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黑龍江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淺談二胡教學的幾點思考
趙婷婷
(黑龍江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近年來,學習二胡專業(yè)的學生不斷增多,各大、中等藝術(shù)專業(yè)院校也非常注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在二胡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對學生進行技能的教授,更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二胡的魅力,領會到音樂的真諦,達到美化心靈和愉悅聽眾的效果。
二胡;教學;方法
要學好二胡,首先就得熟悉它的性能和了解它的特點。作為教師應把二胡的性能、特征詳盡地講授給學生,使學生對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二胡作為一件普及型的樂器,一直深受群眾的喜愛。學好二胡的關鍵,首先是在音準、節(jié)奏、音色、音量、音域等基本方面要達到高標準,其次是熟練地應用二胡特有的技巧,如各種指法,揉弦法、運弓法等。
在授課過程中,學生開始往往處于一種似懂非懂的朦朧狀態(tài)。此時,老師首先應從聽覺的分辨能力上,啟發(fā)學生去感覺聲音,辨別聲音?!案杏X”一詞,是音樂表演藝術(shù)的一句術(shù)語,是藝術(shù)的內(nèi)在素養(yǎng)和對于音樂的潛意識感受。在二胡演奏上有對音高、節(jié)奏、音色的感覺,還有對運弓、運指、力度、速度的感覺等等。例如:“放松”這個詞,就是演奏中的一個常用語,可也是一個含糊不清的概念。到底怎樣才叫“放松”,是否“放松”就是不用力呢?所謂“放松”就是在不超出用力的限度內(nèi),找到最省力的點。比如,用三兩的力拿起一個三兩重的茶杯,感覺就會輕松自如,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實際上這就是“放松”。倘若用三斤的力來拿起三兩重的茶杯,其感覺就不同了,顯得緊張,甚至有痙攣之感。這就是一種感覺,一種意識,一種經(jīng)驗。要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和啟發(fā)下,能夠找到正確的感覺,通過感覺去檢驗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值得提出的是,老師可不必強求學生在手的外形要與老師完全一致,更不必強求其效果完全像老師的樣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具體條件不同,手指長短、粗細、素質(zhì)均不同,各人手指按弦的力量也難以測量,固執(zhí)地要求學生跟教師一樣,便違反了客觀規(guī)律,這種方法也是一種無形的束縛。
(一)運弓
二胡演奏時力度感覺如何,具體做法是:教學生拉弓時,先用手輕輕攝住學生即將拉弓時的弓尖,再讓學生拉弓,這時,弓子似乎拉不動,但必須注意讓拉弓的手指輕些,不要死死捏緊,手腕、小臂也是松的,然后教師把手放掉,告訴學生再拉弓時,仍然像老師攝住弓尖時的同樣感覺。因為拉弓時,弓毛與琴弦必然產(chǎn)生一種阻力,要感覺到這種阻力,不是用手臂的力壓迫弓子去推弦、擠弦,而是運用手臂下垂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自然的拖弓的力量。有了這種感覺,即說明學生找到了正確的運弓力度——自然阻力感。當然,要使學生靈活運用這種感覺,還必須在音樂演奏中通過表現(xiàn)具體音樂形象去檢驗,因為在這種運弓中拖的力度感,不僅是單純肌體動作的感覺,而發(fā)音純正,才是應有的正確感覺,如果發(fā)音不對,仍說明他的感覺是錯誤的。
(二)揉弦
如二胡曲《江河水》,這首樂曲不但有傳說故事,而且從每個段落看,都有比較具體的描寫,現(xiàn)實性強。不同于多數(shù)樂曲,比較抽象,此曲從演奏手法上有三個特點。
1.左手壓揉與不揉弦的手法相結(jié)合。壓揉又稱扣揉,這種揉弦不是一種放松狀態(tài)的揉法,而是要加大手腕和指尖在弦上的壓力,使音的顫動波度密而大,模仿出雙管“涮音”的特殊音響。不揉弦,是用左手手指按上紋絲不動,造成平直的音響效果。這個曲子多數(shù)音不揉弦。遇到“5”和“1”用壓揉,“2”用普通揉弦,出現(xiàn)兩個“6”用普通揉弦。其它音都是不揉弦,平直的。以上所述是本曲極為獨特的演奏手法,會產(chǎn)生出區(qū)別于其它二胡曲的特殊藝術(shù)效果。
2.上下滑音必須較有棱角,切勿把滑音的過程拉得很慢,或很柔軟。因為這是東北地區(qū)的民間樂曲,如果把滑音拉得很慢,很柔軟,將會與南方的風格混淆。
3.運弓要有大幅度的力度對比。如第二段(G調(diào))要用最弱的音量來演奏,弓子在弦上輕輕地運行就夠了。而第三段轉(zhuǎn)回“B”調(diào)時,則要用全身的力量,大刀闊斧地運弓。
此外,還要注意運用氣息,使樂曲既連綿不斷,又抑揚頓挫,必須設計好呼吸。為了使樂曲有悲痛、有深思、有反抗等氣氛,還要配合形體動作,既有益于演奏,又有利于觀眾的理解。真正找到各種正確感覺,需要長時間反復地磨煉。要練空弦、練長弓,練音階,這是最基礎的練習。其目的就是尋找各種感覺:用力的感覺,運弓的感覺,運指的感覺,發(fā)音的感覺等等。
在二胡教學中,以“口傳心授”的方法“因人施教”,將簡明的語言表述和準確的示范演奏應用在各種技巧的規(guī)范化訓練當中,不失為最佳的教學方式。這種“口傳心授”甚至是“耳提面命”式的教學方法有著極好的效果,它能夠使學習者與教師產(chǎn)生互動,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教師的每一個具體的要求,因而在演奏時可以更細膩地把握音樂的風格和韻味。
[1]易果平.技術(shù)與藝術(shù)——關于二胡教學的思考[J].藝海,2009(09).
[2]徐晨嵐.業(yè)余二胡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J].兒童音樂,2010(09).
[3]郭媛.淺談二胡藝術(shù)中的地域特色與風味美[J].大眾文藝(理論),2009(20).
J632.21-4
A
1005-5312(2015)08-0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