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珂
摘 要:納撒尼爾·霍桑是19世紀上半期美國最為偉大的小說家,也是美國文學是上最為多產的象征主義大師。他的長篇小說《紅字》運用了構思精巧的意象,耐人尋味的象征手法,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加深了小說寓意,令人印象深刻。本文主要從紅字“A”、主要人物兩方面探討《紅字》中象征手法運用。
關鍵詞:《紅字》;象征手法;紅字“A”;人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7-0165-03
納撒尼爾·霍桑于1804年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的塞勒姆。1821年,17歲的霍桑進入緬因州鮑登學院學習。畢業(yè)3年后,他創(chuàng)作了人生的第一篇小說Fanshawe,由此進入文壇。霍桑的作品屬于浪漫主義流派。小說《紅字》是霍桑于1850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也被認為是其代表作,主要描寫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蘭婚后與牧師相愛并產下一女,從而引發(fā)的復仇與救贖的故事。整部小說緊扣“罪與罰”這一主題,充滿了豐富的象征意義。象征主義手法始終貫穿整部小說,如從紅字“A”到主要人物,從主要場景到自然景色。
一、紅字“A”
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夏天的早上,主角海斯特一出場就被刻上了恥辱的標記。在眾人的指點議論聲中,這位身材頎長、體態(tài)優(yōu)美、容貌秀麗的母親懷抱嬰兒站上了刑臺。她舉止優(yōu)雅,步出監(jiān)獄的時候宛若貴婦,她所煥發(fā)的美麗絲毫不因牢獄之災而黯然失色。紅字A就在這時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用金線鑲邊,花紋奇巧,體現(xiàn)了豐富而華美的匠心。好事者見此又開始竊竊私語,說那紅字繡的稀奇古怪。眾人的奚落聲、唾罵聲讓紅字A的意義更顯不凡。海斯特背叛丈夫,與情夫生下懷中女嬰,紅字A指的是海斯特所犯下的罪行——adultery(通奸罪)。17世紀的波士頓信奉清教,教規(guī)嚴厲,清教崇尚“禁欲”主義,對性愛和婚姻的態(tài)度十分嚴苛。海斯特和情人丁梅斯代爾的愛本是人性自然流露,但在那個社會卻被認為犯了七罪宗的第七罪——色欲。因此,海斯特才受到處罰,為了使她每時每刻都感到痛楚,她時刻都要佩戴這枚代表恥辱的A字。海斯特的日常生活就是撫育女兒做一些針線活,沒有親人朋友的陪伴,也沒人任何社交活動。所以,A字也可以解讀為Alone(孤獨)。如此孤獨、被排斥的海斯特默默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因此,A字自然也代表Agony(痛苦)。當然也可以從女主角海斯特的愛情角度理解。海斯特年輕貌美,能干出眾,可命運卻無情捉弄了她,父母把她嫁給一位古板丑陋、了無情趣的老學究。沒有愛情的婚姻是可怕的,海斯特過著郁郁寡歡的生活。倔強的海斯特蔑視清教徒的種種束縛,她天性奔放自由,內心依然渴望純真美好的愛情。因此,紅字A也象征著海斯特追求的愛情---Amour(愛情)。孤獨中的海斯特遇到了年輕英俊、受人尊敬的牧師丁梅斯代爾,兩人墜入愛河,并有了愛情的結晶。海斯特對牧師的愛堅貞不移,她寧愿日復一日佩戴恥辱的紅字街頭示眾,也不愿意透露孩子父親的姓名。海斯特堅信真愛是無罪的,真愛超越宗教,是人類最圣潔最值得尊敬的情感。正因為如此,她默默守護著這份至死不渝的愛,絲毫沒有動搖。海斯特把這個紅字當做了珍貴的飾物不愿意摘下,A字已經深入她的靈魂,是她熾熱勇敢心靈的外化形式,A字代表的是她深愛的男人—Arthur Dimmesdale。她將愛人的名字佩戴在前胸,是對這份禁忌之戀的無怨無悔,也是對這戕害人心社會的無聲抗爭!
