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燕
(密云縣河南寨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內(nèi)科門診,北京 101500)
升降散加味治療慢性咽炎31例
謝海燕
(密云縣河南寨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內(nèi)科門診,北京 101500)
目的 觀察升降散加味治療慢性咽炎的療效。方法 將62例慢性咽炎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31例,以升降散加味治療,每天1劑,水煎取汁900mL,日3次服用,忌辛辣油膩。對照組31例,以頭孢克洛膠囊0.5 g 每天2次,金蓮花膠囊4粒,每天3次口服。忌辛辣油膩。治療2周后統(tǒng)計療效。結(jié)果 治療組10例治愈,19例好轉(zhuǎn),2例療效欠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3例治愈,23例好轉(zhuǎn),5例療效欠佳)。兩組治療結(jié)果有差異。結(jié)論 中藥治療慢性咽炎優(yōu)于抗生素和金蓮花膠囊治療。
咽炎;慢性?。恢兴幆煼?/p>
慢性咽炎為臨床常見病,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筆者采用不同治療方案將慢性咽炎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對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將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有31例患者,男10例,女21例,年齡20~50歲,平均35歲,病程8周~2年,平均90 d。對照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齡20~55歲,平均40歲,病程8周~2年,平均病程為(89±12)d。2組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慢性咽炎相關標準對患者進行評定[1]:①以咽部干燥,或癢,疼,異物感,脹緊感等為主要癥狀。②病程較長,咽部不適癥狀時輕時重。③常有急性咽炎反復發(fā)作史,或因鼻窒而張口呼吸,或因飲酒過度,環(huán)境空氣干燥,粉塵異氣刺激等導致發(fā)病。④咽部檢查黏膜腫脹,或有萎縮,或有暗紅色斑塊,樹枝狀充血。咽側(cè)索腫大,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
1.3排除標準:排除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癌,肺結(jié)核等肺部疾患。以及食道炎,食道癌,心功能不全及其他重大疾患。精神病患者及孕期,哺乳期婦女。
1.4治療方法
1.4.1對照組:頭孢克洛膠囊(蘇州中化藥品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056)0.5 g 每天2次。金蓮花膠囊(江西銀濤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4046)4粒每天3次,口服。如頭孢類過敏,改用螺旋霉素(山東魯抗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H37020085)0.2 g 每天3次。
1.4.2治療組:予以蟬衣8 g,僵蠶10 g,姜黃10 g,大黃5 g,玄參10 g,麥冬10 g,蛤殼10 g,知母10 g,桔梗8 g,生甘草6 g,丹皮10 g,熟地10 g,浙貝10 g。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及患者恢復情況增減藥物劑量,對于陰虛火旺者增加熟地;對于咽部感覺有異物者增加15 g香附、10 g蘇梗;對于睡眠質(zhì)量不佳、自汗者增加10 g五味子、15 g浮小麥;對于口干嚴重患者增加15 g天花粉,10 g石斛;對于日常生活中頭暈患者,增加10 g白扁豆,15 g薏苡仁;患者每天1劑,分早晚使用,且用藥過程中忌辛辣油膩。
1.4.3療程:入選2組患者均治療2周。
1.5療效標準:治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等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zhuǎn):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得到改善,實驗室檢查部分異常;未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等沒有明顯變化或病情嚴重。
