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黑龍江省建三江人民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6100)
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影響
李 強
(黑龍江省建三江人民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6100)
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所產(chǎn)生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入院治療的時間將其劃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觀察組麻醉方法為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對照組麻醉方法為全身麻醉,比對兩組患者各個時段的HR(心率)、MAP(均動脈壓)。結(jié)果 兩組患者經(jīng)過不同方法麻醉后,比對組間T0(入室時)時刻的HR以及MA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對組間T1-T5時刻的HR以及MA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缺血性心臟病患者選擇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對自身的影響較小。
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缺血性心臟病
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然而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如選擇聯(lián)合麻醉需要對藥物的用量進行注意,同時配合恰當則可獲取顯著的療效[1]。同時有助于患者減少手術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應激現(xiàn)象,對患者的心率具有穩(wěn)定作用[2]。此研究對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88例進行相關手術,分別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現(xiàn)將結(jié)果作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入院治療的時間將其劃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男、女性比例為23:21,年齡47~77歲,平均年齡(62.5±10.2)歲;觀察組,男、女性比例為25:19,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63.4±11.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麻醉前需要對靜脈進行開放,在第1 h中對患者靜脈注射20~25 ml/kg的乳酸林格氏液,隨后每小時的維持劑量為10~15 ml/kg。觀察組患者在T8-9或者T9-10椎間隙采用硬模外穿刺方法,注入3~5 mL利多卡因(0.05%),當T5-10出現(xiàn)麻醉平面之后,對患者采取全麻方法?;颊咴谑中g過程中應每隔2 h通過硬模外注射3~5 mL利多卡因。對照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方法,其藥物劑量為0.1 mg/kg的咪達唑侖、2 mg/kg的丙泊酚、0.7 mg/kg的阿曲庫銨以及0.6 μg/kg的舒芬太尼,將上述藥物進行靜脈推注。隨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維持藥物劑量分別為4~6 mg/kg的丙泊酚、0.7 mg/kg的阿曲庫銨以及3~12 μg/kg的瑞芬太尼。
1.3 觀察指標[3]
對兩組患者T0、T1(氣管插管開始)、T2(氣管插管后)、T3(手術開始)、T4(氣管插管拔除前)、T5(氣管插管拔除后)的HR、MAP進行觀察以及記錄。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此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均選擇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算以及整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T0時段的HR以及MAP差異性并未加強,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對組間T1、T2、T3、T4、T5之間HR以及MA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各個時間段的HR(±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各個時間段的HR(±s)
組別 T0 T1 T2 T3 T4 T5觀察組81.0±10.761.3±8.762.4±10.364.3±9.266.2±8.179.4±6.3對照組83.0±11.181.8±10.284.2±10.485.7±9.889.4±9.396.7±10.4 t 0.7363 10.1430 9.8792 10.5605 12.4781 9.4376 P 0.464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2 比對兩組患者各個時間段的MAP(±s)
表2 比對兩組患者各個時間段的MAP(±s)
組別 T0 T1 T2 T3 T4 T5觀察組82.0±9.868.0±7.666.3±9.467.8±7.170.5±8.581.0±7.1對照組84.3±11.388.5±8.387.9±10.888.4±9.990.3±10.398.5±12.1 t 1.0199 12.0830 10.0069 11.2162 9.8348 8.2742 P 0.3106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誘發(fā)缺血性心臟病的主要因素為支配心臟交感神經(jīng)產(chǎn)生激活現(xiàn)象,從而使得冠狀血管產(chǎn)生收縮綜上所述,硬模外麻醉對心臟不單單具有止痛的效果,同時還能夠有效對其起到抗凝以及抗心肌缺血的效果,從而對患者的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與此同時患者選擇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后,需要對其生命體征予以嚴密的監(jiān)測,對可能產(chǎn)生的不利因素予以處理,從而使患者處在良好的供血以及供氧狀態(tài)中。
現(xiàn)象[4]。硬模外阻滯麻醉能夠有效消除手術所產(chǎn)生的刺激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支配心臟的交感活動起到相應的抑制效果,進而能夠?qū)ρ苁湛s現(xiàn)象予以消除。患者在靜息麻醉的基礎上,其心率50~60次/min,且收縮壓在90~100 mmHg以上均無顯著影響,特別是對于缺血性心臟病患者而言,有助于患者心肌耗氧以及心臟能力的存儲[5]。而硬模外麻醉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為血壓下降,為此需要對患者交感神經(jīng)的實際抑制程度予以監(jiān)測,從而將心率動力學進行充分呈現(xiàn)。
[1] 楊占宏,買勇忠,譚 寧,等.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5(1):69-71.
[2] 黃劍波,黃 強,涂素蘭,等.腰麻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與單純硬膜外麻醉在合并心臟病產(chǎn)婦剖宮產(chǎn)術中麻醉效果的觀察比較[J].臨床醫(yī)學,2013,33(12):14-15.
[3] 買買托合提·沙迪克.對進行剖宮產(chǎn)合并心臟病的產(chǎn)婦實施持續(xù)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0):24-25.
[4] 付 強,楊占民.靜脈麻醉復合硬膜外麻醉對心臟病患者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3(21):3263-3264.
[5] 賈 國.高齡心臟病患者行非心臟手術的麻醉處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4(2):745.
本文編輯:徐 陌
R614
B
ISSN.2095-6681.2015.034.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