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傳至今的文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根基所在。對于初入校園的孩子們,識字就是他們最初接觸的語文,而識字教學自然就成了低年級語文的重點和難點。《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占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一半以上?!薄缎W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泵鎸θ绱酥匾淖R字,如此數(shù)目的識字任務(wù),怎樣進行教學才是最有效的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愛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而且愛玩、好動、做事沒耐心。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愉快地識字,讓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喚起學生對漢字的熱愛
郭沫若曾說:識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為了讓孩子們愛上識字,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適當滲透漢字的起源、演變等小動畫,讓孩子們感受漢字的奇妙。
比如在教學一上識字(一)第2課時,可以先播放視頻“羊”字的演變過程,引起學生的興趣,充分感受漢字發(fā)展的神奇,再讓孩子們猜測其它甲骨文有可能是什么漢字。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積極性會完全被調(diào)動起來。在孩子們興奮地觀察、猜測時,教師適時加以總結(jié)、引導課下可以繼續(xù)去了解這些有趣、奇妙的漢字。這樣以來,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jīng)愛上了這獨特而又神奇的漢字。
2.充分利用一切感官,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备鶕?jù)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畫、音頻、課件等與其相關(guān)的直觀景象展示,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各種感官,以激發(fā)孩子們的識字熱情。
首先,使用實物、圖畫、多媒體課件,調(diào)動孩子們的視覺感受。比如,在教學一下《我要的是葫蘆》一課“葫蘆”二字時,就可以先出示葫蘆這一實物或圖畫導入,讓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外形,并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guān)資料,然后再出示生字學習。這樣以來,孩子們對葫蘆這兩個字一定印象深刻。
其次,聽音猜字,調(diào)動孩子們的聽覺感受。在教學一些擬聲詞,如“呱、喵、嘩、嘰、喳”等字時,可以先讓學生聽音辨別這是什么響聲,進而出示生字,有的還可以讓孩子們模仿聲音,然后才學習生字。
再次,觸摸實物,調(diào)動孩子們的觸覺感受。比如,在教學二上《稱贊》一課的“粗糙”一詞時,就可以讓學生邊觸摸邊仔細觀察粗糙的實物,最后加以總結(jié),這樣既識記了生字,又了解了詞義,一舉多得。
3.巧妙設(shè)計識字游戲,讓學生享受識字的快樂
低年級孩子愛玩、喜歡新鮮事物,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采用生動活潑的游戲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安排一些很常見的游戲,如開火車、手拉手、交朋友、摘蘋果、打電話等,也可以根據(jù)流行游戲進行優(yōu)化組合,設(shè)計游戲活動,如捕魚、連連看等,并在教學中進行大膽的嘗試,盡可能通過游戲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口”一起并用,讓孩子們在快樂中識字。
二、交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使學生會學
“授之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漁,使人終身受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合作者,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與其用一人之力,不如合師生之力。因此教給孩子識字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是根本之道。
1.扎實、靈活運用語文課本中的識字方法
一、二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大部分《語文園地》里都會介紹一種識字方法,比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減偏旁、熟字換偏旁、反義詞識記、形近字識記、同偏旁識字、熟字相加、形聲字、歸類識字等,在學生們學習了這些識字方法后,就要扎實地靈活地運用到每節(jié)課的識字教學中去。
2.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識字方法
課本中的識字方法只是最基本的,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們,它們只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而且孩子們天生愛創(chuàng)造,愛挑戰(zhàn)。作為引導者的我們應(yīng)該鼓勵孩子自己創(chuàng)造識字方法,這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拓寬學生的識字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學、用結(jié)合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開辟語文學習渠道,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小天地里,要走出課堂。語文教學要面向現(xiàn)實生活,面向未來,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
1.利用好日常生活這一廣闊的識字空間
社會生活處處都是識字的課堂,墻壁上的標語、宣傳語、廣告語、商店招牌、食品包裝等均是學生識字的好教材。為了拓展學生識字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見字就認,不會就問”的好習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識字。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來拓寬識字空間
少年兒童的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和家長的認可。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各種識字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利用《語文園地》里的展示臺開展“比一比誰認字多”“制作生字卡片”“小小朗誦會”“小小歌唱家”等活動,在活動中評選“認字小專家”。
3.在閱讀中拓寬識字空間,體驗用字的喜悅
識字的最終目的是為閱讀做準備的。當兒童識字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時,就會有閱讀的愿望和閱讀的沖動。這時,教師要及時抓住機遇,機智、有效地激發(fā)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熱情,把課本和課外讀物有機結(jié)合起來,鼓勵孩子們大量閱讀。比如,在教學中,我積極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舉辦經(jīng)驗介紹交流會,讓有經(jīng)驗的家長介紹經(jīng)驗,讓孩子們談自己讀書的體會。一學期下來,在我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學生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識字量明顯增加。
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調(diào)動一切手段激發(fā)孩子們的識字興趣,使孩子們積極參與到識字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悅。
作者簡介:
唐梅俠,工作單位:安徽省蚌埠第二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籍貫:安徽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