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珊珊
(四川傳媒學院,四川 成都 611745)
現(xiàn)場新聞報道需要新聞出鏡記者能夠具備良好的播音主持技巧,不斷增強出鏡記者自身的責任意識,不斷學習相關的播音主持技巧,能夠充分利用話語引導受眾,使受眾能夠被吸引,可以讓受眾更為全面的了解到事實的真相,從而發(fā)揮出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使得新聞的影響力擴大。
一般來說,在進行新聞稿件編寫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語言的組織和句式的思考,可以想出最好的形式來寫,在編輯完成之后,再進行播報,而在現(xiàn)場新聞報道中,記者沒有過多的時間思考,需要盡快的了解到現(xiàn)場的基本情況,具有較強的思維轉換能力,能夠即興發(fā)揮,口語表達通順而流暢。
就向播音主持需要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一樣,新聞出鏡記者也需要具備良好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在沒有專門的新聞稿件的幫助下,可以自行的進行語言的組織,使得表達通順和流暢,能夠使人們清楚的了解所發(fā)生的事情的始末。與記者所掌握的書面語相比,口語的表達含有的即興成分較多,而且語言比較貼合生活,結構并不十分的嚴謹,甚至具有一定的松散性。在進行現(xiàn)場報道之前,新聞出鏡記者一定要對現(xiàn)場的情況進行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利用簡練的語言描述出現(xiàn)場所發(fā)生的內容,在其中找出一個信息點,然后進行細致的描述,從而形成內部語言,在內部語言形成的基礎上,就要開始進行外部語言的形成,將所要表達的語言進行有效的組織和豐富,使得語義的表達清晰易懂,語句通順而流暢。
當然在“播”現(xiàn)場的過程當中,記者會和動態(tài)的新聞現(xiàn)場不斷產(chǎn)生信息互動和反饋,不斷產(chǎn)生刺激和反刺激,不斷激發(fā)新的想法,不斷調整思路組織語言。這是即興口語表達的魅力所在,也是出鏡記者帶給受眾的第一時間第一現(xiàn)場的新聞沖擊。
記者的主要任務就是及時有效的為人們提供最真實的新聞報道,從這一點上來說,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事件報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新聞信息的質量,而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出鏡記者就會成為被關注的焦點人物,所以對其語言的要求較為嚴格。新聞記者一定要熟練掌握普通話,普通話等級一定要符合播音主持的要求,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必須要運用標準而規(guī)范的普通話。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可以使受眾盡快的接收到準確的信息,避免出現(xiàn)二次報道以及重復報道的情況。同時,標準的普通話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最佳體現(xiàn)方式,新聞出鏡記者會直面受眾,其語言表現(xiàn)將會直接影響到受眾對新聞事件的判斷效果和接收能力,所以要將普通話水平作為衡量和考核一個新聞出鏡記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
另外,語音、詞匯、語法、語流都要符合普通話的要求,遵從普通話的規(guī)范。出鏡記者應努力摒棄口語容易出現(xiàn)的詞不達意、重復、襯音、襯詞、省略、殘缺等弱點,借鑒書面語的簡潔、嚴密、完整讓出鏡語言準確、清晰。
電視傳播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出鏡記者不止代表了其個人的形象,也代表了整體新聞人的形象,其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如果新聞出鏡記者給人們的第一印象不佳,就會使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受到影響,使得受眾無法有效的接收到新聞信息。所以,新聞出鏡記者一定要對自我進行約束,樹立良好的屏幕形象,在鏡頭前,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標準,能夠表現(xiàn)出不卑不亢以及自信的狀態(tài),能夠做到表現(xiàn)自然、語言通暢、衣著得體、落落大方等。
一般來說,新聞出境記者的鏡頭表現(xiàn)方式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情況無外乎這兩種:一是,因緊張以及鏡頭恐懼所造成的面部僵硬、語言不通以及報道不順;二是,語言組織過于散漫和隨意,生活習性過于明顯。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得新聞出境記者的社會形象大打折扣,從而使得新聞報道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因此,出鏡記者一定要采用播音主持的訓練方式對自身進行訓練,使其自身的鏡頭表現(xiàn)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具有良好的鏡頭感。而要想做到這點,就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出發(fā):首先,就是要確立在鏡頭前的自信心,能夠在鏡頭前保持平常心,有足夠的表現(xiàn)欲望;其次,就是要進行表情的鍛煉,對面部表情做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在鏡頭前出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小動作,對自身的行為進行適當?shù)募s束,培養(yǎng)良好的用語和動作習慣,能夠準確的表達出其所要表達的內容。
在新聞報道中,出鏡記者的鏡頭都是采用中近景鏡頭,這樣的鏡頭表現(xiàn)方式能夠直面新聞出鏡記者的面部表情,記者要想使其表現(xiàn)更加具有說服力,就要對其眼神進行鍛煉,利用眼神來表達其所要說的話,部分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播音主持人會將鏡頭看做是家人,從而會在眼神中表達一種親切感和親近感,能夠自然而然的注視著鏡頭,如同對待朋友和家人一樣可以直視鏡頭,通過眼神來引導受眾。
現(xiàn)如今的新聞為了能夠增加現(xiàn)場的真實感,保障報道的及時性,就會采用現(xiàn)場直播報道的形式進行新聞的播報,這樣的直播方式就需要有新聞出境記者的配合,并且對新聞出鏡記者的自身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
在全社會對新聞價值和時效性的要求不斷深化的當下,與新聞事件進展作同步傳播的現(xiàn)場報道被媒體所廣泛和深入地采納?,F(xiàn)場報道的主體是出鏡記者,在新聞事件現(xiàn)場采訪拍攝中不僅要求記者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新聞敏感,深入現(xiàn)場,認真了解和掌握現(xiàn)場正在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新聞事件,還要求記者迅速將文字符號轉化為語言符號,清晰、流暢地告訴觀眾發(fā)生了什么,怎么發(fā)生的,這件事意味著什么,這就要求出鏡記者應具有主持人的素質。
主持人和記者都應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高的思想政治水準以及熱愛事業(yè)、獻身事業(yè),頑強的職業(yè)作風和競爭意識,與此同時高質量的即興口語,準確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大方得體的行為舉止等是主持人和編輯記者的核心競爭力。具備這樣的能力,能使出鏡記者的現(xiàn)場報道易于被受眾接受,從而使傳播更為有效。
通常來說,優(yōu)秀的新聞出境記者已經(jīng)逐漸掌握了播音主持的相關技巧,并且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技巧,不再去刻意的學習播音主持的主持方式以及播報方式,而是會以其自己的方式來進行新聞報道。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聞出鏡記者身上還是能夠看出一些播音主持的影子,畢竟掌握播音主持的技巧,能夠讓其像播音主持一樣從容的面對鏡頭,表現(xiàn)出其極強的語言感染力,從而可以有效的贏得受眾的信任和好感,這對新聞報道的傳播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1]姜紅.出鏡記者須注重外在形象[J].記者搖籃.2011(06).
[2]原琦.電視出鏡記者作用芻議[J].當代傳播.2012(06).
[3]黃杰海.讓出鏡記者“融入”現(xiàn)場[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06).
[4]葉迎春.“出鏡記者”不是報幕員[J].新聞與寫作.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