族和睦團結(jié),繼承和發(fā)揚三星堆文化中的精神而建立起輝煌的開明王朝,直到秦統(tǒng)一中國的步伐驟入,開明王國才退出歷史舞臺。

    4 結(jié)語

    杜宇雖沒有直接領(lǐng)導(dǎo)后來的開明王國,但他已化身為部族符號,在文化上上承三星堆下啟開明,使開明帝一接手便握有蜀地最先進的生產(chǎn)力,為開明王朝及金沙文化的發(fā)展累積了大筆的財富。時至今日,每當春暮夏初時節(jié),隱藏在山林里那一聲聲布谷鳥叫,還能叫人懷想起杜宇帝教人務(wù)農(nóng),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千秋功績!

    [1] 作者(晉)常璩,唐春生、何利華、黃博、丁雙勝譯.《華陽國志》.[M].重慶出版社.2008年3月

    [2] 《詩經(jīng)》.[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

    [3] 作者白劍.《釋讀金沙》.[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4] 作者(清)朱右曾,王國維校補,黃永年校點.《古本竹書紀年輯?!?[M].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5] 作者白劍.《釋讀金沙》.[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6] 作者姚思源.《三星堆祭祀坑文物探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黃澤蘭(1991-),女,碩士研究生,西南大學,研究方向:民族學。

    O641

    A

    1672-5832(2015)12-0170-03

    猜你喜歡
    杜宇蜀地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寶墩遺址:蜀地城市之源
    誰遠誰近?
    昨天
    詩林(2016年5期)2016-10-25 05:48:20
    不好惹的大閘蟹
    地靈人杰 蜀地少年
    追尋小平足跡: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地靈人杰蜀地少年
    蜀地這邊獨好
    中國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2:01
    那段“被戀愛”的青春暗流
    开封县| 民县| 日喀则市| 潮州市| 庆元县| 广饶县| 怀宁县| 梨树县| 宾川县| 岳池县| 洪江市| 元江| 武定县| 吴桥县| 永济市| 泗洪县| 长兴县| 安义县| 南京市| 洪泽县| 鄂托克前旗| 崇义县| 保德县| 阳原县| 神池县| 江油市| 霞浦县| 乐东| 大埔县| 温州市| 宽城| 阳信县| 丹江口市| 肇州县| 波密县| 家居| 娄底市| 兴和县| 阳东县| 贺兰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