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興
(海軍總醫(yī)院空潛科,北京 100036)
艦艇人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例并文獻回顧
周家興
(海軍總醫(yī)院空潛科,北京 100036)
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腫瘤;艦艇人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是一類肝臟疾病的統(tǒng)稱,括單純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嚴重時引起的肝硬化,它的主要特征為脂肪過度沉積在肝細胞內(nèi),NAFLD是一種獲得性代謝應激性肝損傷,與酒精、藥物、病毒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肝細胞內(nèi)脂肪沉積不同,NAFLD與遺傳易感性和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guān),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我院診治1例艦艇人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30歲,某搜救艇艇員,駐艦時間7年,主訴“發(fā)現(xiàn)肝功能異常1年余,加重1周”于2013年12月1日入院,患者于2012年6月在外院體檢時發(fā)現(xiàn)血生化提示丙氨酸轉(zhuǎn)氨酶108 U/L,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47 U/L,谷氨酰轉(zhuǎn)肽酶144 U/L,當時患者無明顯頭暈、頭痛、胸悶、胸痛、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癥狀,化驗乙肝五項、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抗體均為陰性,檢查腹部超聲提示輕-中度不均勻性脂肪肝,膽囊壁毛糙,給予保肝、降酶以及對癥治療后復查血生化提示肝功大致正常(具體肝酶數(shù)值不詳)。此后患者多次在外院復查血生化提示丙氨酸轉(zhuǎn)氨酶波動在40~180 U/L,均給予保肝、降脂及對癥治療。本次入院前1周前化驗血生化提示丙氨酸轉(zhuǎn)氨酶73 U/L,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癥及脂肪肝病史1年余,無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史,否認肝炎病史,無長期酗酒史。
入院查體:體溫36.2 ℃,脈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130/80 mm Hg,肥胖指數(shù)(BMI)30.2 kg/m2,一般情況好,鞏膜及皮膚無黃染,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明顯干濕啰音,心音正常,律齊,心率72次/分,各瓣膜區(qū)未聞及明顯病理性雜音,全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正常。神經(jīng)查體未見異常。
入院檢驗及檢查結(jié)果:便常規(guī),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凝血三項,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體,腫瘤標志物,肝纖四項(Ⅳ型膠原,透明質(zhì)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肽),抗自身抗體篩查,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補體C3、C4,抗中性粒細胞胞質(zhì)抗體譜,銅藍蛋白均正常,血生化示丙氨酸轉(zhuǎn)氨酶63.9 U/L,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36.2 U/L,谷氨酰轉(zhuǎn)肽酶96.2 U/L,血甘油三脂2.74 mmol/L,血總膽固醇4.9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3 mmol/L,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均正常,腹部超聲提示輕度不均勻性脂肪肝(圖1),患者拒行肝穿檢查。
診斷:排除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豆狀核變性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為NAFLD。
治療:教育患者低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及過量飲酒,加強體育鍛煉,適度減肥,同時給予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液5 g,靜滴,2次/天,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930 mg,靜滴,1次/天,治療1周后復查血生化提示丙氨酸轉(zhuǎn)氨酶45.5 U/L,谷氨酰轉(zhuǎn)肽酶70.4 U/L,于2013年12月11日出院,出院后繼續(xù)保肝治療,定期門診復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是一類與代謝應激相關(guān)的肝臟損傷的統(tǒng)稱,當前認為該疾病的發(fā)生與進展與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遺傳易感性有密切相關(guān)性,但飲食與生活方式也在疾病的加重方面起到顯著作用。