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龔 蔣繼武 唐照銳
摘要 2011~2014年,合肥豐樂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母本機插秧技術在雜交水稻種子生產上的應用研究,并在湖北省主推品種豐兩優(yōu)香一號種子生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文章對母本機插秧在該組合種子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技術進行總結,以期加快機插秧在雜交水稻制種生產過程中的推廣。
關鍵詞 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母本機插秧;豐兩優(yōu)香一號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5-041-02
The Application of Female Parent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in the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of Fengliangyouxiang No.1
ZHANG Gong1, JIANG Jiwu2, TANG Zhaorui2 et al
(1. Jingmen Seed Administration, Jingmen, Hubei 448000; 2. Hefei Fengle Seed Co. Ltd.,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From 2011 to 2014, Hefei Fengle Seed Co. Ltd. has always been increasingly putting more effort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application of female parent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and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es in the seed production of Fengliangyouxiang No.1, which is one of main varieties in the market of Hubei Province. Some applicable and useful technologies were concluded to help accelerating the promotion of mech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Key words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Female parent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Fengliangyouxiang No.1
作者簡介
張龔(1964-),男,湖北荊門人,高級農藝師,從事作物育種與種子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222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但與此同時也給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具體表現在:一方面農村勞動力流失進一步加劇,勞動力結構老齡化,造成制種基地嚴重的用工荒和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政策導向,土地開始向少數人流轉,短時間內造成特別是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土地流轉成本快速上升,給企業(yè)的種子生產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解決這一突出問題并順應現代種業(yè)發(fā)展趨勢,國內各大科研院所和企業(yè)都進行了機插秧在制種生產上的應用研究[1-6]。
2011~2014年,合肥豐樂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連續(xù)多年在江蘇金湖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進行了主推品種豐兩優(yōu)香一號的母本機插秧種子生產試驗[7-8],并于2013、2014年在金湖銀集基地進行大規(guī)模的制種生產,為今后種子生產的規(guī)?;?、集約化和機械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根據近年機插秧的生產實踐經驗和學習經驗,現將有關制種技術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制種地點與組合
