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廣,黃小龍,龔云
(1.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甘肅成縣742500;2.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有氧運動對糖尿病大鼠糖代謝影響及其降糖作用研究
田廣1,黃小龍1,龔云2
(1.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甘肅成縣742500;2.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為證實適宜有氧運動具有促進糖尿病患者康復的作用,將鏈脲佐菌素(STZ)誘導的糖尿病大鼠跑臺訓練7周,取血檢測血糖、胰島素、糖化血清蛋白以及體重等指標。結果表明:有氧運動對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胰島素水平等有一定影響,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糖代謝狀況,降低血糖,促進糖尿病康復。
有氧運動;血糖;胰島素;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學作用障礙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導致死亡的第三大疾?。?,2],其危害性巨大。因此,研究糖尿病運動康復治療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運動、藥物治療和飲食控制目前仍是治療糖尿病的三大主要方法,單獨采用合理的運動療法對糖尿病的作用仍需深入探討。
1.1對象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購自蘭州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體重180~200 g。
1.2方法
1.2.1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分組所有大鼠適應性喂養(yǎng)一周并進行強度為15 m/min開始的遞增跑臺練習,之后禁食12~16 h(期間不禁水),稱體重后尾靜脈取血測空腹血糖。取10只設為正常對照組(N),按60 mg/kg體重腹腔注射1%檸檬酸緩沖液[3];其余大鼠腹腔快速注射同量的鏈脲佐菌素(STZ),用1%檸檬酸緩沖液配制STZ,30 min內(nèi)注射完畢,48 h后連續(xù)3天同一時間尾靜脈取血測空腹血糖,血糖≥16.67 mmol/L即為建模成功[3]。期間死亡4只,剔除6只,將成功建模的20只大鼠(糖尿病組)再隨機分為糖尿病運動實驗組(DS,10只)和糖尿病對照組(D,10只)。
1.2.2大鼠訓練將Bedford跑臺訓練方法[4]略加改動,強度為25 m/min,30 min/d,每天訓練一次,每周6天,星期天休息,持續(xù)7周。訓練時間均在下午16:30~18:00,坡度為零。訓練期間,每周測一次體重,并觀察飲食變化和精神狀態(tài)。期間所有大鼠飲水、進食均自由(見表1)。
1.2.3實驗試劑鏈脲佐菌素(sigma公司產(chǎn)品),生物用活性炭,戊巴比妥鈉,三氯乙酸,95%乙醇,無水乙醇,丙酮,蒽酮,硫酸,葡萄糖,檸檬酸,檸檬酸鈉,鹽酸,Tris,EDTA-2Na,糖化血清蛋白試劑盒(購于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胰島素放射免疫試劑盒(購自濰坊三維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表1 大鼠適應性及正常訓練強度、時間安排
1.2.4指標測試及數(shù)據(jù)處理大鼠均籠內(nèi)正常飼養(yǎng)。糖尿病運動實驗組連續(xù)運動訓練42天,于最后一次運動結束當天所有大鼠用電子天枰測定體重,尾靜脈取血測定血糖,畢即斷頭取血測定胰島素、糖化血清蛋白(GSP)。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處理,組間差異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用(±s)表示。
2.1建模前后及實驗末大鼠血糖比較(見表2)
表2 大鼠血糖變化(±s,mmol/L)
表2 大鼠血糖變化(±s,mmol/L)
注:#表示與N比較,P<0.01;*表示與D比較,P<0.05
建模前4.36±0.15 4.36±0.15 4.36±0.15組別建模一周后數(shù)量(只)實驗末NDD S 10 10 10 4.46±0.22 19.10±3.54 19.10±3.54 ## 5.01±0.30 17.10±3.16 14.52±3.30 #*
按60 mg/kg注射STZ兩天后連續(xù)3次測糖尿病組大鼠血糖,并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前者明顯升高,已超過16.67 mmol/L,說明建模是成功的。
糖尿病運動實驗組連續(xù)7周25 m/min跑臺訓練后,與糖尿病對照組比較,血糖降低明顯,說明運動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
2.2實驗各階段大鼠體重變化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癥狀是糖尿病的典型外顯標志。本實驗發(fā)現(xiàn),建模成功后,糖尿病組大鼠明顯出現(xiàn)上述癥狀且精神狀態(tài)不佳。如表3、圖1、圖2所示,建模成功后,糖尿病對照組大鼠體重平均每周只增加1.84 g,相對于正常對照組大鼠的每周增加7.57g以及它們消耗的食餌,前者體重增長幾乎停滯,且每周尿量明顯多于其他兩組。相對而言,糖尿病運動實驗組從第3周開始,體重增加明顯,且每周以5.93 g的速度增加,說明運動可以減輕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癥狀。
