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華
摘 要:EEPO是一種最新的教學模式,是西方教育方式與東方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的一種融合,一種創(chuàng)造,是“效率優(yōu)先、過程優(yōu)化”的英文縮寫。MS-EEPO的高效教育和理論在當前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已經(jīng)得到了科學的檢驗。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中,EEPO的要素組合方式就是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MS-EEPO;要素組合方式;學習興趣;傳統(tǒng)課堂
一、MS-EEPO要素組合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EEPO的要素組合方式的基本概念
1.要素:指的是課堂教學中:聽、看、講、想、做,加上動靜轉換這七個基本元素。
2.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組合、排列,教學活動效果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它的組合形式有五千多種(5040),是一個千變萬化的教學組織形式。
3.要素組合方式的基本形態(tài)就是七個要素換著用。充分調動學生感官,順應學生學習心理、生理特點,讓學生能全神貫注地學習,這樣可較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實施要義:“要素組合方式”課型,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活動,屬于基礎課型形態(tài)。要素組合方式在九大課型的教學活動中所占的分量在60%左右。
我實施MS-EEPO高效課堂是以一個基礎比較差的初二學生作為試驗對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實施所花的精力與時間是比較多的,學生反應由慢到快,由不配合到配合,從厭學到愛學的轉變,使我由衷地喜歡用這種教學手段構建高效課堂。應用EEPO有效教學新理念,具體的操作實施,學生的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知識性都得到了科學整合和發(fā)揮,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師生關系也變得很融洽,特別是在農(nóng)村中學的教學改革中成效是相當大的。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EEPO的有效教學模式就是通過課堂的調配、約定、單元組等要素組合方式充分使教師與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高度參與教與學的活動。在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機械地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在相應的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下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
在日常的高效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的具體目標,以要素組合方式的“七要素”作為教學載體,循環(huán)利用不同的要素引導學生通過直觀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不斷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挖掘學生潛能的目的。
學生的興趣其實就來自要素組合方式中的“聽、看、講、想、做”,這一方式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意義重大。
二、動靜轉換的方式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學生在本質上的學習就是一個動靜轉換的過程。體驗才是教育的本真?!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盓EPO的要素組合方式就是在“聽、看、講、想、做”的環(huán)節(jié)上靈活利用小組活動和互動的形式來促進教與學的雙邊互動。
三、課堂氛圍明顯比傳統(tǒng)課堂活躍
EEPO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是教學課堂上真正的主體。在上課過程中作為教師應該交出主導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單元組合作、團隊合作的訓練,約定、規(guī)則的制定,表達呈現(xiàn)方式的運用,人力資源、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等,都是EEPO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
四、EEPO有效教育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溝通、口才與演講的訓練,并對學生進行能動性的激勵
EEPO有效教育主要培養(yǎng)學生如何運用語言和非語言進行溝通,發(fā)言注意面向重心及聲控。要面向大多數(shù),根據(jù)需要移動重心,在溝通中學會何時大聲講話,學會何時小聲講話,并學會充分利用時間、空間、距離、光線等資源充分展現(xiàn)自己。
實施MS-EEPO高效課堂已經(jīng)一個學期,我覺得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學生終于懂得學數(shù)學如此快樂與有趣,不再為難題而困惑,不再有課堂上嗜睡的現(xiàn)象,每次作業(yè)都按時完成,測試成績也明顯提高。在新時代開展高效課堂,我還需要不斷學習與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更好地把高效課堂構建得更精致、更有吸引力,解決數(shù)學教學問題。
參考文獻:
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