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依法治國提到了空前高度,強調(diào)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yè)都必須遵照憲法和法律,全體黨員和群眾應樹立法治信仰,要在法律框架內(nèi)辦事。作為基層政法工作的重要前哨,企業(yè)黨組織及政工人員必須切實領悟依法治國精神,用法的理念指導黨務與職工思政工作。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思想政治;政工;辯證關系
法治,作為現(xiàn)代國際社會治國理政理念的先進思路,獲得了越來越多國家和政府的認可。我國作為后發(fā)國家,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人治道路帶來的損失后,開始認真反思未來社會的治理模式,從而最終選擇了法治。法治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在實踐中貫徹落實。新形勢下,企業(yè)政治思想建設工作也應遵循法治思路,反應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
一、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應以法治思維為指導
依法治國的指導方針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各項社會事業(yè)都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任何政工人員都應恪守法律底線。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應堅持保障人權原則。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每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宣言書,一個國家公民享有哪些權利,受到哪些保障,基本都能從憲法中找到起碼依據(jù)。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享有信仰、言論與出版自由,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公民這一憲法權利。民法還從權利細則方面,將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具體化為姓名權、榮譽權、名譽權等方面,刑法還從否定性評價角度,將非法拘禁、侮辱誹謗等行為列為犯罪。這些都足見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我國,對公民基本人權給予了高度重視。作為企業(yè)政工人員,雖然有權了解本單位員工的思想狀況,有權對員工的不當言行進行監(jiān)督批評,但這一權利不得逾越法律界限。例如,不得以企業(yè)內(nèi)部規(guī)定為由,找員工“談心”,禁止他們談戀愛,更不得私設公堂,對個別思想“有問題”的員工變相限制人身自由。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應堅持程序理性原則。這個原則一般通過以下方式體現(xiàn):
1.程序參與。法治的重要價值與魅力在于程序理性,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項人際互動工作,需要充分調(diào)動政工人員與企業(yè)員工的積極性。在思想多元化、社會開明化的今日,單方說教行為被證實其成效越來越有限,無論是高校的講堂,還是企業(yè)的會議室,都越來越注重引入法治理念方面的程序參與原則。藉此,各方可以將自己的關切充分表達出來,并通過互動參與決策全程來爭取對自己有益的結果,從而增強決策結果的可接受性。思想政治工作絕不是個別人所說的“洗腦”、“空洞說教”,而應該是一個程序參與的過程。一次有效的思政活動,一般包含以下幾個要點:(1)首先由員工針對自己的思想狀況,向政工人員提出談心意向。(2)政工人員認真做好記錄。(3)政工人員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約見該員工。(4)給予該員工以充分的說理機會,不要打斷其談話,待員工充分表達完畢后再做出總體表態(tài),以對員工發(fā)言內(nèi)容免斷章取義,同時降低該員工談心熱情。(5)通過“詢問-服務式”問題診斷,給出政工人員個人見解,并再次詢問員工看法。(6)與員工達成一致部分,要適時鼓勵,發(fā)生分歧之初,不要急于用尖刻的語言指責該員工,而應態(tài)度和藹擇機另議,如果是特別重大的思想問題(例如員工存在犯罪失足可能),政工人員要清晰表明利害關系,循循善誘幫其度過難關。
2.程序與結果公正。思想政治工作屬于原則性與靈活性并舉的基礎工作,特別是面對新形勢、在新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九零后員工,方式方法甚至工作策略的靈活性就更為突出。但政工人員應以原則性為主,特別是重大政治、經(jīng)濟與法律問題一定要堅持底線,不能為了靈活性而犧牲原則性,只有我們堅持原則,才能做到“相同情形,相同對待,不同情形,不同處理”,而這也是法治理念中的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原則的基本要求。換句話說,政工人員對每一位企業(yè)員工,都應堅持一視同仁,不搞特殊,也不搞歧視,這樣才能凝聚人心、團結一致,增強思政工作的說服力,增強企業(yè)黨組的威信。
二、企業(yè)政工建設能夠積極反作用于法治進步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綜合性,政工人員除了幫助員工明確涉及國家利益、社會穩(wěn)定、社區(qū)安寧等問題方面的大是大非,更多是幫助員工解決個人成長于前進中面臨的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心理問題。從法理學角度看,法律并非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唯一途徑,在倡導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多主張用道德等柔性手段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法律只是終極救濟機制。企業(yè)政工人員經(jīng)常面臨來自員工以下幾方面問題:1.人際關系,常涉及同事關系、家人關系、婚戀關系、鄰里關系等。2.經(jīng)濟問題,例如行業(yè)發(fā)展前景、企業(yè)預期盈利、社會收入差距擴大、單位同事收入差異及攀比心理等。3.其他問題,例如人生、理想、信念、宗教等抽象問題,以及疾病、健康等生理問題。這三大類問題都是員工經(jīng)常會遇到,但處理不好或者擠壓過久,又會容易誘發(fā)員工心理疾病的問題。政工人員一定要站在企業(yè)、社區(qū)與社會穩(wěn)定的角度,意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無論是否涉及到純粹的政治問題,只要是員工甚至其家屬遇到思想或心理問題的,都應積極配合解決,而不是搪塞推脫。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在基層,才能避免簡單問題復雜化、普通問題法律化,從而既有效解決了員工的基本問題,也為國家節(jié)省了寶貴的司法資源,增強了員工對生活、對企業(yè)甚至國家的認同感,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抓的好,非常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當員工思想政治覺悟提高之后,往往能自覺守法,甚至能以身作則維護法律實施,這也是政工建設積極反作用于法治文明進步的一面,清晰表明了法治與政工之間存在辯證統(tǒng)一關系。
作者簡介:劉文斌(1985—),男,山西朔州人,黨員,碩士研究生,山西科建工程檢測研究院辦公室秘書,從事政工、法律與文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