表3 建模前后、實驗末各組體重比較(±s,g)
表3 建模前后、實驗末各組體重比較(±s,g)
注:#表示與N比較,P<0.01;*表示與D比較,P<0.05
圖1 實驗過程大鼠體重變化
圖2 實驗結束大鼠體重比較
2.3實驗末血清胰島素、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實驗末各組血清胰島素、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較(±s)
表4 實驗末各組血清胰島素、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較(±s)
注:#表示與N比較,P<0.01;*表示與D比較,P<0.05
胰島素(UIU/ml)15.26±2.30 6.79±0.48#7.27±0.80*組別數(shù)量糖化血清蛋白(mmol/L)NDD S 10 10 10 2.43±0.42 5.10±0.77#3.43±0.24*
由表4可見,糖尿病運動實驗組大鼠連續(xù)7周跑臺訓練后,與糖尿病對照組相比血清胰島素水平有所升高,糖化血清蛋白水平顯著下降,說明此手段通過調節(jié)胰島素水平影響糖化血清蛋白水平,進而改善高血糖狀況,有效促進機體糖的正常吸收利用。
按60 mg/kg注射STZ兩天后連續(xù)3次測糖尿病組大鼠血糖和正常對照組比較,前者明顯升高,已超過16.67 mmol/L,說明建模成功,且STZ所致的模型穩(wěn)定性較好[5]。
梅郁等[6]報道,大鼠進行7周跑臺訓練和人進行16周有氧訓練效果類似。運動訓練可引起多種代謝適應,其中某些機制可能會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加強對葡萄糖的分配利用,從而降低血糖,對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治療和康復有利[7,8],與本實驗結果一致。但本實驗糖尿病運動實驗組進行連續(xù)7周25 m/min的跑臺訓練后,與糖尿病對照組比較,血糖水平降低,說明運動對降低糖尿病血糖水平是有效的。但和正常對照組相比,還不太理想,說明單一的運動手段降低糖尿病血糖水平的作用還是有限的。
對大鼠進行7周有氧運動訓練后,其糖化血清蛋白水平也顯著降低。GSP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與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端氨基發(fā)生非酶促糖化反應形成的酮胺結構,其半衰期較長,約為21 d。故測定GSP可有效反映患者1~2周內(nèi)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當時血糖濃度的影響。本實驗發(fā)現(xiàn),持續(xù)的有氧運動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使葡萄糖和其他血蛋白的非酶促反應降低并使糖代謝及利用趨于正?;?/p>
糖尿病患者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即多飲、多食、多尿和持續(xù)性體重減輕。注射STZ一周后,大鼠食量、飲水量和尿量明顯增加,動作遲緩、反應淡漠,精神不佳,持續(xù)進行有氧運動訓練后,糖尿病運動實驗組大鼠上述癥狀有所好轉,說明適宜的有氧運動能改善糖尿病所致的“三多一少”癥狀。
總之,適宜的運動可以降低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增強胰島素分泌及其敏感性,但單一的運動手段似乎還不能完全解決所有問題。另外,諸如運動能增強GLUT4的轉運、表達[3],以及增強在細胞信號轉導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3]的作用和糖代謝相關酶的活性等此類深層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1]Albrisht A.What is public health practice telling us about diabetes[J]. Am Diet Assc,2008(108):12-18.
[2]呂卓人.臨床醫(yī)學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3]朱紅軍,江鐘立,張秀偉,等.耐力訓練對糖尿病大鼠骨骼肌p38信號激酶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4):249.
[4]Bedford T G,Charles M T,Noela C W,et al.MaxiumOxygen consumption of rats and its changes with various experimental procedures[J]. Appl Physiol,1979,47(6):1278-1283.
[5]鄭素玲,陳超.鏈脲佐菌素誘導小鼠Ⅱ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動物醫(yī)學進展[J].生理學雜志,2010,13(1):36-38.
[6]梅郁,張纓.運動與胰島素敏感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6(25):103-106.
[7]熊艷,梁奕銓.中等強度急性運動負荷對Ⅱ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J].廣州醫(yī)藥,1999,30(5):14-15.
[8]邸國勛,吳國梁.糖尿病的運動療法[J].中華醫(yī)學雜志,1984,3(12):155.
G424.31
B
1671-1246(2015)23-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