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花
摘 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并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币虼?,身為高中語文教師的我們,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和語言技能,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從而促使學生的德智得到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德育教育;高中語文;德育因素;教學情境
那么,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和途徑將德育教育滲透于高中語文教學中呢?下面,我就從自身經歷和感悟出發(fā),嘗試對話題展開分析、研究和論述。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縱觀高中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每一篇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蘊含著作者一定的情感,如有對真、善、美的贊頌,有對假、惡、丑的抨擊,有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贊美,有對高潔品性的頌揚……所以,身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充分利用語文學科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優(yōu)勢,大力挖掘蘊含在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文章中抽象的道理轉化為學生的具體體驗,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一目的。
比如,在學習《荷花淀》這篇文章時,我們可帶領學生領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教育;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時,我們可讓學生熟讀課文,賞析燭之武的說辭和在此基礎上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和氣勢,讓學生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和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總之,我們要深入挖掘文章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將“文”與“道”有效結合起來,如此,才能使學生在具有較高專業(yè)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
二、合理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渲染濃郁的德育教學氛圍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我們還可通過合理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來進行。因為語文教材中的某些文章,內容情境和學生現在所處的環(huán)境有著巨大差別,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達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若我們想通過口頭語言的講述來使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文章中所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荷塘美景,怕是具有一定難度。于是,我就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引進了教學課堂,具體方式為:伴隨著動人的背景音樂——古箏笛子曲《荷塘月色》以及深情的課文朗誦,一幅幅動人、優(yōu)美的圖畫呈現在了投影屏幕上,如寧靜柔美的月光、宛若舞女裙的荷葉、裊娜開著的白花、凝碧的波痕、脈脈的流水等,文中作者筆下那優(yōu)美、清晰的荷塘景色以形象生動、逼真直觀的方式出現在了學生面前,學生也仿佛真的跟隨作者來到了荷塘,忘我地融入詩情畫意之中。這樣,我通過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營造了濃厚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作者苦悶、彷徨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懷,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實感和經驗,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眷戀家鄉(xiāng)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教育為本,德育為先。身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嚴格遵循語言文字學習和思想品德教育辯證統(tǒng)一這一教學基本原則,將德育教育恰到好處地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當然,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這需要我們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恰當合理的選用,使學生在具有較高專業(yè)語言能力的同時,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馮文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