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黃金艷
【摘要】目的:對DR在急性肋骨外傷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院門診在2012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的80例急性肋骨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80例患者依次實施常規(guī)X線片檢查以及DR檢查,對兩種方法的檢查效果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常規(guī)X線胸片檢出率為76.9%,DR的檢出率為96.8%,DR的檢出率相比常規(guī)X線胸片更高,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R檢查的圖像質量明顯比對照組好,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DR對急性肋骨外傷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檢出率,診斷可靠,有利于為醫(yī)師的治療提供更多信息和依據,值得基層醫(yī)院普及和應用。
【關鍵詞】DR;急性肋骨外傷;診斷;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5)01-0209-01
骨折在外傷發(fā)生率中占據76%到90%的比例,骨折如果處理不合理,將會導致神經損傷后遺癥,造成不可逆的損傷[1]。急性肋骨外傷常累及肺部組織或胸膜腔,在診斷上尤其需要重視[2]。目前對于急性胸部外傷患者,臨床上需要及時實施影像學檢查和診斷,從而確保治療的合理。本院對收治的80例急性肋骨外傷患者進行DR檢查,并與常規(guī)X線胸片比較,旨在總結DR的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收治的80例急性骨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包括45例男性患者以及35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20歲到63歲,平均年齡為(45.3±15.7)歲。所有患者均存在胸部外傷史,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以及活動受限。其中有23例患者存在呼吸困難,有12例患者存在肢體麻木。骨外傷原因包括43例交通事故,27例重物砸傷,10例其他。
1.2方法
80例患者依次實施常規(guī)X線胸片檢查以及DR檢查,X線機主要選擇產自韓國RIS生產的500mAX線機,DR系統(tǒng)則選擇產自德國西門子公司的VixPlus型DR機。80例患者均攝取后前立位片及斜位片,患者平靜吸氣后屏氣時進行自動曝光,條件為選取胸片以后系統(tǒng)默認曝光條件。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采用卡方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處理,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結果
2.1兩種檢查方法診斷結果比較
如下表所示:
3討論
DR系統(tǒng)是直接數字化成像系統(tǒng),其成像是X線通過人體后信息直接被平板探測器采集,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處理,短時間內即將影像快速呈現(xiàn)出來,成像速度快至幾秒內[3]。由于DR系統(tǒng)直接建立出來的圖象,具有字格式特征,所以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輻射劑量非常低,能全面提高X線光子轉化的時效性[4]。
本組研究發(fā)現(xiàn),DR在急性肋骨外傷的檢出率上,明顯比常規(guī)X線胸片高(P<0.05),說明DR能夠診斷出常規(guī)X線無法發(fā)現(xiàn)的了肋骨骨折,為胸部外傷患者及時準確的診斷提供依據,從而及時得到治療,改善預后,這很大程度上是由DR的成像特點所決定的。相較于以往的X線成像系統(tǒng),其優(yōu)點表現(xiàn)為:成像范圍大、成像速度快,其能夠在寬范圍中獲取良好的病變信號強度,空間率更高,能夠在一次性曝光中獲取更多密度不一的組織結構圖像,大大提高了圖像的質量[5]。另外,筆者對兩種檢查方式的質量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DR結果集中在甲級和乙級,甲級最多,而丙級只有1例,沒有廢片,而常規(guī)X線圖像中,丙級有8例,廢片有10例,這一結果提示DR質量跟常規(guī)X線對比,有明顯的優(yōu)勢。
總之,采用DR對急性肋骨外傷進行診斷能提高檢出率,降低漏診率,且圖像質量高,能夠為臨床提供良好的診斷依據,值得普及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凱,陳林,江泓,等.DDR雙能量減影普通胸片與骨組織像診斷肋骨骨折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5,13(2):119-121.
[2] 王淑麗,王林森,孫鼎元,等.多層螺旋CT在肋骨微細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39(12):1289-1292.
[3] 儲誠奇,翟輝,王中秋.直接數字化成像雙能量減影對肋骨骨折診斷價值的探討[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6,19(2):190-191.
[4] 顧培華,沈玉英,沈小健,等.DR雙能量減影在肋骨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5):545-547.
[5] 許鳳,徐梅梅.肋骨骨折DR攝影及影像技術控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6(34):4577-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