其病因雖與酒精性肝病(ALD)不同,但從病理學角度而言,NAFLD的造成的肝臟病理學改變與ALD極其相似,由此有理由懷疑二者引起肝臟病變均通過同一損傷應答機制實現(xiàn)。通過病史,即有無過量飲酒史可對二者進行鑒別。NAFLD的疾病譜包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關(guān)肝硬化和肝細胞癌[1]。一般來說,肝臟三酰甘油的含量超過肝臟重量的5%時,肝酶升高、鏡下肝纖維化等表現(xiàn)即已出現(xiàn),此時可以認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開始形成[2]。與酒精性肝病類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初可表現(xiàn)為單純性脂肪肝,但如不進行干預,則可逐步進展,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肝纖維化、肝硬化,嚴重者可發(fā)生肝細胞癌[3]。流行病調(diào)查顯示,美國成人中NAFLD患病率達10%~24%[4],而我國成人發(fā)病率在15%~20%,二者之間并無顯著差異。而根據(jù)地區(qū)流行病調(diào)查的結(jié)果,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NAFLD往往較低,如2009年廣州、上海、香港等地區(qū)成人NAFLD患病率約為15%[5],這可能與上述地區(qū)人群的整體良好生活方式以及保健意識有關(guān)。
NAFLD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2008年由Malhi等提出的“二次打擊”學說被較多學者所接受[6]。該學說認為:第一次對肝細胞的打擊來源于肥胖、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相關(guān)因素,引起早期的肝臟脂肪變,而第二次打擊來源于脂質(zhì)過氧化、線粒體功能障礙、促炎性因子、氧化應激等因素,這些因素誘導增加了肝細胞對凋亡和壞死的易感性,進一步加重了肝臟損害,引起脂肪性肝炎及肝纖維化。
NAFLD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脂高能飲食、缺乏運動,代謝綜合征(腹型肥胖或超重、脂代謝異常、高血壓、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及/或葡萄糖耐量異常)或其單一因素[7],更有研究表明肥胖是影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獨立危險因素[8]。
艦艇環(huán)境與一般地面環(huán)境相比具有以下特點:①環(huán)境特點:艦艇環(huán)境相對密閉、工作和生活空間狹小,缺乏活動及體育鍛煉的空間,使活動或體育鍛煉受限;②飲食特點:艦艇上飲食單調(diào),動物性食品比例大,油炸、爆炒類食品居多,脂肪攝入高,飲食結(jié)構(gòu)為高脂、高糖、低纖維、B族維生素缺乏;③人員特點:艦艇人員實施定崗定編,工作強度大,作息制度嚴格,缺少足夠的運動及鍛煉時間,艦艇人員普遍缺乏鍛煉的主動性、自覺性。以上因素均是導致NAFLD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陳子輝等通過對某部艦員(包括干部、士官及士兵)連續(xù)8年(1998年~2005年)年度體檢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xiàn),艇員超重/肥胖人員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與此相伴的是脂肪肝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相關(guān)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肥胖人員的比例增長不明顯(由1998年的1.2%增加至2005年的5.0%),但超重者的比例有明顯的增加(由1998年的3.7%增加至2005年的34.6%),而超重為肥胖前期,如不進行控制,則大多數(shù)人群可在1~2年內(nèi)發(fā)展至肥胖階段,即成為NAFLD的獨立危險因素[9]。鄒麗等人對某部艦員2009年~2012年度的脂肪肝患病率的調(diào)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結(jié)果,該作者還發(fā)現(xiàn)不僅艦員脂肪肝檢出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其患病年齡也日趨提前,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10]。以上兩項調(diào)查僅限于通過超聲診斷脂肪肝,即NAFLD的最初階段,但如不進行干預,則不除外進一步發(fā)展的可能。
NAFLD的診斷標準:明確NAFLD的診斷需符合以下3項條件:①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140克/周(女性<70克/周);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yǎng)、肝豆狀核變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肝活檢組織學改變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學診斷標準。鑒于肝組織學診斷難以獲得,NAFLD工作定義為:①肝臟影像學表現(xiàn)符合彌漫性脂肪肝的診斷標準且無其他原因可供解釋;和(或)②有代謝綜合征相關(guān)組分的患者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續(xù)增高半年以上。減肥和改善IR后,異常酶譜和影像學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復正常者可明確診斷NAFLD[7]。