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飛
摘 要:本文從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xiàn)的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現(xiàn)象入手,重點是運用課堂觀察法,探究上述現(xiàn)象背后隱含的原因以及矯正偏離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的有效策略。本文重點探究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引起教學目標偏離的核心因素,且由于筆者研究能力和研究條件有限,因此,本研究暫不考慮目標的設定是否科學合理,也暫不考慮所產生的后果。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教學行為;教學目標偏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12-0041-02
[概念界定]
教學目標偏離:本文所說的教學目標偏離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偏離了自己所預設的教學目標這一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程度上的偏離(高于或低于)和方向上的偏離(與教學目標無關或無教學行為支撐教學目標)。
一、問題緣起
2009年10月,我調到廈門市湖里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開始了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員的生涯。在一次偶然的聽課中,通過對上課教師的目標達成度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基本缺失。這激發(fā)了我的思考:這種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現(xiàn)象是普遍的還是特殊的?出現(xiàn)的頻次有多少?由此,我制定了一張課堂觀察表,用于觀察教學目標的偏離情況。
填表說明:1.“教學目標”一欄,主要填寫上課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2.“教學行為”一欄,主要填寫提問行為、教學任務或教學環(huán)節(jié);3.教學目標偏離:是指課堂教學中,偏離預設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梢苑譃槌潭壬系钠x(高于或低于)和方向上的偏離(與教學目標無關或無教學行為支撐教學目標);4.如果教學行為未偏離教學目標,就在“一致”一欄打鉤,否則在“偏離”一欄打鉤;5.偏離原因:可以通過觀察法、訪談法得到具體的原因;6.教學目標與教學行為未必要一一對應,也可以有多個行為支持一個教學目標;還可以有一個行為綜合指向多個教學目標。
二、現(xiàn)象分析
近三年來,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員,共用上述量表觀察了81節(jié)初中思想品德課,發(fā)現(xiàn)在56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明顯偏離了自己設定的教學目標,占被聽課教師的64%。
共出現(xiàn)偏離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178個。其中程度上偏離的87個,主要集中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與教學目標無關的教學行為43個,主要體現(xiàn)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太“繞彎”(12個),提問離目標太遠或基本無關(16個),或教學時間有剩余的時候隨意布置學習任務(12個);無教學行為支撐的教學目標共48個,集中體現(xiàn)在過程與方法目標形同虛設(15),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形同虛設(33)。
深入分析上述數(shù)據(jù),可得出如下結論:教師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具體表現(xiàn)有以下4個方面,一是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拔高或降低;二是教學任務的設置偏離教學目標(過散或整串偏離);三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淡化甚至缺失;四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淡化甚至缺失。
三、原因探究
通過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的分析,用教師的教案加以驗證,以及與上課教師的交流,發(fā)現(xiàn)上述四個現(xiàn)象的原因各有不同。
(一)產生知識與技能方面拔高或降低行為的原因探究
主要原因是學情的把握不夠到位,不了解學生需要多長的時間能夠完成所設置的教學目標,當學生完成目標有困難的時候,教師便降低教學目標,當學生非??焖俚赝瓿傻臅r候,教師便開始“變本加厲”,拔高目標。
(二)教學任務設置偏離教學目標的原因探究
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師未能對所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之間做充分的相關性分析,未能及時剔除制止自己“生成”無關性的教學任務,這一現(xiàn)象在問題的設置方面尤為突出。另外一個原因在于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單純地跟著教材和素材走,忘記了教材只是個抓手,素材只是個環(huán)境,而忽視了教學目標本身,忽視了學情本身。
(三)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淡化甚至缺失的原因探究
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所羅列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本身未指向學生的真實學情,特別是缺乏對學法和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真實了解和認知;或是因為教師本人也不明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怎樣的任務序列,最終未能設計出合適的學習任務來支撐這一目標。
(四)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淡化甚至缺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缺失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通過課后的錄像觀察,發(fā)現(xiàn)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設計出具體的問題、教學任務讓學生經歷情感體驗、面臨態(tài)度抉擇、做出價值判斷。
