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榮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睌祵W閱讀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思維的基礎和前提,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這對學生的學習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幾點思考。
一、緊扣課題引讀,明確閱讀主題
課題就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核心是內容的靈魂,透過課題用“望文生義”閱讀法能對整節(jié)課知識有個初步的了解,正所謂讀懂了課題,可謂成功了一半。教學“統(tǒng)計例1”時,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哪種統(tǒng)計圖?教師趁勢板書課題“折線統(tǒng)計圖”,讓學生齊讀課題后猜題意,學生紛紛發(fā)表各自看法。教師則相機啟發(fā):“怎樣的統(tǒng)計圖叫折線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作用和特點?為什么學了條形統(tǒng)計圖還要進一步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是否也可以分成單式和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并指導學生從讀課題入手,透過課題的三言兩語進行豐滿解讀,豐富呈現,可謂句句切中要害,解析了題意,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折線統(tǒng)計圖埋下了伏筆。
二、設計閱讀提示,培養(yǎng)閱讀習慣
數學課文通常以嚴謹、演繹的面貌出現,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自學數學文本直接讓學生閱讀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編擬閱讀提綱。閱讀提綱實際是為學生安排一條思考探索的途徑,這具有定向的作用,讓學生按照閱讀提綱的順序和要求進行閱讀文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習慣。
如,教學“中位數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考慮到“中位數”這個概念的特殊性,在“新授”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出示了閱讀提綱:“1.教材引入了一個什么數?2.使用這個數有什么優(yōu)點?3.這個數一般用來表示什么更合適?4.你能嘗試用一句話概括什么是中位數嗎?”學生閱讀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匯報,協(xié)調學生的發(fā)言,參與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找出教材中比較重要的內容與段落,進行分析與理解。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完全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自習的過程,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理解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知道如果在一組數中出現偏大數或偏小數時,用平均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就不合適了,就需要引出“中位數”這個概念,在感受知識產生強烈需求的同時,也從中逐步體會到中位數的統(tǒng)計意義,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三、豐富閱讀形式,提高閱讀效率
《數學》教材中可供閱讀的材料是有限的。有些知識是用文字呈現出來的,這些文字所表述的內容主要有概念、結論、規(guī)律等。在新教材中,文字呈現的內容越來越少,尤其是低年級教材,大量的圖片取代了文字,大家就感覺更沒什么可讀了,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正是因為文字少了,材料中出現的相關結論性文字,就顯得更加珍貴了,不細細研讀,是很難體會到概念的真正意義的。
如教“垂直與平行”時,學生會遇到一個比較熟悉但又陌生的概念:距離。對于這個名詞,生活中常常能聽到,所以學生感覺比較熟悉。但是,這里提到的“距離”,學生知道嗎?理解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了讓學生更清晰、準確掌握這個概念,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筆者不惜時間,采用了“讀—畫—議—再讀”的方式組織教學。經歷了上述四步,大部分同學能比較深入地理解“距離”的含義,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距離”的意義。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閱讀起到深化理解概念的作用。學生在整個閱讀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弄清了知識點,也進一步體會了閱讀的方法,討論交流的能力也同時得到增強,比單純地講授這種教學形式效果更好。
四、創(chuàng)新教材內容,增強閱讀能力
教材給我們提供的是學什么的內容,至于怎么學,教師就需要下功夫琢磨,在解釋某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要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甚至要調整、補充或重新開發(fā)教材。
如教學統(tǒng)計時,筆者在充分查詢的基礎上,把第108和109頁的“統(tǒng)計例1”內容改為“宿松縣中小學生參觀縣科技館人數統(tǒng)計圖”,向學生提問:把兩種統(tǒng)計圖進行對比,你讀懂了什么?學生通過讀圖、觀察、思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①從圖中可以清楚地讀出每一個相應年份宿松縣中小學參觀科技館相對應的人數,而且還能清楚地知道哪年人數變化最大、哪年人數變化最小等。②折線統(tǒng)計圖和條形統(tǒng)計圖有許多相似之處:一是都有標題、單位、數據;二是橫軸上的間隔距離都相同;三是縱軸上選擇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也相同等。③折線統(tǒng)計圖和條形統(tǒng)計圖不同之處只是條形統(tǒng)計圖用畫直條的方法來表示,而折線統(tǒng)計圖用捕點連線的方法來表示。④對比著讀圖,發(fā)現條形統(tǒng)計圖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tǒng)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教學中,筆者安排時間讓學生讀圖,直觀生動,讓人一目了然的圖形背后隱藏著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得上述許多猜測很快迎刃而解。通過讀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洞察力、思考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者單位:安徽省宿松縣龍山經濟開發(fā)區(qū)學校)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