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生
隨著我國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學校體育與德育都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就體育而言,從外部形態(tài)上看,是學生身體的鍛煉和技能技術的形成,是學生有一個強健體魄的有力保障;但從學生鍛煉過程中思想變化看,卻包含著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鍛煉,價格的完善和審美能力等各種優(yōu)良品德的形成,又是學校進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所以體育中蘊含著德育,而德育又可融于體育之中,它們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所以學校體育教學中不應忽視德育的功能,應該將德育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始終。然而,在目前體育教學中,一部分教師以單純的技術觀點教學,而把情感的陶冶放在次要的位置,最終把體育教育的“育人”變?yōu)椤皞骷肌?。這種現(xiàn)象阻礙了體育教學的深化改革。只有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標。因此,學校老師要善于捕捉時機,適時適度把德育工作寓于體育教學中。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我認為學校要構建長期、系統(tǒng)的“滲透”有效機制,在常規(guī)體育教學、體育健康課教學、體育比賽活動中等滲透德育。
第一,在常規(guī)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常規(guī)體育教學在這里是指一般體育課教學?,F(xiàn)在的學校每個星期都有二至三節(jié)體育課,且一般都有專業(yè)的老師上課,體育課堂教學不但是傳授運動技能主要渠道,也是體育滲透德育工作的基本渠道。這主要是通過課堂的組織教學,特別是集合的“快、靜、齊”、隊列訓練中的“齊步走”等經(jīng)常性的訓練,并把這列入每節(jié)體育課的正常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長期對學生進行嚴明組織紀律性的滲透教育。
第二,在體育健康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許多調研都表明:現(xiàn)在中小學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往往出現(xiàn)抑郁、自閉甚至自殺等現(xiàn)象。如何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讓其輕松投入學習中去,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頭等大事。而作為一個身心統(tǒng)一體的人,其身體和心理是相互制約、密切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體育教學中育心功能應和育體同等重要,互為基礎。因此,學校體育教學的第一功能是育體育心,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這就給學校體育健康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和切合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豐富了體育健康教學的內容,拓展了學校體育的方法和途徑,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無法替代的。學校體育健康課如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呢?主要是在體育健康課教學活動中正確處理好學生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把其放在體育健康課教學活動的重要位置,通過系列的心理輔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讓他們心情愉悅的學習。
第三,利用體育比賽活動滲透德育工作。那么,如何利用體育比賽活動滲透德育工作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滲透。
首先,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比賽活動的組織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一項體育比賽活動的組織,從報名、編制賽程表到比賽的開展,都需要許多人的參與。那么多人去共同做一件事,各自獨干是絕不可能做好的,必須要求大家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步調,更需要大家團結一致互相協(xié)助,務必發(fā)揚團隊精神。因此,作為學校(體育老師)每學期都應組織幾次有效而實用的體育活動,并將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放手讓學生做,老師在整個組織過程只是指導者,而更多的是引導參與組織的同學自己領悟在活動組織過程中發(fā)揚“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助精神。
