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珉
(江西省廣昌縣人民醫(yī)院 骨科,江西廣昌344900)
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觀察
葉珉
(江西省廣昌縣人民醫(yī)院 骨科,江西廣昌344900)
目的:探討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85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將其分為觀察組(n=43)和對照組(n=42)。觀察組患者給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接骨板治療,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情況、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療效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時間更短(P<0.05)。觀察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為100.0%;對照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為85.7%;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來說,鎖定加壓鋼板治療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接骨板治療,值得推廣。
肱骨外科頸骨折;鎖定加壓鋼板;療效
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多為老年人,且骨折移位較為嚴重,有較多的局部出血現(xiàn)象,故而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難度非常高[1]。如何提高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治愈率也成為了醫(yī)學界的研究熱點。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的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5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43)和對照組(n=42),其中觀察組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齡54~77歲,平均(64.9±1.4)歲;裂紋型骨折患者13例,內收型骨折患者9例,外展型骨折患者21例。對照組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齡53~70歲,平均(64.7±2.3)歲;裂紋型骨折患者16例,內收型骨折患者14例,外展型骨折患者12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接骨板治療:醫(yī)師在固定患處時采用傳統(tǒng)接骨板進行固定。觀察組患者給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是否需要麻醉以及具體的麻醉方式。一助手固定抓握住患肢上臂,術者右手抓握住患肢前臂進行牽引,其余四指抵住骨折近端外側,慢慢進行牽引,通過拇指與四指的一起用力,糾正骨折移位,采用2枚1.5mm克氏針將其固定。手法復位后,X光機證實骨折的手法糾正效果。選用小夾板按照骨折部位塑型,內外側板各一塊,外側長于內側;前后采用“L”型夾板各1塊,前側更長,同時后側板加用一個位置呈遠高近低的梯形墊,在肱骨近端進行鉆孔。鉆孔完成后,將鎖定螺釘鎖定。最后進行切口的縫合和無菌敷料的包扎。在整個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穩(wěn)定地固定患者四肢是最為關鍵的步驟,另外醫(yī)師在手術的過程中還應注意患者血管與周圍組織的相關性,避免增大血管的損傷程度。在術后,密切地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必要時可以進行二次手術,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為原則。
兩組患者在患處固定后通過復查X線片,定時調整夾板,同時注意血液流動情況,并調整夾板的松緊度。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此外,囑患者每隔1周復查1次,醫(yī)師可指導患者進行個體化康復鍛煉。
1.3觀察指標: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情況、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療效。
療效情況采用以下評價標準[2]。優(yōu):治療后骨折完全愈合,肩部功能完全恢復,肘關節(jié)屈伸受限少于20°,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非常滿意;良:患者骨折處對位良好,肩部功能基本恢復,且肘關節(jié)屈伸受限在20°~30°,基本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基本滿意;差:患肢肘關節(jié)的屈伸受限超過30°,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不滿意。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ˉ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來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情況、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結果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更少、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情況、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結果比較(ˉx±s)
2.2兩組患者的療效情況結果比較:觀察組患者評價為優(yōu)29例、良14例、差0例,優(yōu)良率為100.0%;對照組患者評價為優(yōu)13例、良23例、差6例,優(yōu)良率為85.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09,P=0.010)。
肱骨外科頸位于人體松質骨和皮質骨之間,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常常會導致其發(fā)生骨折,占據(jù)肩部骨折的26%[2]。臨床上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一般采取手法復位外固定和切開復位內固定兩種方法。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其術后并發(fā)癥也逐漸增多,其中以肩關節(jié)活動不靈敏最為常見,還有一些患者往往由于不注重術后的護理以及康復鍛煉也會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傳統(tǒng)接骨板的穩(wěn)定性依賴于患者骨頭與接骨板的摩擦,而鎖定加壓鋼板是遠離患者骨折部位進行修復,減少內固定物與患處的接觸面,最大程度地保護了患者局部軟組織,另外其螺釘松動的發(fā)生率低。而鎖定加壓鋼板治療的缺點為價格昂貴,且一般不用于簡單的骨折處理以及移位的關節(jié)內骨折。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接骨板治療,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更少、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優(yōu)良率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對于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來說,鎖定加壓鋼板治療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接骨板治療,值得推廣。
[1]王潔偉,張國杰,寧鑒.鎖定加壓鋼板微創(chuàng)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0,9(7):22-25.
[2]曹清,馬寶通.鎖定加壓鋼板的臨床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6(2):35-37.
R683.42
A
1002-2376(2015)12-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