制種地點為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銀集鎮(zhèn),制種組合為豐兩優(yōu)香一號,父本為豐香恢一號,母本為廣占63S。
1.2 父母本育秧方式與使用材料
1.2.1
父母本育秧方式。父本為旱育秧,苗床與大田面積比為1∶70~80;母本為硬盤育秧,苗床與大田面積比為1∶100~120。
1.2.2
育秧材料。育秧過程中主要使用的材料有塑料薄膜,遮陽網,過篩細土,硬盤(規(guī)格為58.0 cm×23.5 cm×2.5 cm)和營養(yǎng)基質,所用基質由淮安市清浦區(qū)綠土地基質肥廠生產。
2 制種技術
2.1 科學合理安排播差期,確保育性轉換期和抽穗揚花安全授粉期
兩系雜交水稻制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確保育性轉換敏感期即幼穗分化Ⅳ ~ Ⅵ 期的安全過渡(不能出現連續(xù)3 d日平均氣溫低于23.5 ℃、日最低氣溫低于20 ℃的低溫天氣)和適宜的抽穗揚花期即避開高溫和低溫連陰雨天氣。根據該組合連續(xù)多年在試驗地區(qū)生產實踐經驗,手插秧和母本機插秧播始歷期的變化即母本機插秧播始歷期通常比手插秧播始歷期長3~4 d,時差縮短3~4 d、葉差縮小0.5~0.7葉。依據江蘇里下河區(qū)域近20 a氣象資料分析,結合組合親本特征特性,確定理想花期在8月20日左右, 由此倒推父母本合理的播期, 即第1期父本安排在5月1日左右播種, 第2期父本在5月13日左右播種,母本6月1日左右播種, 時差30~32 d, 葉差6.3~6.7葉, 基本可以確保父母本盛花期相遇。
2.2 培育壯秧
父本育秧為旱育秧:當地旱育秧培育經過近年發(fā)展和改進,具有簡、稀、壯、純四大特點?!昂啞奔春唵?,苗床選址一般在排灌水方便、地勢稍高、背風向陽、交通方便的田塊即可,冬前冬后翻耕各1次,不需要特殊培肥和調酸,播前使用旱苗床專用肥每公頃750 kg即可;“稀”即播種量,建議每平方米播種25 g左右,促進壯秧,每公頃用種7.5 kg;“壯”即采用拌種劑,分別為瑞士先正達公司生產的殺蟲劑銳勝和殺菌劑亮盾,這2種藥劑對當地苗床主要害蟲稻薊馬和苗床病害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純”即采用多效唑拌種,在秧苗3葉期,組織人工去除雜株,此方法對新基地特別有效。旱育秧的肥水管理:旱育秧在揭膜后2~3 d追施尿素150 kg,以后看苗適時補肥,旱育秧揭膜后澆足水,4葉前苗床以濕潤為主,4葉后嚴格控水、以控為主。
母本育秧硬盤育秧:當地硬盤育秧過程同其他方法有所不同,流程簡單,便于操作。選址和制作母本苗床的標準基本相同,使用自動播種流水線播種,傳統機械化播種流程如下:鋪基質—撒水—定量播種—蓋土—集中暗化處理—擺盤—蓋遮陽網—上水;當地機械化播種流程如下:鋪基質(2 cm厚)—定量播種—蓋土(0.3 cm厚)—擺盤—蓋遮陽網—上水漫灌12 h,省去了傳統加底水和暗化處理,便于操作。后期育秧過程基本相同,即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保證水不上硬盤。每公頃使用硬盤350~375張,每平方米播干籽0.5~0.6 kg。
2.3 合理安排行比,平衡父母本穗粒結構
父本行數為2行,行株距大約為25 cm×20 cm,每穴1~2苗。母本行數由機插秧機型本身決定,現在基地生產上用的插秧機主要有2種,即XL2Z-10型和井關高速插秧機,分別為10行機和8行機。2種機型的不同株距會影響母本的穗粒結構,經過連續(xù)4年試驗,得出XL2Z-10型最佳行株距為20.0 cm×17.5 cm,而井關高速插秧機行株距為25 cm×12 cm,每穴4~5苗,2種機型均適合組合在該地區(qū)機插制種[8]。通過試驗,推斷出母本最佳穎花數在31 500萬/hm2左右,母有效穗270萬~300萬,根據父母本最佳穎花比約為1∶3,得出父本穎花數在105 00萬左右,根據父本平均穗粒數計算出父本有效穗數,進而完成父母本穗粒數的設計[9]。
2.4 肥水管理
根據江蘇里下河的土壤特性和秸稈全量還田的特點,應該加強肥水控制。肥料管理:大田基肥每公頃施375 kg 45%復合肥;分蘗肥用46%尿素,插秧后7 d和插秧后12 d左右分2次父母本一起追施,第1次每公頃用肥450 kg,第2次每公頃用肥350 kg;另外父本移栽后5 d單獨每公頃追施尿素112.5 kg和復合肥75 kg;穗粒肥可根據苗情適量追施,一般每公頃施150 kg45%復合肥。水分管理:由于大田秸稈全量還田,故栽插時土壤含水量高,實行淺水栽插,栽后防止水淹苗,保持淺水活棵,活棵后適當排水露田排毒2~3次;當莖蘗苗峰達到理想苗數的80%時,必須開始退水曬田;幼穗分化期,如遇高溫,需深水護苗,亦要根據親本花期相遇狀況,適當灌水;抽穗揚花期深水養(yǎng)花授粉,拉花結束后讓田水自然落干,后期干濕交替壯籽,田間保持干濕至收獲。