其次,抓好體育比賽項目的訓練工作,對學生進行“耐性,毅力”的鍛煉。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取得一項體育項目的成績,必須經(jīng)過強化而長期的訓練,而體育訓練往往又是“相同地點、相同時間段、相同動作”的反復,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又加上體育運動訓練的環(huán)境通常是風吹日曬,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不僅要經(jīng)受大自然的考驗,而且要承受 “強化”訓練帶來的機體疲勞和肌肉的酸痛。作為是少年的學生只要缺少一點耐性、毅力,就會半途退出訓練。此時,老師就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耐性、毅力”的教育。引導他們堅持訓練下來,讓他們明白“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引導他們邊訓練邊感悟“耐性、毅力”對人生的作用。如前一學期,我校組建男女子乒乓球隊參加縣乒乓球比賽活動,賽前三個月,我校就組織的訓練活動(時間是上下午各1小時)。開始時,運動員訓練熱情還較高;但,過不了一個星期,已有一半運動員厭倦了,訓練往往是應付了之。此時,我們馬上組織教練員對學生進行了“耐性、毅力”的思想教育,并舉我國著名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十年如一日訓練的故事勉勵他們,經(jīng)過教育他們堅持下來,又以飽滿的精神投入訓練,最終獲得了團體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賽后,他們紛紛說:“如果沒有當初的堅持,就沒有今天的成績!”這一句話,不單單是取得成績的歡喜,更是經(jīng)歷了“耐性毅力”磨煉的自豪之言?。∥蚁嘈?,經(jīng)過這一活動,已經(jīng)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堅強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往往比老師蒼白的籠統(tǒng)說教效果好得多。
其三,在體育比賽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小學的體育比賽活動,一般都分高、中、低組,以班為單位來進行比賽,每班每個項目又往往只能幾個人參與,全部項目加起來,全班參與比賽的也不過半數(shù)。那么,其他的同學怎么辦呢?老師就要組織這些同學去幫助參賽的隊員做啦啦隊,給運動員加油,也可以幫運動員提供后勤工作等??傊?,想方設法讓他們也投身于“比賽中去”,讓他們明白“場內賽競技”、“場外賽集體精神”,從中培養(yǎng)“班級為我,我為班級”、“班榮我榮”的集體主義精神,每次體育比賽活動,能聽到場外的人說:“啊!我們班又贏了!”這該多好啊!誰又敢說這班學生沒有集體主義精神呢?這樣的體育活動多開展幾次又何妨呢?
在體育比賽活動過程,還可以針對具體的比賽項目,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如:中長跑項目,除了需要耐力之外,最多考驗的是運動員的毅力和意志;我們可以賽前對運動員進行“毅力、意志”教育,比賽過程中,在他們最需要支持時給予鼓勵,賽后讓運動員對全班同學說說自己在跑步最艱難時的思想斗爭和取得成績后的感受,老師要引導運動員重點扣住“毅力意志”去談談,以對全班學生進行現(xiàn)身的教育,總比老師空洞的說教生動、實際得多,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又如,跳高,除了技術之外,學生最難過的還是心理關,面對高高橫在自己面前的“攔路虎”——跳高欄,運動員想得最多的莫過于是:“唉,那么高,我能跳過嗎?”。教師此時又可以對運動員滲透“信心”教育,向學生灌輸“信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有信心未必會贏,但無信心一定會輸”的自信教育,以此引導運動員克服心理障礙:“一跳而過”。并以此為例,在全班鋪開“信心”教育。每一項的體育活動本身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對運動員造成的困難又不盡相同,老師要針對不同項目,適時地進行德育滲透。
最后,在體育比賽活動結束后,進行德育的滲透。比賽結束后,此項體育活動已結束了,但還有許多“尾音”,學校、老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些“尾音”,積極進行德育滲透。1,利用“表彰大會”,對學生進行集體榮譽感教育。我們學校每次體育活動比賽結束,都召開表彰大會,對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班集體進行表彰獎勵,以此激勵全體學生為班爭榮譽的責任感。受表彰的自然興高采烈,沒受表彰的,也暗暗下決心下一次一定盡力拼搏,以取更佳成績,讓自己和班級也“風光”一回。2,組織“冠軍運動員”進行“我奪冠歷程”和“奪冠一刻”的報告會??梢允前嗉壸孕薪M織,也可以是全校組織。通過這一活動,既可以讓“冠軍”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讓全班、全校學生體會到成功背后的“付出”與“汗水”,從而讓學生深深領悟到“成功=2%天才+98%汗水”的道理。3,采取出墻報,學習園地的形式,展開“優(yōu)異成績的取得與學習文化知識取得好成績的關系”和“奪冠之后,我該怎么辦”專題討論活動,以此,對學生進行勤學苦練、戒驕戒躁的思想教育,如我校在今個學期舉行了一次田徑運動會,在這類討論活動中,有些“冠軍”寫道:冠軍給我?guī)砹藰s譽,但我深知“體育冠軍”并不等于人生的“冠軍”,更不等于是“永遠的冠軍”,今后,我會繼續(xù)努力,力爭當?shù)隆⒅?、體、美、勞全面、長久的“冠軍”。這不正是我們在體育活動中滲透德育的效果嗎?
總之,體育與德育都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應重視,并積極發(fā)掘兩者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想方設法寓德育于體育之中,把學校的德育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