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英
內容摘要:在現(xiàn)代社會,情感、思維等心理素質水平成為優(yōu)秀運動員培養(yǎng)和優(yōu)異運動成績創(chuàng)造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閱讀教學對運動員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與思維訓練具有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和功能。在競技體校語文閱讀教學中,讓運動員學生在領悟、體驗中培養(yǎng)情感;通過梳理、分析訓練思維,并將二者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可以促進運動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競技體校 閱讀教學 情感培養(yǎng) 思維訓練
競技體校是我國高水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專門學校。在現(xiàn)代社會,訓練水平不斷提高,比賽競爭日益激烈,情感、思維等心理素質和水平成為優(yōu)秀運動員培養(yǎng)和優(yōu)異運動成績創(chuàng)造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徑,它既是認知活動,也是情感活動,需要理解、體驗、思維、想象等多種心理因素的參與,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喚起人們的審美感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發(fā)揮認識和教育功能。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種“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正是閱讀教學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它與“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既是目標,也是過程和方法,因而有利于綜合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在競技體校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fā)揮這種優(yōu)勢,促進運動員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和思維訓練,筆者有以下思考和實踐。
一.在閱讀中領悟體驗,培養(yǎng)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閱讀中最能打動人的往往是作品蘊含的真摯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yōu)美的作品正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因此,情感教學是語文學科突出的人文特點和獨特的教學資源。在閱讀教學中,挖掘和剖析教材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讓運動員學生讀中悟情,受到感化,獲得啟迪,可以促進他們學習興趣、意志品質、人格情操等多種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和提升。
1.外部助讀領悟情感
文學形式的產生、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作者個人的生平經歷、生活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了解這些因素,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并產生情感的共鳴。了解了蘇軾貶謫黃州的經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交織的悲苦和曠達、出世和入世、消沉和豪邁的復雜情緒,領略和欣賞作者樂觀開朗的胸襟、淡泊名利的品格、隨遇而安的生活態(tài)度、不斷追求人生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高尚情操。了解了梁啟超生活的時代以及他在“公車上書”、“戊戌變法”、“云南起義”等歷史事件中的作用,了解了“飲冰室主人”的來歷、《箜篌引》、《桃花扇》以及課文所引用的詩句的深刻內涵和豐富情感,就可以水到渠成地理解《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作者所景仰的任公先生不僅是政治家、大學者,更有一顆憂國憂民、熾熱的愛國心。在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情感的同時,運動員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
關于助讀,正如阿德勒所說:“助讀,特別是其他相關資料和個人經驗,不僅可幫助了解,甚而有時是必須的,不然即無法全部領悟。”語文文本的閱讀理解,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和較寬泛的知識視野。競技體校運動員學生由于從小進行專業(yè)化訓練,集訓、比賽等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文化學習斷層很多,文化基礎薄弱,學習困難且時間有限;而教材里提供給學生的相關助讀材料是很少的,不利于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因而需要教師根據其特殊性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助讀方面的教學材料,如選編相關的作家生平、寫作背景、歷史事件、人物故事、課文翻譯、作品賞析與評論、原著選讀和解析以及經典回顧等,以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和領悟文學作品的思想和情感,產生共鳴。由于降低了閱讀難度、提升了閱讀效果,閱讀興趣也易于隨之激發(fā)而產生。
2.內部研讀體驗情感
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不論是作者所采用的表達方式,還是作品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或自然或社會,無不投射了作者鮮明的態(tài)度與情感。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仔細研讀文學作品的語言文字和表達方式, 走進作品人物的內心世界, 把握人物復雜的情感狀態(tài)和性格特點,感受文學作品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人文內涵。
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點點滴滴……”這些通俗簡樸、明白如話的詞語有層次、有深淺又自然生動地描繪出作者遭受國破家亡、喪偶流離的變故后,晚年生活愁腸百繞、煢獨恓惶的景況;辛棄疾的《水龍吟》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對這位身世飄零的游子典型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繪,字重而情急,語淺而意深,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作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張岱的《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疊用營造出的是天長水遠的闊大;“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四個數(shù)量詞連用點染出的是似有若無的神韻、朦朧迷茫的空靈,以表達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深沉感慨!這是文章靈動的語言表達。
孫犁的《蘆花蕩》,以人物的核心性格“過于自尊和自信”來生發(fā)所有的故事情節(jié);以強烈的反差來渲染人物形象。寫作技巧的運用讓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極富傳奇色彩。敘事詩《石壕吏》中高度概括的典型環(huán)境和具體描寫的家庭不幸,以驚人的廣度和深度爐火純青呈現(xiàn)出戰(zhàn)禍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藏問于答的方式更藝術地表達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懷。這是文章巧妙的構思。
