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山東省昌樂縣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山東 昌樂 262400)
拜糖平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
劉 鵬
(山東省昌樂縣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山東 昌樂 262400)
目的 研究拜糖平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病例選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單用二甲雙胍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拜糖平治療,治療結束后觀察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 h血糖水平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值較對照組在用藥后降低更為明顯,兩組結果經比較后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稍低于對照組。結論 在治療2型糖尿病的過程中拜糖平聯(lián)合二甲雙胍的治療效果更優(yōu)于單用二甲雙胍,安全性也較高,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拜糖平;二甲雙胍;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之一,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作用受損導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等代謝紊亂,受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響。該病發(fā)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我國居民隨著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糖尿病患者以每年250萬以上的人數不斷遞增,其中絕大多數患者為2型糖尿病患者[1]。臨床上治療2型糖尿病的常用藥物種類繁多,包括磺酰脲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等[2]。拜糖平與二甲雙胍均為臨床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藥物,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拜糖平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9~65歲,平均(38.7±3.2)歲,病程1~16年,平均(6.4±2.3)年;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7~66歲,平均(37.7±4.3)歲,病程1~16年,平均(6.2±2.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住院后,分別于治療前簽訂知情同意書,并將治療期間產生的任何不良反應進行詳細記錄,此外進行了包括健康知識、合理飲食和運動等方面的知識宣傳教育。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單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每次服0.25 g,3次/天,餐后服用;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拜糖平進行治療。用法為:每次口服50 mg,3次/天,在吃飯時與前幾口飯嚼服。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每隔2周測一次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每個月測1次糖化血紅蛋白(HbA1c)并根據測量的結果來調整藥物的用量,二甲雙胍每天用藥劑量不超過2 g[3-4]。兩組患者均以3個月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水平、餐后2 h血糖(PBG)水平、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和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記錄。其中,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不超過6.1 mmol/L,餐后2 h血糖的正常值不超過8.0 mmol/L[5]。
1.4統(tǒng)計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治療一個療程后,兩組患者FBG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BG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實驗組降低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HbA1c水平經治療后有不同程序下降,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且實驗組較對照組的下降更為明顯,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2.2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組不良反應表現為低血糖4例,13例患者出現胃腸道不適等消化道反應;對照組低血糖3例,15例患者出現胃腸道不適等消化道反應兩組患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現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占很高比例,其發(fā)病的主要因素為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受損及胰島素抵抗,患者長期血糖水平高、物質代謝紊亂會導致一系列并發(fā)癥,如大血管與微血管并發(fā)癥是導致此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上常采用注射胰島素治療,但長期單獨應用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如高胰島素血癥,因此研究合適的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方案對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積極意義[6]?,F在臨床上常采用的口服降糖藥有磺脲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和胰島素增敏劑四類,其中拜糖平與二甲雙胍近年來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本次研究中,拜糖平屬于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此藥能與葡萄糖苷水解酶產生競爭性的抑制作用,從而與α-葡萄糖苷酶結合,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具有可逆性抑制作用,對空腹血糖水平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而且可降低人體的餐后血糖水平(特別是餐后2 h的血糖水平)[6-7]。二甲雙胍屬于胰島素增敏劑,其主要作用是減少肝糖輸出和降低空腹血糖,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二甲雙胍可促進周圍組織細胞(肌肉等)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異生,降低肝糖輸出,促進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其次抑制腸壁細胞攝取葡萄糖,該藥與胰島素作用不同,無促使脂肪合成的作用,對正常人無明顯降血糖作用,因此,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可改善胰島素抵抗,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測定的各項指標均明顯下降,且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相當。但實驗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水平更低,降糖效果更好,表明了用拜糖平和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加理想。因此,拜糖平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在臨床上值得推薦應用。
[1]唐焱,陳富民.拜糖平與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及藥物副作用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8(16):18.
[2]張鳳革.拜糖平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7):2990-2992.
[3]伍蔚凌.胰島素治療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探討[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3,20(11):1379-1380.
[4]吳愛芹.格列美脲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探討[J].中外醫(yī)療,2013,32(34):106.
[5]何詠梅.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fā)2型糖尿病療效探討[J].中外醫(yī)療,2014,33(12):125-126.
[6]黃瓊.拜糖平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55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13):60-61.
[7]楊睿,張先明.拜糖平與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33(22):105-107.
R587.1
B
1671-8194(2015)17-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