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摘 要]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教育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關注學生,也就是更好的關注人,做到以人為本。這樣能更好地發(fā)揮教育教學的效益,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認識,進而提升教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 關注 學生 數(shù)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9-023
“關注學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因此,教師作為課程實施的執(zhí)行者,必須形成“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及“讓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主動發(fā)展”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怎樣做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合作者?怎樣才能真正做到關注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呢?下面,我結合三個教學案例,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jù)此進行教學?!边@句話,說明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
案例:“年、月、日”教學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年、月、日”的知識。你們已經(jīng)了解了關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生1:一年有12個月,既有大月,又有小月。
生2: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有時是28天,有時是29天。
生3: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二月是平月。
生4:我還知道全年有時是365天,有時是366天。
……
上述教學,教師先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著眼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正視學生現(xiàn)有水平和可能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再正確把握并以此來設計、展開教學,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更能實現(xiàn)教學價值的最大化。
二、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
著名數(shù)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究,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案例:“長方體的認識”教學
師:請大家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體,仔細觀察并用手觸摸,看誰的發(fā)現(xiàn)多。(學生活動)
師:誰愿意最先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生1: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生2:長方體有6個面,有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大家很會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在一般情況下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生3:長方體面與面之間都有一條很直的邊。
師: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之間共有的這一條邊叫長方體的棱。
生4:長方體還有8個尖尖的頭。
師:你所說的“尖尖的頭”是哪里,請指給大家看。(生答略)
師:你真善于觀察!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這個尖尖的點叫長方體的頂點。
師:大家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
生5: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完全一樣,有12條棱。
生6:長方體的側面看上去是斜的。
師:不簡單!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觸摸,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這么的多特征,下面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究。
……
上述教學,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性的情境,先讓每個學生充分觀察和觸摸長方體,然后匯報交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充分表現(xiàn)自我,在交流中豐富了自己的認知。
三、關注學生知識的生成和建構
知識的生成是個性化的內(nèi)化、建構的過程,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始終貫穿著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
案例:“方程的意義”教學
師: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把下列式子進行分類,并說一說分類的依據(jù)。
20+x<36 8x 20+16=36 20+x=36
8×2=16 x÷12 8x=16 x÷12=15
60÷12=5 x-10=35 x-10>35 45-10=35
生1:我根據(jù)加、減、乘、除的運算,將式子分為四類:①20+x<36,20+16=26,20+x=36;②x-10=35,x-10>35,45-10=35;③8x,8×2=16,8x=16;④x÷12,x÷12=5,60÷12=5。
生2:我根據(jù)是否含有未知數(shù)x,將式子分為兩類:①20+x<36,8x,20+x=36,x÷12,8+x=16,x÷12=5,x-10=35,x-10>35;②20+16=36,8×2=16,45-10=35,60÷12=5。
師:很好!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和認真分析,都能找到分類的依據(jù)?,F(xiàn)在請同桌討論,把生2分的第①類式子再進行分類。
生3:根據(jù)是否是等式,第①類式子可再分為兩類:A.8x,x÷12,20+x<36,x-10>35;B.20+x=36,x÷12,x-10=35,8x=16。
師:你真聰明!現(xiàn)根據(jù)生2和生3的分法,我們可以把上面這些式子分為三類:①20+x<36,8x,x÷12,x-10<35;②20+16=36,8×2=16,60÷12=5,45-10=35;③20+x=36;8x=16,x÷12=5,x-10=35。
師:現(xiàn)在你們觀察①和③、②和③兩類式子,各有什么不同?
生4:①和③兩類式子均含有未知數(shù),但①類式子不是等式,而③類式子是等式;②和③兩類式子均是等式,但②類式子是不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而③類式子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師:你的表述非常完整、準確!像③這類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
……
上述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復雜現(xiàn)象觀察、分析,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探索。通過三次分類,學生經(jīng)歷了問題的“數(shù)學化”過程,在嘗試、討論、合作中逐步感受和理解方程的意義,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結構。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是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做到心中有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讓課堂成為每一個學生主動發(fā)展的起點。
[ 參 考 文 獻 ]
[1] 鄭毓信.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和開放性[J].課程教材教法,2007(7):28-32.
[2] 龐舒勤.源流式教學:賦予數(shù)學知識自然生長的力量[J].江蘇教育,2012(2):34-35.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