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良江 馬茲林
摘要:目前大學生心理疾病發(fā)病率和大學生自殺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大學生心理健康令人擔憂。在長期的工作中發(fā)現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和自殺事件的發(fā)生都是有前兆的。在班級里建立一套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對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和自殺事件的發(fā)生至關重要。
關鍵詞:危機干預;心理委員;個人檔案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許多大學生心理疾病的出現是由于個體心理危機產生后沒有得到及時的發(fā)現和干預,長時間的積壓導致的。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班級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建立。筆者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探索出了一套班級中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建立模型。
一、建立學生個人心理檔案
結合開學初學校對學生的心理測試結果,為每位同學增加施測16PF或者SCL-90。將測試結果分為四類:1.嚴重,對于測試結果顯示為嚴重級別時,及時與學校心理咨詢部門聯系,做進一步診斷或轉介專業(yè)機構。2.中度,對于測試結果顯示為中等程度的學生,平時重點關注。3.輕度,對于測試結果顯示為輕度的學生,平時積極關注,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活動。4.無明顯顯示,對于該部分學生可以放松關注。為每位學生建立個人心理檔案。心理檔案的內容包括:學生個人信息,家庭出生背景,心理測試試題,問題學生登記表,問題學生幫教記錄,異常行為記載表等。
二、建立班委預警機制
(一)設立班級心理委員職位
根據班級學生人數,按心理委員與學生比例為1:15的比例設置。心理委員按主動報名,民主競選的方式產生,名額不足時,可以由主要班委干部兼任。評獎評優(yōu)可以向心理委員傾斜,以調動心理委員主動去學習心理學知識,主動幫助身邊的同學。
(二)建立心理委員匯報制度
按實際情況對班級中心理測試結果嚴重程度合理搭配分組。心理委員每天了解小組成員的心理動態(tài),實行日報制。一旦發(fā)現有學生異樣行為的產生(如情緒變化,夜不歸寢,連續(xù)曠課等),心理委員及時上報輔導員,輔導員收到報告后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做出初步診斷,對于輕微者及時疏導,對于嚴重者及時上報學校心理咨詢部門,并配合相關人員做好咨詢方案和咨詢活動。
(三)定期召開心理委員交流培訓會
每周星期天下午心理委員相聚一起,以座談會的形式相互交流自己新了解到的心理學知識以及向輔導員請教遇到的問題,輔導員就心理委員提出的問題進行培訓,如果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輔導員及時請教相關專業(yè)人士,及時將解決方法告知心理委員。
三、定期召開心理健康專題講座
每學期就大學生中常見心理問題舉行一至兩次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就學生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及預防措施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我調解和自我預防不良心理現象的產生。
(一)讓學生了解心理問題的基本產生原理。心理問題的產生都是有一定前因的,通過專題講座讓學生學會發(fā)現自己和身邊的潛在心理問題。達到早發(fā)現,早報告,早干預的效果。
(二)讓學生學會簡單心理問題的預防干預技巧。心里預防和干預僅僅依靠班主任一個人,效果不明顯,對于一些隱性的心理問題需要同宿舍的同學,或者他的朋友才能發(fā)現。教會學生進行早期心理干預的技巧,可以大大緩解班主任的壓力,同時也能有效的防控隱性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四、關注特殊群體
對于易感人群,高度關注。調查表明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缺乏信任感,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現象;貧困學生比較缺乏自信,會因攀比心理走向極端;留守兒童較易產生人際交往障礙;獨生子女性格孤傲,爭強好勝,攻擊心理較強。另外,對于因心理危機而休學的學生申請復學后,要幫助該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tǒng),引導同學避免與其發(fā)生激烈沖突。同時安排心理委員對其秘密關注,了解其心理變化情況。班主任應定期與其談心,并通過周圍其他同學隨時了解其心理狀況。
五、關注各年級階段的心理變化
根據青少年性成熟的階段性特點,大學各年級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況產生。大一學生較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有:1.大學新環(huán)境不適應;2.攀比心理;3.對高中朋友及親人的思戀,思鄉(xiāng)情結;4.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大二,大三學生較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有:1.戀愛問題;2.友情問題;3.評獎評優(yōu)爭權奪利問題;4.人際關系問題;5.網絡成癮問題;6.學業(yè)壓力問題。大四較易產生的問題有:1.就業(yè)壓力;2.考研壓力;3.友情離別問題;4.戀愛問題。
通過實踐證明,通過這套班級心理危機干預機制能及時的發(fā)現問題學生,并且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將心理疾病扼殺在搖籃里。同時也為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部門減輕了負擔,讓他們更有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講座。
【參考文獻】
[1]崔爽.大學生心理委員心理危機干預技能培訓策略[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2]孫祖皓.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J].黑河學刊,2013(04)
[3]韓繼超,郭敖鴻,楊紅英.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構建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4]楊洪玲.大學生心理危機特點及干預機制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5]王麗梅,李艷梅.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研究與探討[J].山西青年,2013(04)
作者簡介:
柳良江(1982-),男,重慶墊江人,本科,助教,主要從事高校學生德育管理工作。
馬茲林(1984-),男,重慶石柱人,本科,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學生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