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琴
(黔東南州建筑設計院 貴州 黔東南 556000)
探討建筑外觀造型設計
何曉琴
(黔東南州建筑設計院 貴州 黔東南 556000)
建筑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外觀結構對建筑的藝術形態(tài)有著直接的影響。特別是當今社會,建筑技術與各類建筑材料的飛速發(fā)展為建筑的外觀造型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與前提,本文即對此作了具體探討。
建筑外觀造型;現狀;設計要點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建筑行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和進步。一般說來,建筑最初的目的是滿足人的居住需求,但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于建筑的要求也從最初的居住向追求更加美觀的方向發(fā)展。對此,現代建筑外觀造型設計逐漸成為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的一大重要環(huán)節(jié)。
當前,我國城市建設規(guī)模不斷擴大,建筑行業(yè)發(fā)展勢頭不容忽視,建筑的外觀造型設計也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變化著。但是由于實際工程中,建筑的修建與更新時間都日益縮短,其外觀造型設計難免存在問題,具體如下所示:
1.1實用性的忽略
當前,隨著我國城市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各式各樣的建筑、風格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人們對于建筑的喜好也越來越多元化,歐式、中式、田園等多種多樣的建筑開始映入人們的眼簾。雖然藝術的設計形式使建筑的外觀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也可提升建筑的審美品位,但是裝飾元素過多使用反而失去了其應有的使用價值。例如:一些西方建筑中使用的圓頂、雕柱,原本有著承重的重要作用,而現在往往淪為單純的裝飾物,無法物盡其用。這樣的建筑只能帶給人單純的視覺美感,而無法真正展現結構造型設計的精髓。
1.2結構造型形制單一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城市的發(fā)展使得可用于居住的建筑區(qū)域逐漸變得寸土寸金。為了適應當代社會的建筑需求,設計者所設計的建筑樣式與結構特征大多以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為主,這種狀況造成了城市中的住宅設計大同小異。如同立方體一般的建筑林立在城市中,使得當代的城市面貌千篇一律,不僅無法展現建筑結構造型設計的藝術特性,也無法體現出城市獨有的特色。這種僅僅滿足使用功能的建筑,無疑是結構造型設計的倒退,現代的建筑設計不應由于居住環(huán)境的改變而使其造型設計流于形式,這樣無疑是不利于建筑設計發(fā)展的。
2.1建筑尺度
在進行建筑外觀造型設計時,若是建筑尺度過于單調,往往給人以一種疲勞或是麻木的感受,其沒有層次感豐富的建筑尺度視覺沖擊效果好。變化的建筑尺度,能夠使人們看到后倍感親切,造型效果感覺生動。換言之,建筑尺度是個性化造型設計追求和注意的基本目標。建筑物可以設計成為長短橫豎的帶形窗或是設計成幕墻,只要在同一建筑上設計為不同尺度的建筑外觀,避免繁瑣雜亂即可。
2.2建筑細部設計
在建筑外觀造型設計中,若是想要得到更為個性化的效果,則必須做好建筑細部設計,粗制濫造只會嚴重影響建筑造型效果。建筑的細部設計主要涉及小型構件與構造做法等方面,并且建筑細部與細部之間、建筑細部與整體建筑之間一定不要雜亂無章,一絲不茍地做好建筑細部和建筑尺度的關系。具體而言,飾面的貼砌和劃分方式及窗的分格均屬于建筑細部設計。例如:日本設計師安藤忠雄十分講究細部尺度與裝飾以及色彩、分格的搭配,其所設計的建筑往往外墻表面光潔平整,并沒有精確的分格線條與縫格,色彩搭配得體、淡雅。他的設計理念中更多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及東方文化的審美觀。
2.3建筑材質運用
