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根成
孟嘗君,是戰(zhàn)國時齊國宗室貴族,齊湣王時任相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為了強大,紛紛網(wǎng)羅人才。孟嘗君因招賢納士而名聲遠播,有“傾天下之士”的美名。孟嘗君招募了3000多名門客,無論經(jīng)天緯地,抑或雞鳴狗盜,都有一技之長。孟嘗君的食客分上、中、下三個等級:下客食菜,住在傳舍,稱傳客;中客食魚,住在幸舍,稱魚客;上客食肉,住在代舍,出入乘車,稱車客。因為門客的食物和住所不同,所以門客又稱“食客”或“舍人”。
據(jù)《戰(zhàn)國策》載,在孟嘗君的門客中,夏侯章沒有什么本領,但卻得到了車客的待遇,孟嘗君給夏侯章四匹馬的專用車,工資也是相當豐厚,相當于100個傳客的薪水。可夏侯章非但不感謝老板的知遇之恩,反而就像一個背信棄義的糊涂蛋,待遇越是優(yōu)厚,就越是人前背后說孟嘗君壞話。
有的門客偷偷跑到孟嘗君面前打小報告,孟嘗君說:“我知道怎樣照顧好夏侯公了,你不要再說了。”這個人自討沒趣。
另一個門客很好奇,就悄悄地問夏侯章為什么這么做。夏侯章說,我是一個沒本事為老板建功立業(yè)的人,可是老板并沒有因為我無能而慢待我,反而給了我這么好的待遇,我寢食難安啊。我到處說老板的壞話,是因為我知道老板是寬宏大度之人,不會計較。這樣一來,人們都罵我,就更顯出老板的仁厚了。我沒別的本事,只好犧牲自己形象來幫助老板了。
果然,夏侯章詆毀孟嘗君,使孟嘗君欲仁得仁,仁義之名遠播,逐成千古佳話。從這個角度看,遭受別人詆毀,很可能是正在得到鼎力相助,這取決于當事人真正本色,以及對詆毀的態(tài)度。我們如果很容易被詆毀激怒,那就只能在不斷的痛苦中掙扎;如果我們誠懇檢討自己,真心感謝幫助,那么人格形象就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記。不難看出,詆毀他人的人,確實也是一種人格代價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