總體來說,排除教學目標設定的科學性,教師教學行為偏離目標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的駕馭教學目標的思想和能力出了問題。
四、策略提供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解決策略。
(一)開展教學目標調查,分解知識與技能序列
教師在設計知識與能力目標的時候,經常忽略四個問題,一是起點知識和起點能力;二是各知識目標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各能力目標的內在聯(lián)系;四是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內在聯(lián)系,這四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沒有弄清楚,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情況就幾乎不可避免。從認識方法上看,其根本問題在于,教師經常忘記了一節(jié)課中,各個知識之間是一個序列,各個技能之間也同樣是一個序列。這個序列有兩種,一是并列的,二是遞進的。就上述問題的解決,可以采用如下具體策略。
1.開展教學目標調查,摸清起點能力
思想品德不同于其他學科(特別是理科),其他學科整個知識體系的層遞關系非常清楚,更容易摸到學生的起點知識和起點能力。因此,就思想品德課教師而言,在課前進行教學目標調查就變得尤其重要了。具體可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
2.厘清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建立對應關系endprint
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很多老師在思想認識上還是容易把它們割裂開來,這必然造成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的脫節(jié),或是因過分強調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技能目標。同時,在教學目標的分解當中,非常重要的是根據(jù)知識序列,對技能梯度進行分解,特別是思維能力的分解,比如列舉、分類、抽象、概括、比較、綜合、評價、創(chuàng)造等,在難度上逐級增強,可以采用列表或繪制思維腦圖的方法,找到知識掌握與技能培養(yǎng)的遞進關系和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分解成合適的教學任務來落實這一目標。
(二)分解過程方法
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不能把過程與方法目標和能力目標割裂開來,它們也是認知事物的一個過程中的同時存在,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重點是要知道,掌握這個知識或技能,需要歷經怎樣的學習過程或學習方法。通過列表的方式,同樣可以實現(xiàn)科學地設置過程與方法目標。但是要注意,過程強調的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方法強調的是怎樣做,如何實現(xiàn)。
(三)分解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分析與分解經常被一線教師忽略,造成了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或者是根本沒有學習任務支撐這一教學目標。實質上,任何知識、過程、方法、思想、理念都可以有情感體驗、態(tài)度選擇和價值判斷。例如,在設計“一國兩制”的教學目標過程中,可以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設置為,體驗“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取得成功的來之不易,體驗抓大放小、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思維的高超智慧,明確“一國兩制”所帶來的巨大的政治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設置明確的學習任務,確保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四)設計與篩選教學任務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目標落空,或任務落空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教學任務篩查,這個篩查應該有兩個步驟,第一步,看是否每一目標都有合適的學習任務支撐,如果有目標落空的現(xiàn)象,就要及時補上學習任務;第二步,看是否每一個任務都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關,對于那些離教學目標較遠,并非必須的教學任務,做出大膽的刪減。最好也是采用列表的方法進行篩查,對每個教學目標和每個教學任務予以歸類編號,然后進行關系分析,之后做出增減。這個過程有兩個作用,一是減少了無效或低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二是可以降低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可能性。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由于思想品德課本身的體驗性、思辨性和生活性特征,造成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目標設定、任務設定具有很大的難度,因此,科學地確定教學目標,科學地確定教學任務,減少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偏離的現(xiàn)象則變得非常重要,可以通過開展教學目標調查,分解知識與技能序列、分解過程方法、分解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設計與篩選教學任務這四種策略達到上述目的。
參考文獻:
[1]弗朗索瓦·瑪麗·熱拉爾(比)[M].為了學習的教科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9.
[2]彼得·圣吉(美)[M].第五項修煉.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9.
[3]吳紅耘,皮連生.修訂的布盧姆認知教育目標分類學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兼論課程改革中“三維目標”說,課程教材教法[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4]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8.1.
[5]Patricia L.Smith,Tillman J.Ragan.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