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生(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yī)院針灸推拿三診,吉林 長春 130021)
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濕熱敷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分析
劉玉生
(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第一臨床醫(yī)院針灸推拿三診,吉林 長春 130021)
目的 觀察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濕熱敷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應用針灸推拿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濕熱敷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濕熱敷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具有顯著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椎動脈型;頸椎??;針灸;推拿;中藥濕熱敷;療效
在臨床中,頸椎病屬于常見病癥,其作為退行性病變,臨床分型比較多。頸椎病會對患者的頸部神經根產生影響,并且對脊髓主要血管及神經進行壓迫[1]。有研究資料認為[2],針灸推拿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有效方法。也有資料表明[3],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濕熱敷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更加顯著。為此,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80例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37.2±7.2)歲;研究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38.1±7.3)歲。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為不同程度惡心、眩暈、耳鳴、偏頭痛、頭痛、心慌等。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應用針灸推拿治療,患者端坐在椅子上,醫(yī)生在患者后方站立,運用揉和推的手法,對患者背闊肌、岡上肌等部位按摩5 min;為患者四十經絡點穴治療,時間為5 min;運用揉、推、撥、彈的手法,對患者頸部兩側經穴以及肌肉進行按摩,時間為10 min。手法力透深層、緩和深沉,1次/d?;颊呷「┡P位或坐臥位,取太溪、大杼、完骨、風池、百會、風府、天柱、頸夾脊作為主穴,取合谷、太陽、印堂為配穴。進針得氣留針時間為30 min,每隔10 min實施1次運針,1次/d,1個療程為10次。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配合中藥濕熱敷治療,選用桂枝15 g、田七10 g,紅花12 g,透骨草30 g,骨碎補10 g,澤蘭葉15 g,五加皮30 g,制川草烏12 g,伸筋草30 g,海桐皮15 g,雞血藤15 g,川芎15 g,當歸15 g。將以上中藥與黃酒200 mL和陳醋200 mL放入清水,在鍋內浸泡30 min,而后將其煮沸,時間為20 min。將毛巾浸入到藥液里,為患者交替敷肩部和頸部,時間為30 min,1次/d,1個療程為10次。
1.3 療效評價標準
若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肢體和頸部恢復正常,肌力正常為治愈;若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肢體和頸部功能改善為好轉;若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所有頸椎病分型中,以椎動脈型頸椎病最為常見,椎動脈型頸椎病又稱為眩暈型頸椎病,該疾病的高發(fā)人群為老年人群以及長期伏案的工作者[4]。該疾病屬于“痹癥”的范疇中,該疾病主要由于久坐耗氣、肝腎氣血不足、機體衰老、筋骨失養(yǎng)、氣血瘀滯、勞損筋肉而導致?,F代醫(yī)學認為,人們慢性長期勞損會導致局部韌帶、肌肉、關節(jié)囊發(fā)生病變,進而導致局部水腫和出血,引起無菌性炎癥,導致局部血管和神經出現損傷[5]。由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痹癥在先,因此,運用雞血藤、當歸、川芎、紅花以及田七具有顯著的擴張血管、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作用,還可以將椎動脈血流量有效增加[6]。此外,五加皮、伸筋草、制川草烏、透骨草、澤蘭葉、海桐皮、桂枝、骨碎補等藥物,具有很強的祛風濕、補肝腎、活血祛瘀、強筋骨、助陽化氣、溫通經脈作用。再輔以黃酒、陳醋等,能夠有效解毒和散瘀活血[7]。通過用以上中藥進行濕熱敷,能夠促使中藥藥力直達患者的患部,增強熱效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135,P<0.05)。
綜上所述,為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應用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濕熱敷進行治療,療效十分顯著,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 肖青云.推拿配合針灸治療交感神經椎動脈混合型頸椎病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30):38-39.
[2] 劉虹豆,余 洋,樊效鴻,等.中醫(yī)綜合療法治療頸椎病100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5,35(1):34-36.
[3] 張 蕊,陳濤平.針灸聯(lián)合穴位注射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3):2545-2547.
[4] 章珍明,范志勇,黃 威,等.腹部推拿配合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1):15-17.
[5] 陳達祥,梁慶華.頸椎手法推拿結合針灸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3,8(5):549-551.
[6] 金 堅,趙玲丹.手法推拿聯(lián)合針灸治療老年頸性眩暈的效果及對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9):2403-2405.
[7] 李滋成,鄭學聚.聯(lián)合應用針灸和推拿療法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5):153-154.
本文編輯:張 鈺
R274.9
B
ISSN.2095-6681.2015.032.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