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爾寅
長調(diào)、呼麥、馬頭琴、大昭寺、成陵、那達慕大會……短短五天的中美尋力項目內(nèi)蒙古文化之旅給中美學生們奉獻了一道道文化盛宴,很多人還意猶未盡,但終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曲終人散之時,再來重溫一下本屆尋力項目的濃墨重彩之處。
2015年7月21日上午,第四屆中美文化尋力項目成果報告會在北京舉行,為這場為期五天的內(nèi)蒙古文化之旅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主任李松在接受《留學》專訪中曾說過,尋力項目就是要讓中美學生們從體驗中獲得力量,在交流中理解你我。本次隨行報道的《留學》記者也深刻感受到了蒙古草原文化給中美小使者們帶來的文化震撼以及文化是如何在交流中得到傳承的。
直面文化沖擊
本次尋力項目的路線選取了內(nèi)蒙古傳統(tǒng)文化較為集中的地區(qū),比如大昭寺,成吉思汗陵,同時還包括那達慕大會,蒙古包,蒙古民歌、舞蹈等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規(guī)劃研究處處長王學文向《留學》記者表示,本次尋力項目不會刻意去迎合任何人,無論是中國學生還是美國學生,都是以一個平等的觀察者的角色被帶入到活動現(xiàn)場的。以前的一些文化交流項目習慣把外來者作為活動的主角,刻意刪減很多外國人可能理解不了的內(nèi)容,這樣就會造成文化交流上的障礙。
“以前去牧民家做訪問,牧民要殺羊,這種現(xiàn)象給來訪者觀察是否有問題?對于當?shù)厝藖碚f,吃羊肉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將正確與否交給來訪者自己來選擇,他可以選擇看或者不看。有些客人是素食主義者,我們尊重他們的選擇,但同時,他們也要尊重當?shù)厝说纳盍晳T,這就是我們之所以要做深層次文化交流的理念?!?/p>
王學文認為,中外文化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應操之過急,采取說教的方式?!拔覀円寘⑴c者在環(huán)境中自己體驗,并形成判斷,把事實呈現(xiàn)出來?!?/p>
在這種直接的交流中,給中美學生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由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的歌唱家和舞蹈家表演的民族藝術,包括長調(diào)民歌、呼麥、蒙古舞、馬頭琴演奏等精湛演出。來自美國加州的Jenna對呼麥(一位歌手通過發(fā)聲器官在同一時間唱出兩個聲部的獨特音樂)感到十分新鮮,她說:“呼麥的節(jié)奏感很強,和Rap有相似之處,我們所有人都被這種韻律感染,這是最棒的體驗。我覺得內(nèi)蒙古的民族音樂家很有天賦和創(chuàng)意,他們的演奏很有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能很快地投入到文化體驗中去。這次的活動安排讓我喜出望外,我覺得所有事物都是那么新奇有趣。”
接觸原汁原味的傳統(tǒng)文化
本次隨行的人員中還有一位土生土長的蒙古族人,她就是來自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的烏仁畢力格老師。在五天的行程中,為了讓中美學生更好的理解蒙古文化,精通漢語、蒙語與英語的她為中美學生們做著不間斷的英文解說,所有的團員都親切地稱她為烏仁老師。
烏仁老師從小生活在內(nèi)蒙古的草原上,對這里的一切充滿了感情。她對《留學》介紹說,這是她第一次參加中美文化尋力項目,對于這些年齡在初中到高中階段的中美學生,她更希望通過一種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們了解蒙古文化?!霸谥v到蒙古的食物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們圍坐在一個蒙古包里,把食物擺在他們面前,邊品嘗,邊聽講解,這樣他們的感觸更深?!?/p>
對于高中階段的美國學生來說,不用給他們介紹一些復雜的文化知識,只要給他們講講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文化現(xiàn)象就可以了?!拔覀兛梢酝ㄟ^一個現(xiàn)象告訴他們,這就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再告訴他們?yōu)槭裁串數(shù)厝艘@么做,讓他們感受這種文化沖擊。其實,我們在了解西方文化時,也通常是從節(jié)日開始,了解他們節(jié)日一般都干什么。我想對于中國文化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這次才會帶學生們?nèi)ンw驗那達慕大會和‘祭敖包儀式等傳統(tǒng)蒙古文 化?!?/p>
來自美國Vally山谷高中的Sarah告訴《留學》,許多美國人很少接觸所謂的傳統(tǒng)文化,所以這種東西很容易就丟失了。人們的生活都被繁忙的工作充斥著,很少關注文化領域。當她來到內(nèi)蒙古,發(fā)現(xiàn)蒙古族人民一直堅持著他們的文化傳統(tǒng)和禮節(jié),這給她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影子伙伴”都是年輕人 溝通起來不困難
本次項目中,另一個引起記者關注的就是中美學生的交流。在項目開始前,組織者特別安排中美學生幾個人一組結成了“影子伙伴”,以便于他們交流。剛開始,由于本次參加的中方學生的年紀比較小,比較害羞,起初不太愛講話。但是美國學生對中國學生卻十分熱情,所以彼此也都逐漸熟悉起來。北京華師一朝陽學校的陳沐恩表示,“我覺得溝通的技巧在于和他們多聊,否則無法融入。大家可以從身邊最小的事情開始聊起,比如說剛剛看的表演等,從小的話題里找到彼此共同的興趣,表達自己的想法。我也會告訴那些比我小的中國同學如何和外國人交流。”
針對中美文化尋力項目,王學文認為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可能會安排中美學生選擇有文化特色的住宿環(huán)境,而不是普通的酒店。未來,我們希望建立更多的文化交流基地,將中美文化尋力項目做成一個穩(wěn)定的模式。”
目前,中美文化尋力項目已經(jīng)持續(xù)四屆,美國孩子每逢假期都來中國進行文化交流?!敖窈蟮哪繕巳后w會縮小,變得越來越精英化。我們希望,今后參加過這個項目的孩子拿到我們頒發(fā)的認證證書后,可以作為申請美國大學的評估手段之一?!?/p>
(實習記者黃力旖,楊璐嘉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