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利用微課模式優(yōu)化高職設計類專業(yè)互動教學的策略研究
曾莉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yè)互動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及應用能力。教育教學提倡“以人為本”,互動教學在設計類專業(yè)應用廣泛,其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個體的發(fā)展延續(xù)課堂的生命力;但隨著教育教學的深入發(fā)展,互動教學的形式及內容都需要與時俱進,增加新活力,引入微課新模式是拓展設計專業(yè)互動教學的新方向及新策略。
微課;微課模式;互動教學;教學策略
互動教學是在指定的教學情境模式下,構成教學活動的人之間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在教學領域進行的情感和行為的雙向流通和對接狀態(tài)。簡而言之指由教育者創(chuàng)造條件,讓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學習個體或團體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加強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在高職設計類專業(yè)的互動教學中,由于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和專業(yè)的特殊性,互動教學模式也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
(一)互動教學隨意性強
設計類專業(yè)互動教學現有的課堂互動多為師生間的機械互動,教師在課前經過設計和課程的安排,課堂上教師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學生的反應,但是互動內容多表現為知識的認知互動,而缺少情感和行為互動。尤其是課后缺乏與學生的跟蹤互動和情感交流,難以真正觸動和啟發(fā)學生,互動教學流于形式。設計類學生本身也比一般學科學生要活躍,所以更需要一定的激勵與約束形式才能更好地參與到互動教學中。
(二)互動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尤其是設計類專業(yè)班級的人數逐漸增多,大班課、合班課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下缺乏課堂互動的動力,即使有互動,也很容易陷入千篇一律、千課一面的互動形式。設計類專業(yè)本身就要求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的表達,互動教學也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會有生命力。
(三)互動教學缺乏延續(xù)性
現行的設計類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及教學考核機制缺乏對互動教學的硬性要求,教師往往受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學生應試要求等的限制而缺少互動教學的積極性。設計類課堂互動教學時有時無,缺乏一定的延續(xù)性?;咏虒W的反饋控制常碰到的問題是收集信息困難或不夠真實,其原因大多與師生溝通、交流困難或不夠深入有關。
目前,微課已成為引領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熱點,胡鐵生老師對微課的定義為:所謂微課,就是微型視頻課程,又名微課程,它是以短小的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發(fā)的多種情境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微時代以信息的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綜合運用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多種呈現方式,微課模式是指通過新型的、移動便捷的顯示終端,進行以實時、互動、高效為主要特征的互動教學新模式。高職設計類專業(yè)引入微課教學模式也為互動教學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和更大的空間。
(一)深入優(yōu)化互動教學,達到師生互贏
微課模式的本質是數字化學習資源,是傳統教學在信息化背景下衍生的新型教學與學習方式,它的出現使教與學的方式發(fā)生了轉變。微課程的實現是以師生互動為基礎,以自由教學和自由學習為手段,學生由傳統的被教變成主動去學,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加強互動教學程度,實現情感互動
基于微課模式的學習法,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老師,同時也使用多種現代化信息工具,這些學習的手段對提高學生的興趣遠比課本來得新穎,學生更容易接受,學習觀念同時也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老師跟學生的互動更能在多種情境下發(fā)揮作用,同時實現師生交流中的情感互動。
在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設計類專業(yè)的互動教學中,微課模式的引入主要體現在微課程的設計與互動上。微課的內容需要“小而精”,同時具備獨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能夠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獨特的呈現方式營造主題式的單元“情境”。
(一)微課模式建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微課模式的核心作用就是解決了傳統的學習方式與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習者終身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事物的表現形式是多變的,微課程的設計是微課模式的核心,其表現形式也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微課程的設計和制作是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課程的定位,“時間短、內容精”是微課程的主要特點,所以課程的設計需要有針對性,不能“寬而泛”;其次,微課的教學進程是虛擬的,并非是教師與微課使用者之間構成的真實教學進程,其本質是一種數字化學習資源;最后,在設計類專業(yè)的互動教學中由于微課學習主體具有活躍、開放等特征,微課模式的資源和形式的選取要求需更加靈活多樣。
(二)微課模式建立的關鍵點
1.時間:微課程的時間要求簡短,探討的問題更加集中,多數視頻資源微型時間段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因此不能機械地規(guī)定這個微型時間段的長度,不同特點的學習者注意力水平可以作為微課內容設計的參考,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不僅僅與注意力有關,還有興趣、需求等非智力因素有關。
2.空間:微課模式不能單單理解為微型化的課程,而是一種可以輔助、多變的教學資源?;谖⒄n資源開展的教與學也打破了傳統的“課”的概念,讓“課”在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充分拓展了靈活性。微課模式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夠讓互動教學更加生動,學生也能在課堂外的空間進行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延生;微課模式中為資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同時也為設計類專業(yè)互動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3.深度:檢驗微課模式效果的最直接關鍵點是能需要瞬間抓住學習者的眼球,在最短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在某個單一主題上;所以微課程中的內容需要進行實時更新,知識點的實用性以及深度也需要根據課程的資源和學習主體的特征進行劃定和選取。
4.廣度:微課是基于某個知識點或教學主題建立起來的,各知識模塊間呈現獨立性,以及相關課程學習的結構性特點。同時,若干知識模塊以某種意義或關聯組合在一起,構成學習單元,形成主題明確、內容完整的結構化資源應用環(huán)境。在設計課程的互動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學生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范圍的界定,在微課程內容設置上應該緊扣主題、新穎獨特才具有吸引力。
微課模式是在新時代云計算背景下出現在互動教學中的一種新模式,在高校微課課程教研具有突出的靈活性與實效性,它革新了傳統的課程教研手段和方法,是高職設計類院校開放式教育教學的有效形式之一。微課模式的核心作用就是解決了傳統的學習方式與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習者終身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不斷深入融合,基于微課模式的微課程設計、研修、區(qū)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并成為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yè)教學成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該文系2014年湖南省教育教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立項項目 《微課模式在高職設計類專業(yè)互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K014CZY018。
[1]岑健林,胡鐵生.微課:數字化教學資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術,2013 (04).
[2]林群.理性面對傳播的“微時代”[J].青年記者,2010(01).
[3]黃一波,葉愛英,管丹.高職院校微課的設計和建設[J].職業(yè)教育研究, 2014(06).
G 633.955
A
1005-5312(2015)20-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