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蘭等
【摘要】 本文通過選用該醫(yī)院收留并醫(yī)治的36例心血管病癥病人實行剖析,研究了在心內科中使用心理疏通的方法。此研究結論表明,常規(guī)看護結合心理疏通護理能有成效的升高病人護理成果,且可以顯著改變病人的負面心理情感,所以臨床可以廣泛運用。
【關鍵詞】心血管疾??;心理護理;治療結果
【中圖分類號】R395. 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153-01
伴隨人們物質生活標準的逐漸升高與國家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心血管內科病癥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發(fā)病幾率呈現(xiàn)出年年增加的趨向。消極心理情感未能實時排除的時候,將干擾病人的神經免疫調節(jié)功能,減弱機體的抗御能力,加快病情蔓延,不益于病人病癥治愈[1] 。所以看護人員不僅需要予以常規(guī)護理,而且還需要實時予以心理疏通,解除病人的各類不好心理情感,此針對提升病人的護理成效、完善病人病癥治愈之后的預防、升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使得研究心理疏導在心內科護理中的使用成效,選用該醫(yī)院醫(yī)治的36例心血管病癥病人實行剖析。
一、材料和辦法
1普通材料 選用該醫(yī)院2011年2月份至2013年2月份收留醫(yī)治的36例心血管病癥病人,把他們隨機劃分成觀察組21例及對照組1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齡區(qū)間44~76歲,平均年齡58歲;冠心病15例,高血壓13例,心肌梗死8例。兩組病人普通材料相比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作用(P>0.05),具備可比性。
2列入標準病人無意識障礙,都可以清楚的說明自身想法;沒有嚴重心理病癥或者另外干擾該研究進展的病癥。病人都是主動參加該研究并且已經簽訂知情同意書。
3護理辦法觀察組病人給予常規(guī)護理并結合心理疏通護理,對照組病人只采用常規(guī)護理。(1)常規(guī)護理辦法:予以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內科病癥的一般看護。(2)心理疏通看護:①病人進入醫(yī)院的時候,醫(yī)護工作者應該親切接診,使病人感觸到暖心、嫻熟的醫(yī)護,提高病人的恢復健康的自信;②朝病人講授病癥的得病原因、病癥狀況、對應醫(yī)治辦法和治愈之后的預防,去除因為病人對病癥不清楚而產生的不好心理感觸;③在實施對應護理工作的時候給病人詳盡仔細地講述護理目標、程序、或許產生的并發(fā)癥與對應的解決方案,讓病人明白操作是使得醫(yī)治病人的病癥,進而去除病人因為這個帶來的不好心緒,來獲取病人的主動配合;④嚴密注視病人的心理行為轉變,實時予以病人心理疏通,減少他們的不好心理感觸,建立及加強病人治愈的自信。
4評判標準,(1)具有成效:病人得病情況好轉,臨床心內科病癥癥狀與身體癥狀不存在了,且焦躁、煩悶等不良心理情感消散;好轉病癥現(xiàn)象:病人心內科疾病癥狀與身體癥狀都有所好轉,病人不好心緒也有所改變但是沒有全部消除;無效病癥現(xiàn)象:病人的臨床癥狀與身體癥狀沒有改變,且不斷處在焦躁等不好心緒中[2] 。(2)選用焦躁自評量表(SAS)和憂郁自評量表(SDS)評測病人心理情況。與病人最初進入醫(yī)院時及出院之前由醫(yī)護人員給病人講授并協(xié)助填寫。把全部題目共得的分值加和就是病人得分,分值愈高,表明心理問題愈厲害。自評量表中得到分值40分及以上是焦躁與憂郁,且隨著分值增加,病癥愈厲害,當焦躁轉變成安心,憂郁轉變成愉快,沒有醫(yī)治自信轉變成充滿自信可以以為產生心理干涉之后病情好轉。
5統(tǒng)計學辦法選用SPSS13.0軟件實行統(tǒng)計學剖析,計量材料選用t檢驗;計數材料選用χ2檢驗。把P<0.05視作差別具備統(tǒng)計學作用。
二、結果
1兩組病人看護之后的看護成效對比觀察組病人中具有成效的病例11例,好轉病例8例,沒有成效的病例2例,總的有效幾率是90.48%;對照組病人中具有成效病例5例,好轉病例3例,沒有成效病例7例,總的有成效幾率是53.33%。兩組總的有成效幾率對比,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作用(P<0.05)。
2兩組病人的心理改變情況對比如下表格
經過以上表格數值的比較可以得出,護理之前兩組SAS、SDS評定分值比較,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作用(P>0.05),護理之后兩組SAS、SDS評定分值比較,差別具備統(tǒng)計學作用(P<0.05);觀察組護理的前后SAS、SDS評定分值比較,差別具備統(tǒng)計學作用(P<0.05),對照組護理的前后SAS、SDS評定分值比較,差別沒有統(tǒng)計學作用(P>0.05)。
三、討論
通過資料顯示,最近幾年心血管病癥已經變成門診、住院病人中占有組分稍高的病癥之一。因為心血管病癥發(fā)病快速,自我感覺病癥情況顯著,以至有些病人起先根本無另外任意病癥狀況,所以病人未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與此同時因為病人對病癥的產生原因、診療醫(yī)治沒有認知等因素,讓病人極易出現(xiàn)焦躁、害怕、憂郁及失望等不好心理情感。嚴重的焦躁、憂郁等不良情感過多集聚極易導致病人的心理障礙,從而造成身體機能所有調節(jié)作用下降,諸類情感若未能實時排除,不只不益于病人病癥的治愈,而且將造成病人的病情加重。所以在護理上,看護人員既需要注重對病人身體病癥的護理,又需要關注對病人消極心理情感的護理,協(xié)助病人調節(jié)心態(tài)[3] 。據有研究表明在心內科看護中加大心理疏通護理,輔助病人調節(jié)負面心理情感,有利于協(xié)助病人自覺自動配合醫(yī)治,推動他盡快恢復健康,進而提升病人的生活標準。此研究結論表明,常規(guī)看護結合心理疏通護理能有成效的升高病人護理成果,且可以顯著改變病人的負面心理情感。總之,心理護理讓病人感覺到舒心,在心理方面獲取得滿意與安全感,所以臨床可以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 李小波. 心理疏導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08)
[2]丁建華,謝晶,李香莉. 心理疏導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作用[J]. 全科護理. 2012(15)
[3]劉桂玲.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