1.6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16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并采用n表示,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臨床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組別治愈好轉(zhuǎn)未愈總有效率 (%)治療組(n=31)1019293.55對照組(n=31)323583.37
患者女性,48歲。2010-03-10初診。自覺咽部異物感1年,加重半月。刻診:咽中不適,異物感,干咳無痰,咽干咽癢微痛,聲音嘶啞,得水稍舒適,脈弦細,苔薄黃。查:咽紅,雙側(cè)扁桃體腫大1度,喉底充血嚴重,有散在顆粒。中醫(yī)診斷:慢喉痹。證屬肺陰不足,痰熱郁結(jié)。以升降散加減。處方:僵蠶10 g,蟬蛻6 g,姜黃12 g,玄參12 g,杏仁9 g,天花粉12 g,蛤殼12 g,浙貝12 g,生甘草6 g,桔梗9 g,赤芍10 g,射干9 g,服6劑后,咽喉腫痛消退,異物感明顯減輕,仍覺咽癢,說話多時,聲音嘶啞,喉底仍有顆粒,去杏仁,射干,赤芍,加麥冬10 g,生地10 g,白芍10 g,,繼服7劑,重在養(yǎng)陰清肺,以善其后。
咽炎是呼吸道常見疾病,四季均可發(fā)生。由外感因素引起較多,也有很多與職業(yè)因素,接觸化學氣體,粉塵有關。臨床根據(jù)發(fā)病時間長短分為急性與慢性咽炎。西醫(yī)定義慢性咽炎系咽部黏膜及黏膜下和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癥的一部分,病程較長。主要考慮以細菌感或病毒染引起,以抗生素和清熱解毒藥治療為主。從中醫(yī)角度來說,慢性咽炎隸屬于“火喉”、“慢喉”范疇。對于這種疾病很多書籍均有記載。《傷寒論?辯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一書中明確記載:“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文中記載的咽痛是少陰病邪從熱化,下利損傷腎陰,患者上火等引起。《醫(yī)宗金鑒·卷之四》記載:“由腎陰久虧,相火上炎,消爍肺金,清肅之令不行”。說明此病多因臟腑虛弱,咽部失養(yǎng),邪滯咽喉。或外感失治,用藥不當,病程日久,造成氣血凝滯咽喉。究其成因,不論外感內(nèi)傷,病位皆在肺腎,主要以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日久氣血蘊結(jié)咽部所致。治以滋陰清熱,行氣散結(jié),利咽解毒為主。筆者以升降散加滋陰清熱的玄參,麥冬,丹皮,知母等藥治療。升降散出自清?楊栗山《傷寒溫病條辯》一書,方用僵蠶為君,取其輕浮而升,能清熱解郁,散逆濁結(jié)滯之痰,辟一切怫郁邪氣,用之“以清化而升陽”。蟬蛻為清虛之品,滌熱解毒,又“升陽中之清陽”。姜黃
大寒無毒,祛邪伐惡,行氣散淤而辟疫,用之為佐。大黃大寒無毒,上下通行,上抑亢盛之陽,下導蘊結(jié)之熱邪,用之為使。此二藥既伐惡逐穢辟疫,又“陰中之濁陰”。四藥相配,具有解郁宣透,降火泄熱之功。據(jù)現(xiàn)代藥效學研究,升降散復方有抗炎抗病毒,退熱,抗過敏,增加免疫力等作用[2]。玄參苦微寒,清燥熱而利咽;配麥冬,知母,丹皮,熟地養(yǎng)陰泄火。蛤殼,浙貝清熱化痰散結(jié),治咽中痰滯。桔梗也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中藥材,藥物具有宣肺利咽等功效,該藥物屬于太陰的引經(jīng)藥,能夠借其升楊之力而發(fā)揮重要作用。甘草具有調(diào)節(jié)諸藥功效,能夠改善患者疼痛等功效。符合《內(nèi)經(jīng)》“病起于咽喉,治以甘藥”的原則??v觀全方,潤肺滋陰,清熱散結(jié),利咽解毒符合慢性咽炎病機。且價格低廉,服用方便,無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1] 張宏如,符仲華,顧一煌.浮針治療慢性咽炎31例[J].中醫(yī)針灸,2013,33(3):227-229.
[2] 劉文軍,薛燕星,胡東鵬,升降散的現(xiàn)代藥理機制研究進展[J].北京中醫(yī)藥,2012,31(12):939-943.
[3] 李鴻雕,崔相烈,劉艷.升降散為主配合雙黃連口服液治療小兒扁桃體膿腫50例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6(12):32-33.
[4] 趙尚華,靳建云,牛玉潔.升降散臨證應用舉隅[J].山西中醫(yī),2012,7(8):15-17.
R766.14
B
1671-8194(2015)10-0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