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海斯特胸前的紅字A也逐漸有了新的象征含義。海斯特是個縫紉能手,做一手漂亮的針線活兒。在刑臺的那一幕中,圍觀的婦女議論她A字的精美。海斯特的生活里只有女兒珠兒和縫紉,所以她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針一針去打造美輪美奐的針織品,她的作品出現(xiàn)在達官貴人的衣領上、嬰兒的小帽上、教堂的裝飾上。海斯特對美的追求同樣體現(xiàn)在她對女兒珠兒的打扮上,霍桑描寫道:“Her mother, in contriving the child's garb, had allowed the gorgeous tendencies of her imagination their full play; arraying her in a crimson velvet tunic, of a peculiar cut, abundantly embroidered with fantasies and flourishes of gold thread.”[1]她的珠兒服飾奇異炫美,無疑也是出自她的巧手。因此,紅字A象征著—Art(藝術)。孤苦無依的海斯特獨自撫養(yǎng)女兒珠兒,為了維持生計,她的巧手可幫了大忙。她不停地做針線活賣錢,人們也非常喜愛她精湛的手藝。刺繡不僅是她生存的手段,也是她青春、才氣的象征。雖然自己淪為了清教社會的犧牲品,承受著巨大的精神苦痛,海斯特卻依然擁有一顆慈悲博愛的心靈。她把刺繡賺來的大部分錢都施舍給窮人,哪里有貧窮,哪里有疾病,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于是,原本象征恥辱的紅字逐漸有了更為圣潔的意義?!皼]有人能夠像她那樣樂善好施,那樣喜歡接濟貧困者”;“那刺繡的紅字閃射出非凡的光芒,給人以慰藉,在別的地方它是罪惡的標志,但在病房里卻成為蠟燭”[2]。此時,紅字A代表著人們對海斯特善行的感激,而它也化身成了愛與善的使者—Angle(天使)。命運的不公,生活的艱辛,社會的殘害,非但沒有使海斯特心生怨恨,反而讓她越挫越勇。她用自己的真誠和執(zhí)著打碎了宗教和社會對她施以的沉著鐐銬,人們看到的并不是一個自怨自艾的可憐蟲,也不是一個懦弱膽小的逃避者,而是一名堅強的Amazon(女勇士)。
二、主要人物
關于小說象征手法的運用,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濃墨重彩描繪的女主角,海斯特·白蘭(Hester Prynne)。作者匠心獨運地將女主角命名為Hester Prynne,本身就、蘊含了豐富的象征意義。首先,Hester與“Hestia”諧音。Hestia是希臘神話中克洛諾斯和瑞亞之女,美麗動人,是宙斯的姐姐。她是處女之神,平日不涉政務,也是灶神及健康之神,主管家庭事務。由此可知,女主角海斯特如同女神Hestia,長相美麗動人,極富魅力?;羯T谛≌f中這樣描寫海斯特:“The young woman was tall, a figure of perfect elegance on a large scale, she had dark and abundant hair, so glossy that it threw off the sunshine with a gleam, and a face which, besides being beautiful from regularity of feature and richness of complexion, had the impressiveness belonging to a marked brow and deep black eyes.”[1]除此以外,這一諧音命名也象征著海斯特賢惠能干,是個干家務活兒的能手,小說中描寫她精湛高超的刺繡技藝便說明了這一點。其次,Hester也與Hastier諧音,Hastier是形容詞輕率的、草率的(Hasty)的比較級。因此,Hester也象征著輕率。年輕的海斯特嫁給了老學究奇靈渥斯,他們的婚姻沒有愛情,是草率的。后來,獨居的海斯特愛上了牧師丁梅斯代爾,她對他的愛既出自激情,也來自寂寞,他們的相愛是輕率的,如同飛蛾撲火不計后果。因此,海斯特也是輕率的代名詞,暗示著她注定要為輕率的愛情付出代價。同時,霍桑用Prurient(引起淫欲的)作為姓氏Prynne的諧音,揭示了這一切罪惡產生的根源,暗示著人性邪惡的一面。另外,姓氏Prynne也可作Purify(凈化)的諧音。這一諧音的運用也表達了霍桑對海斯特道德贖罪的一種肯定,這種靈魂的自我凈化也是作者用來警戒世人的箴言。就人物個體本身所象征的意義而言,海斯特?白蘭象征著獨立和堅強。首先,她是一個獨立的女性,在受到懲罰之后,她總是一人默默承擔著,至始至終都對孩子父親是誰這一眾人關心的問題守口如瓶。她獨自養(yǎng)育女兒,沒有向父母和朋友甚至是孩子的父親尋求絲毫幫助,她用自己的勞動謀生。她不但沒有接受任何人的救濟,反而去幫助那些貧窮的人。除了在生活上表現(xiàn)出來的獨立性,海斯特在思想上也始終保持著獨立。她有著自己對愛情、生活的信條,她相信真愛的力量,不屈從于社會和教會的強壓手段。即便她深愛著丁梅斯代爾,但是她在思想上至始至終都擁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丁梅斯代爾守著腐朽的宗教信仰茍活于世,而海斯特卻依然保留自身的戰(zhàn)斗性和反叛性,與牧師愛人形成鮮明對比。其次,她是一個堅強的女人,雖然遭到遺棄和羞辱,海斯特并沒有絲毫的消沉或是抑郁。她獨自居住在半島邊緣,遠離城鎮(zhèn),靠著精湛的刺繡手藝活了下來。由此可見,她依舊保持著要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氣。7年來背負著羞辱和罵名,7年后深愛的男人死在自己的懷里,這種種不幸都沒有擊垮內心強大的海斯特。,她的堅強令人動容。
