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
【摘要】目的:分析比較巴比妥(安定)靜脈給藥和保留灌腸用于小兒驚厥治療效果和副作用,找到合理的小兒抗驚厥治療給藥辦法。方法: 選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間在我院治療的驚厥患兒病例100例。將患兒進行隨機分組。每組50例。比較在劑量相同的安定作用下,兩組患兒用藥后維持時間及呼吸的抑制等副作用表現情況。結果:通過比較兩組患兒使用劑量相同的安定后,維持時間及呼吸的抑制等副作用情況,發(fā)現保留灌腸組與靜脈給藥組患兒的持續(xù)驚厥狀態(tài)的緩解時間基本一致,平均時間都在40min左右。但保留灌腸方法基本不產生呼吸抑制、血壓下降副作用。結論: 保留灌腸安定的方法在治療以及控制小兒驚厥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規(guī)避副作用,有較好的安全性和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關鍵詞】 靜脈給藥 保留灌腸 小兒驚厥
【中圖分類號】R28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240-01
在多種原因下所導致的腦神經功能紊亂,都會引發(fā)小兒驚厥。表現在患兒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強直性以及陣攣性抽搐的突然性發(fā)作,多數伴有意識障礙。小兒驚厥的發(fā)病率很高,嬰幼兒多見[1]。6歲以下兒童驚厥的發(fā)生率高達成年人的10-15倍,約占全部兒童發(fā)病率的5%-10%[2]。驚厥頻發(fā)或持續(xù)可使患兒遺留嚴重的后遺癥,還會給神經系統以及其他器官帶來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在現階段,治療小兒驚厥的主要手段是應用地西泮-中樞神經抑制藥物。特別地用于持續(xù)性的小兒驚厥,具有良好療效。但其注射效果并不理想,還會產生呼吸抑制情況,所以本文對靜脈與保留灌腸兩種給藥方式的效果進行評價。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間在我院治療的驚厥患兒病例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年齡分布在6個月到8歲之間。其中包括50例熱性驚厥患兒,21例中毒性腦病患兒,14例癲癇患兒,11例中樞神經系統患兒,4例手足口病重癥患兒。將患兒進行隨機分組。每組50例。通過統計學分析性別、年齡、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地西泮(安定)注射液是當前市面上主要用于控制驚厥的藥物首選[1-2],安定的保留灌腸方法(灌腸組):取安定針劑劑量10mg/2ml給藥,每次用量保持在0.3~0.5mg/kg(每次<10mg)之間,溶于3-5ml生理鹽水,將已排空大便患兒放置側臥位,護士抬其臀連通一次性肛管,抽取藥液,將肛管徐徐插入患兒肛門15cm左右,停頓5s左右推入半量,向外拉出肛管5cm,再輕推入管內殘余藥液,完成后不要急于拔出肛管,停頓稍許,輕按摩肛門并將肛管拔出。靜脈給藥組藥量與保留灌腸組一致。單劑量0.3-0.5mg/kg,一次最大量不超過10mg,速度保持在1-2mg/min之間。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所得數據進行χ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診斷與觀察內容
本身小兒持續(xù)驚厥的病因就有多種,進行臨床觀察的方法也相應很多。主要包括:頭顱影像檢查、腦脊液檢查、心電圖與腦電圖檢查等。輔助地還會采用血尿、血液生化檢查、大便常規(guī)檢查以及染色體檢測。但從實驗的簡易和可操作性上我們采用比較服藥后呼吸的抑制這一副作用作為考察項目。正常兒童呼吸頻率值參考如下:新生兒40-45次/min。1歲以下為30次/min,1-3歲25次/min,3-7歲21次/min,7-14歲20次/min。
2.結果
3.討論
驚厥發(fā)作迅猛,發(fā)作前少數可有先兆:極度煩躁并伴隨不時“驚跳”,精神的緊張和神情驚恐,四肢肌張力突增;呼吸急促、暫停偶有不規(guī)律;體溫驟升,瞳孔大小不等以及邊緣不齊的表征[3-4]。
發(fā)病時,應首先通暢呼吸道、吸氧、止驚,尋找病因,對癥治療。同時,驚厥作為一種小兒常見急重病癥,對于兒童的健康發(fā)育極易造成影響,特別是小兒的持續(xù)驚厥。地西泮(安定)注射液是當前市面上主要用于控制驚厥的藥物首選,能夠有效地抑制大腦皮層、丘腦、邊緣系統等病灶異常放電所造成的擴散。安定脂溶性很高,且易進入腦組織,注射后1-5min即可生效,但療程時間短(15-20min),對于嚴重發(fā)病患者20min后需重復給藥。其次,安定起效劑量表現明顯的個體差異[5]。而且其藥物過量可引起精神錯亂、震顫、抽搐、呼吸困難。嬰兒與兒童用藥過量可致激動、幻覺、甚至死亡。故如何找到合理的且副作用較小的安定給藥方案勢在必行。
通過兩組不同的安定給藥方案比較,安定的保留灌腸組與靜脈給藥組患兒的持續(xù)驚厥狀態(tài)的緩解時間基本一致,平均時間都在40min左右。但在安定用藥量與靜脈給藥相同的情況下,保留灌腸實驗基本不產生呼吸抑制、血壓下降副作用。
考慮到直腸靜脈叢結構豐富,具有吸收迅速的特點??墒拱捕ㄔ诒A艄嗄c后,迅速通過肛靜脈、直腸上、下靜脈吸收,藥物吸收循環(huán)收集到肝門靜脈系統及下腔靜脈,肝門靜脈與一般靜脈不同,它是介于兩種毛細血管之間的靜脈干,此外肝門靜脈及其屬支沒有靜脈瓣,當肝門靜脈壓力升高時導致血液逆流,吸收的藥物會有部分在肝臟代謝,從而回避了安定靜脈注射所致的呼吸抑制、血壓下降的副作用[6]。
本組研究表明,安定保留灌腸能有效避免出現靜脈給藥所出現的呼吸抑制、血壓下降的副作用。說明這種給藥方式對控制小兒驚厥具有實用、安全、操作簡單的優(yōu)點,對于穿刺困難及呼吸循環(huán)功能不全的驚厥患兒更為方便,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400-401.
[2]封志純,祝益民,肖昕.實用兒童重癥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454,458.
[3] 史壯麗,魯玉霞.兒童熱性驚厥與血清電解質及血糖變化相關性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03(上):1017-1019
[4] 項兆蕊.降溫貼預防熱性驚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04):154-156.
[5] 張前明.兒童熱性驚厥與常見微量元素關系探討[J].中外醫(yī)療.2013(09):47-48
[6] 吳清忠,張慧琴.小兒熱性驚厥血清鈉濃度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1,20(0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