對于建筑外觀造型設計而言,合理的建筑材質的應用有利于增強建筑外觀設計效果。一方面建筑材質自身即可構成協調或是對比的效果;另一方面,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的材質轉換如若結合其體塊關系、立面構成等因素進行設計,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例如:混凝土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認為是一種單調而冷漠的建筑材料。但是,如果建筑師把混凝土的可塑性與設計創(chuàng)意很好地結合起來,混凝土又會變成一種既堅固又多變的材料。如魯道夫設計的耶魯大學建筑與藝術大樓,其極夸張的設計手法,使得厚重的混凝土大梁和“燈芯絨”式的外墻立面拉毛糙處理,給人一種簡樸而又粗礦之美感,充分向人們展示出表現建筑材料與結構為準則的建筑美學觀(見圖1)。
此外,現代建筑更多地是采用輕質墻面、輕質材料。如:膜材、玻璃、片木、鋁板、鋼板、薄大理石等現代材料所構成的懸浮輕質墻面,這種墻面基本上與結構分離的,作為建筑獨立的外圍護構件而存在,其裝飾性和功能性都較明顯且技術要求較高。當然,個性化造型設計并不意味著材質運用越多其造型效果越會滿意,而是注重建筑材質的統一和協調,體現建筑的整體美。
圖1 耶魯藝術建筑大樓
2.4建筑光色運用
在建筑外觀造型設計中,光色的運用最能夠凸顯建筑個性,以獲得與眾不同的建筑造型效果。光的攝取多少、色彩的豐富單調往往同其他因素相配合,不能隨心所欲地加以任意處理,要隨著建筑的外觀造型需求進行選擇。相對而言,色彩在建筑設計中,是一種低廉而又收效較大的工藝,并以點、面或體的形式出現,對建筑本體的固有形狀起到扭曲或肢解的造型效果。例如:勒·柯布西耶設計的法國馬賽公寓大樓在大面積的墻體混凝土拆模后不作任何修飾,使墻面形成一個原始質樸,粗礦豪放的雕塑效果。但在該大樓的陽臺、窗臺凹凸處的表面,與人接近之處都刷有鮮亮的紅、黃色彩,給年輕住戶以生機勃勃之感(見圖2)。
圖2 法國馬賽公寓大樓效果圖
3.1工程概況
本文以某科技館為例,探討了其外觀造型設計。該建筑位于總用地面積4.43hm2,總建筑面積2.8萬m2,是該市文化商務區(qū)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該建筑屬于展覽類建筑,在進行外觀造型設計時,要求形成科技館的展覽氛圍。
3.2建筑造型設計
該建筑外觀造型設計理念即為“時間切片”,其主要采取了切片的方法組織整個建筑,形成獨特的建筑語言。切片的形式處理也是在整體中求變化,整個建筑是一個被削切的整體,完整形體扭動、削減,石材與玻璃由中間至兩側漸變,使建筑從不同角度去看都有著不同的效果。頂層展廳內部傾斜屋面被切割出漸變的采光帶,彩釉玻璃與石材交錯,白天會有隱隱的光線射入展廳空間,傾斜的墻面、傾斜的屋面,給人帶來豐富的空間體驗。展廳空間方正完整,中部三層通高的共享大廳通過縱橫交錯的空中連廊將各個展廳聯系起來,空間利用優(yōu)化,形式功能完美結合。整個建筑以簡潔的平切面切割,既簡單又凸顯了個性,展現了自身的力量美和韻律美。建筑風格虛實變換,剛勁硬朗,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地域特征。
3.3建筑外觀造型設計效果
該科技館建筑造型新穎獨特,整體性和個性兼?zhèn)?,科技與藝術融合,功能與形式統一,極具辨識度,為公眾體驗科學、學習科學、參與科學,提高科技素養(yǎng)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也為同類科技館項目設計提供了一定參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建筑造型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不僅要有時代感,更要具有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建筑造型設計不具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它是一個社會話題,針對建筑造型設計的探討絕不能淺嘗輒止,需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1]楊偉.探討建筑的外觀造型設計[J].低碳世界,2014:269~270.
[2]肖劍鋒.建筑節(jié)能裝置與建筑外觀造型設計研究[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4(3):80~82.
[3]吳青青.高層住宅建筑外觀造型設計方式分析[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4:53.
[4]張國慶,李光祖.與現代建筑造型設計相關的若干影響因素分析[J].民營科技,2008(2):182.
TU201
A
1673-0038(2015)18-0025-02
2015-4-13
何曉琴(1972-),女,漢族,貴州岑鞏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