年輕牧師丁梅斯代爾是受人尊敬虔誠的清教使者,他的象征意義也可以從兩方面分析。首先,霍桑同樣用暗示意義強烈的名字來命名男主角,Arthur與King Arthur同名。亞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在羅馬帝國瓦解之后,率領圓桌騎士團統(tǒng)一了不列顛群島,被后人尊稱為亞瑟王。亞瑟王象征著勇敢,霍桑將男主角命名為亞瑟,實際是反諷他的懦弱。Arthur Dimmesdale縮寫為AD,與Adultery(通奸)不謀而合,由此可見,霍桑是在暗示讀者丁梅斯代爾就是與海斯特通奸之人。另外,男主角姓Dimmesdale,這里面也大有文章。Dim意為“dark”,“weak”,象征牧師有陰暗懦弱的性格。Dale意為“Valley”,是“山谷”的意思,象征著牧師的內心世界,因寄居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變得如同山谷一樣幽深、空曠、灰暗。丁梅斯代爾這個角色本身就是懦弱和虛偽的。說他象征懦弱是因為7年來他一直不敢坦白事情的真相,承擔應有的責任。在海斯特站上刑臺示眾的時候,他選擇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一方面,他的作為本身就違背了教義,于是他開始用清教的苦刑來折磨自己,祈求得到神的寬?。涣硪环矫?,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要眼睜睜看著愛人受罪,對他而言已經是極刑??杉幢闵硇氖苤豢叭淌艿募灏荆匀贿x擇隱藏真相,而非勇敢承擔,得到靈魂的救贖。由此可見,懦弱已經深入他的骨髓。此外,他也象征著虛偽。在整個故事里,他至始至終都處于一種分裂狀態(tài),他把自己的外表與內心割裂,把公眾與私下的自己割裂開來。在人前,他是一名正直受人尊敬的牧師,他甚至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勸說海斯特坦白罪過,可私下里,他卻是一個飽受煎熬的罪人。丁梅斯代爾一直都受著良知的譴責,他想承認罪孽與海斯特一同承擔,又放不下作為牧師的尊嚴。他的生命之光逐漸暗淡,最后走向死亡這個歸宿。
霍桑筆下的奇靈沃思是一個極其陰郁邪惡的人物,他的名字“Chillingworth”有兩層隱藏的象征含義:第一,“Chilling”與形容詞“Chilly”(寒冷的)諧音,暗示他是個冷酷無情之人;第二,“Chillingworth”也可作“worthless”來理解,暗示仇恨已經蒙蔽他的心智,讓他的一生陷在復仇的漩渦里無法自拔。在作品中,奇靈沃思是個復仇者形象。他原本是一個知識淵博、與世無爭的學者。娶了年輕貌美的海斯特并沒有帶給他多少慰藉,因為他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知識的海洋。他無暇顧及婚姻,也沒有給年輕的妻子帶去一點關愛和憐憫。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懷抱他人的孩子時,這位一向不問世事、只關注學問的學者放棄了一生的追求和理想,決心找出和海斯特通奸的人并懲罰他。他鎖定了目標——丁梅斯代爾,并一步步接近他。奇靈沃思的陰險在他的復仇大計里被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處心積慮地成為牧師的朋友,挖掘著丁梅斯代爾內心世界的黑暗秘密,令他生不如死。當?shù)弥翈熣撬M盡心機要找到的通奸者時,奇靈沃思表現(xiàn)出了令人驚駭?shù)目裣病?墒强裣策^后卻是可怕的安靜,失去了復仇驅動的奇靈沃思,猶如失去羽翼的鷹隼,驍勇不再,猶如狂風中的殘燭,光熱漸散。如同死得其所般,奇靈沃思在完成復仇大計以后便不久于人世。他被仇恨蒙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縱觀整部小說,象征手法的運用完善了小說的表達,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同時也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作為浪漫主義的重要代表作家,霍桑把象征手法的運用,不僅為作品增加了神秘浪漫的氣息,也把自己塑造成為了偉大的象征主義大師。
參考文獻:
〔1〕納桑尼爾·霍桑.紅字.江蘇:譯林出版社,1996.
〔2〕Hawthorne, Nathaniel. The Scarlet Lette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7.
〔3〕馬鳳林.象征主義-藝術家的亢奮與無奈[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