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寶
(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教育局 青海 海北 810300)
?
古詩詞教學之“美”
麻山寶
(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教育局 青海 海北 810300)
古詩詞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美。教學中運用讀、聽、畫、寫的教學方法,以“美”為教學靈魂,讓學生從古詩詞中受到美的熏陶,樹立健全人生。
美;古詩詞;教學
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古代文學作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燦爛奪目的瑰寶,特別是流傳至今的古詩詞大多是沉淀下來的精華,是古人心靈美的結(jié)晶,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讀、聽、畫、寫的教學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能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上帶到無限豐富、千姿百態(tài)的藝術(shù)天地中去。
讀——發(fā)現(xiàn)美
教學千法以讀為本?!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道出了“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板塊:
一讀準,要求讀準字音,理解字詞意義。
二讀順,要求把詩詞大意理通,能用白話文說出詩詞的大致內(nèi)容。
三讀美,要求品析詩詞的意境美、主題美。讓學生在讀中產(chǎn)生快感和美感。
你看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春天艷麗之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季壯麗之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隆冬雪景之美。還有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之美;“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洞庭雄壯之美……
詩詞中的景美、物美、人也美。請細看那采桑的秦羅敷“頭上倭墮鬢,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的妝飾美、姿態(tài)美;“老者見羅敷,下提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俏頭”的容貌美。加上與使君斗爭表現(xiàn)出來的機智、聰慧美,使學生更加受到美的熏陶。
古詩詞里的人物不僅容貌美,而且精神更美。文天祥“人身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的人格美;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私奉獻的精神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堅定不移的信念美……處處都有美的風姿,處處都有美的韻律。在讀的過程中只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認真感受,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認識美的本質(zhì)。
聽——欣賞美
音樂是以聲表情的藝術(shù)。它能迅速地、直接地引起學生情感反映,在古詩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輔助的教學唱帶,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列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和《琵笆行》這兩篇課文時,先讓學生欣賞相關(guān)的音樂,撥動學生感情的琴弦,涌起情感的浪花,他們就會突破時空界限,神游于詩詞創(chuàng)作的意境之中:或想象千軍萬馬沖鋒陷陣的古戰(zhàn)場;或想象大江東去的氣勢;或想象古代英雄的雄姿。他們仿佛看到充滿愁容的琵琶女的形象,聽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的琵琶聲,看到“座中泣下誰最多,江中司馬青衫濕”的白居易。學生獲得了與作者感情上的共鳴,心中燃起了熾熱的感情火焰,學生在欣賞中認識了美。
畫——理解美
在讀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用簡筆畫把詩詞中美的意境描摹出來。雖說“雨里孤村雨里山,看時容易畫時難”但由于學生對詩詞的已經(jīng)已有了感性的認識,他們能展開想象的翅膀畫出詩文中的意象,加深學生的理解。列如在教學馬志遠《天凈沙秋思》時,學生可以根據(jù)詞中十二個意象畫出“斷腸人在天涯”的“寂”、“凄”的畫面。通過畫圖這種想象思維,使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完整的審美體驗過程,從凄惶、孤寂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凄涼、悲苦的情緒氛圍,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像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仙境;屈大夫“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的高大形象;杜甫為秋風所破的矛盾,無不在他們的畫中得到體現(xiàn)。
寫——創(chuàng)造美
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指出:“人具有一定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強烈需要?!惫P者把古詩詞教學與作文教學結(jié)合起來,融會貫通,在作文中引用一些信手拈來的古詩詞,不僅增添了文章的文學性、更增添文章的趣味性。隨口吟誦其中的佳句,培養(yǎng)他們寫詩的熱情,鼓勵他們用詩歌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要有意識地帶領(lǐng)學生走出教室,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一次春游,我?guī)W生冒雨登上了永靈山,著意感受了那里的奇峭、怪石、云海?;貋砗笥幸晃粚W生寫到:晨間的陰雨綿綿,浮云朵朵,給遠山近水涂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一絲絲清涼的風裹著團團云霧,拌著毛毛細雨迎面而來,帶走了旅途中的疲勞,卷走了朦朧的睡意。我們撥開云霧,一頭扎了進去。山頂上的霧淡了些,站在山頂往下看,只見云霧迷漫的一片,整個山區(qū)形成了白色的“海洋”,只露出高一點的峰尖,它們象這海洋的島嶼,我這才體會到“云海”這個名詞的真正涵義。
這位學生觀察的多仔細,描寫的多生動,詞語選得多準確。文章雖不是詩,但文章很有詩意。在激情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吟詩作賦,激發(fā)他們寫詩的欲望。這樣學生就能用自己的心去發(fā)現(xiàn)美,領(lǐng)略自然界中的美。
古詩詞積淀著先輩們認識社會,建設家園,對待人生,刻苦學習的經(jīng)驗和體會,是學生建立完美的靈魂,樹立健全人生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這些感性材料,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教師只要善于靈活運用以上數(shù)學方法,循序漸進,學生長期在美的感染下接受教育,他們一定成為新世紀最美的人。
G633.3
A
1672-5832(2015)12-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