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都是語言藝術的精品,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和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蘊,讓運動員學生仔細研讀課文精準的語言表達,巧妙的結構方式,在深刻體驗和欣賞作品所營造的強烈的情感氛圍、藝術效果以及高尚的思想境界時,于自身也獲得了豐富的生活和情感體驗,積淀文化,涵養(yǎng)精神,從而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愛國精神、國際視野、競賽品德等特殊的專業(yè)素質,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二.在閱讀中梳理分析,訓練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一篇語言文字總是或直接或間接、或明白透徹或含蓄蘊藉地表達某種思想、情感或觀點,表達對自然、社會或人生的觀察與思考,無不是思維的結果。因而語文閱讀教學也是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
1.梳理文章思路,訓練思維條理
文章各有思路,不論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前后銜接、行文起迄總有一定的條理順序,或縱式,或橫式;按照一定的關系,如主次關系、因果關系、動靜關系、詳略關系等。葉圣陶先生指出:“能夠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師”。注意文章思路的開展是閱讀理解的重要方法。循著文章思路的閱讀,才易于準確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和主題,提高布局謀篇的能力;同時,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也得到訓練。
如高中語文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主要寫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藺交歡”三個有名的故事。三個故事各有中心,各具首尾,又貫穿著矛盾,前后呼應,合成一個整體。藺相如完璧歸趙,秦國并未就此罷休。出兵“伐趙”是“完璧歸趙”的余波,也是“澠池之會”的先聲?!皾瞥刂畷敝汹w國將相外交和軍事兩相配合取得勝利,可藺相如的再次升職、“位在廉頗之右”的結果又導致廉頗心生不服,甚至要侮辱他。這樣,秦趙兩國之間矛盾發(fā)展的結果,又構成了將相之間矛盾的前因。但以秦趙矛盾作為主要矛盾的始終存在,藺相如的高瞻遠矚和廉頗的剛直勇氣,使得二人矛盾終于消解。司馬遷就是在主次兩種矛盾的展開中完成了他理想中典型儒家將相的形象塑造。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梳理這種依照事物邏輯聯(lián)系和矛盾運動規(guī)律來發(fā)展情節(jié)、安排結構的思路,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欣賞到司馬遷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學習的過程如同作者行文的章法,波瀾起伏,曲徑通幽。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生長的過程和探究的狀態(tài)。
《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史記》中通過描寫人物來表現(xiàn)歷史事件的典型作品,通過廉頗、藺相如、李牧等人的事跡反映了趙國前后七十年間的興亡史,同時也反映出如何使用人才的問題。藺相如大智大勇,且“退而讓頗”;廉頗也戰(zhàn)功赫赫,且心系大局。然而,他們兩個還是沒能遇上明主:趙王偏聽偏信,致廉頗報國無門,李牧蒙受冤屈,終使國破家亡。君主善于舉賢授能、知人善任,國家就強盛;若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國家就敗亡的主題就這樣得以體現(xiàn)。抓住這樣的思路和主題,還可以引導學生由課內學習選段到課外閱讀整部經典原著,思維訓練也在更為廣泛的閱讀中得以拓展和延伸。
梳理文章的思路,需要運用分析與綜合、分類與比較、抽象與概括等方法進行思維,思維方法的運用也得到訓練。教師還可以通過精簡而系統(tǒng)的板書,將抽象的文章思路轉化為鮮明的視覺思維,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一篇文章表達方式的運用、布局謀篇的技巧等寫作思維,不僅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還可以有效提升語言表達方面的技巧和能力。
2.分析觀察角度,培養(yǎng)思維方式
文章的寫作思路體現(xiàn)的是作者獨特的觀察角度和思維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分析,解開作者寫作時獨特的觀察角度和思維方式,從中學習觀察和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在《我的空中樓閣》中,作者以心愛的小屋為焦點,描述周圍環(huán)境與小屋的關系,作者的觀察是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眼光的。那間山路和山坡多有不便的山中小屋,室內又沒有什么設計和裝飾,然而在作者眼中,“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薄拔页鐾猓∥菔俏铱鞓返钠瘘c;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薄拔姨嫔狡缕鹆藗€名字,叫幸福的階梯,山路被我喚做空中走廊!”原來作者將現(xiàn)實景觀與人生理想交融在了一起,這間建筑在山上的獨立的、安靜的小屋便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作者是以開放自由的胸襟和獨特的審美眼光才創(chuàng)造出這空靈秀逸的畫面和深邃含蓄的意境的。
《赤壁賦》中蘇子泛舟赤壁之下,借江水和明月表達自己對宇宙人生的思考:從變化的角度看,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物各有主不可強求。作者分別從變與不變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終于排遣了苦悶,消解了憂患,讓自己的內心在儒家的入世、道家的避世和佛家的超世之間得到了調整和統(tǒng)一,從而形成了“一蓑風雨任平生”式的自適與曠達以及在困苦環(huán)境中自我完善的道德操守,也形成了這情、理交融,如詩如畫的千古至文。
不同的眼光觀察事物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審美眼光,觀察事物的感受和結果、所寫文章的內容和趣味是完全不同的。競技體校很多運動員學生從小就開始專業(yè)訓練,生活較為封閉,社會閱歷不足,價值觀尚未形成。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的閱讀和理解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各種思維方法,如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辯證思維等;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善于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認識,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
以上分別探討了競技體校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與思維訓練的途徑和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二者是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的。對情感的領悟和體驗,離不開思維的積極參與;而積極的情感、豐富的體驗可以激發(fā)興趣、加深理解、促進思維。二者有機結合,才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實踐證明,在競技體校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情感培養(yǎng)和思維訓練,可以促進運動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同時,在語文閱讀教學領域探索競技體校運動員學生情感培養(yǎng)與思維訓練的途徑與方法等問題,將大為拓寬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空間,也更有利于探索競技體校以及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模式與路徑,值得研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朱曉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三個轉變》,《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第8期。
3.阿德勒:《讀書漫談》,三山出版社,1978年版。
4.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
(作者單位:武漢體育學院競技學院文化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