本例報道中,患者為30歲男性,長期駐艦,BMI30.2 kg/m2,屬輕度肥胖,具有NAFLD的多項危險因素,既往無長期過量飲酒史,無長期服藥史,無病毒性肝炎感染史,實驗室檢查自身抗體、ANCA相關(guān)抗體、銅藍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正常,可除外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豆狀核變性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雖未行肝穿刺活檢,但據(jù)以上證據(jù)可明確診斷NAFLD。如前所述,艦艇人員中脂肪肝發(fā)病比例逐年升高,但NAFLD嚴重至影響肝功能者很少報道。肝活檢一直是評估肝纖維化嚴重程度的金標準。但作為有創(chuàng)檢查操作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限制,瞬時彈性成像技術(shù)是一種基于超聲診斷基礎(chǔ)之上的新型檢測手段,尤其在應用于肝臟疾病的影像診斷方面,它可以通過測定肝臟瞬時彈性圖譜來反映肝實質(zhì)的硬度,在臨床上,瞬時彈性圖對NAFLD進展性肝纖維化能夠做到無創(chuàng)、快速、準確診斷,在將來可能取代肝活檢[11]。
NAFLD的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健康宣傳教育,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質(zhì)量,減少腰圍,改善IR,糾正代謝紊亂,減少附加打擊以免加重肝臟損害,保肝抗炎藥物防治肝炎和纖維化以及積極處理肝硬化的并發(fā)癥,值得注意的是,保肝藥物在NAFLD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迄今仍有爭論,目前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無充足證據(jù)證明對NAFLD/NASH患者使用保肝藥物有確切療效。因此,常規(guī)做法為以基礎(chǔ)治療為主,保肝藥物僅應用于以下情況:①肝組織學已確診NASH并出現(xiàn)明顯肝功能異常和(或)進展性肝纖維化者;②合并嗜肝病毒現(xiàn)癥感染或其他肝病者;③同時應用可能導致肝臟損害的藥物者。對艦艇人員而言,建議采取以下手段進行NAFLD的預防和治療:①飲食調(diào)整:根據(jù)艦員執(zhí)行任務不同以及體能消耗的差異調(diào)節(jié)合理的膳食結(jié)構(gòu),在保證足夠熱量的前提下盡量選擇低脂、低糖飲食,并注意戒酒;②適當運動:主要選擇輕~中度的有氧運動,增強體力、耐力、控制體質(zhì)量為目的;③藥物治療:主要指針對高脂血癥的治療,可在醫(yī)師指導下選用合理的降脂藥物,需注意艦艇人員中以單純脂肪肝居多,肝功能異常者較少見,如出現(xiàn)ALT和(或)AST、GGT升高,則保肝藥物的應用需謹慎。
[1] 葛均波,徐永健.內(nèi)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408-409.
[2] Rector RS,Thyfault JP,Wei Y,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 update [J].World J Gastr oenterol,2008,14(2):185-192.
[3] Liu Q,Bengmark S,Qu S.The role of hepatic fat accumulationin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J]. Lipids Health Dis,2010,9(1):42.
[4] Medina J,F(xiàn)ernandez-Salazar LI,Garcia-Buey L,et al.Approach to the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 Diabetes Care,2004,27(8):2057-2066.
[5] Fan JG,F(xiàn)arrell GC.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J Hepatol,2009,50(1):204-210.
[6] Malhi H,Gores GJ.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ipotoxicity in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Semin Liver Dis,2008,28(4):360-369.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9(6):483-487.
[8] 吳昳,田江,徐翠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15(15):75-76.
[9] 陳子輝,楊朋,王華珠,等.某部艇員超重、肥胖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變化趨勢分析[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6,13(2):111-113.
[10] 鄒麗,常學宏,羅泰來.某部艇員脂肪肝患病情況調(diào)查分析[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4,35(3):234-235.
[11] 陳力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無創(chuàng)評估[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0,26(2):141-143.
圖1 肝臟超聲示輕度不均勻性脂肪肝
R575.2
B
1671-8194(2015)10-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