2.5 病蟲草害防治
金湖制種基地發(fā)生的主要病害有紋枯病和稻粒黑粉病,稻粒黑粉病的危害尤其嚴重,2012和2013年該病發(fā)生率均超過10%,最高發(fā)生率達到35%左右,在機插秧田塊發(fā)生尤為明顯。紋枯病的防治較為容易,使用農藥井岡霉素和拿敵穩(wěn)分別于分蘗末期和割葉前期2次即可達到效果,而稻粒黑粉病難以防治。2014年8月中下旬至9月初又遇上連續(xù)多天陰雨天氣,正值抽穗揚花期,故特別需要加強對稻粒黑粉病的防治。防治方法與用藥:第1次防治時間為割葉前7 d,用藥滿穗;第2次防治是結合割葉后第1次920的使用,用藥愛苗;第3次是齊穗后用藥滅黑一號;第4次根據天氣而定,拉花期間遇到間斷性陰雨天氣,故推薦用藥歐博、愛苗或拿敵穩(wěn)最后防治1次。最終,稻粒黑粉病暴發(fā)率仍達到2%左右,但較往年已經明顯減輕。預防病害主要是稻瘟病,使用農藥主要是三環(huán)唑和三唑酮等。當地發(fā)生的主要蟲害有稻薊馬、螟蟲、稻象甲、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主要使用農藥包括氰戊菊酯、阿維菌素、快殺靈、吡蟲啉、吡呀酮、毒死蜱、殺蟲單和殺蟲雙等,防治效果較為理想。2014年以前手插秧使用丁草胺和芐·二氯封閉就有較好除草效果,而機插秧效果較差,主要表現是千金子嚴重發(fā)生和部分位置較高的田塊雜草較多,故2014年根據情況換用丙草胺和芐嘧磺隆進行封閉,且機插前和機插后均可使用,既便于操作且封閉效果較為理想,后期再根據草害發(fā)生狀況選擇除草劑重點除殺和人工拔除孕穗期雜草以防藥害傷苗影響花期正常。
2.6 花期預測與調節(jié)
秧苗期,根據父母本葉齡大小,合理確定移栽時間、栽插密度和追肥時間,但母本機插秧秧齡必須控制在22 d以內。在幼穗分化期1~2期進行顯微鏡鏡檢,并在3期后用肉眼觀察幼穗。如果發(fā)現部分田塊花期存在偏差,應當盡早調節(jié),調節(jié)方法主要包括肥水調節(jié),割葉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等措施,具體使用情況根據花期預測結果來定。調節(jié)原則是氮肥抑制鉀肥促進,父本深水促進淺水抑制,3~5期深割葉抑制和8期前深割葉即割破葉枕促進,激素多效唑4期使用抑制和調花寶與“920”8期使用促進。比如父母本幼穗分化2~3期保持同步,說明母本快父本1~2 d,父本補施鉀肥或后期使用少量“920”(7.5~15.0 g/hm2)調節(jié)即可;父本快母本3 d以內,說明花期相遇良好,不需調節(jié);如果父本比母本慢或父本快母本5 d以上,說明花期偏差較大,調節(jié)方法必須使用2種以上,即抑制發(fā)育較快的親本并促進發(fā)育較慢的親本。
2.7 合理噴施“920”
“920”的使用量主要根據父母本敏感特性、見穗指標大小和當天溫度三者來進行綜合考慮,使用效果一看母本包莖度大小,二看父母本授粉姿態(tài),即父本穗層高出母本穗層15~20 cm。正常年份下,父母本用450~600 g/hm2“920”、父本單噴90 g/hm2即可保證母本正常齊穗和父母本花位,分3次施用,第1次用量150 g/hm2,第2次300 g/hm2,第3次0~150 g/hm2。
2.8 其他技術
為保證種子質量,還需要進行高強度除雜、搶時收獲,及時烘干和適當精選。除上述技術外,結合特殊年份,比如基地在2012年開展了烯效唑抗穗萌試驗,2014年開展了多效唑抗倒試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鐘定旭,楊子超,葉成,等.雜交中秈稻中優(yōu)18 機械化制種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1(4):51-52.
[2] 馬寶俊,徐學報,唐士香,等.雜交水稻機械化插秧制種技術[J].雜交水稻,2011,26(6):32-33.
[3] 周友旺,楊俊山,朱海鵬,等.雜交水稻特優(yōu)009母本機插秧制種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21):78,84.
[4] 解慧倉,沈芳杰,吳建鋼.機插秧技術在雜交水稻制種上的應用[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2(4):33,32.
[5] 劉愛民,佘雪晴,易圖華,等.雜交水稻母本機插秧制種技術研究初報[J].雜交水稻,2012,27(1):31-33.
[6] 陳惠哲,毛一劍,朱德峰,等.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初步研究[J].雜交水稻,2012,27(5):34-36.
[7] 蔣繼武,唐照銳,汪華春,等.雜交水稻母本工廠化育秧的機插制種模式探索[J].雜交水稻,2012,27(4):30-32.
[8] 唐照銳,蔣繼武,汪華春,等.母本機插秧在雜交水稻制種中的初步應用[J].中國種業(yè),2012(6):44-45.
[9] 李成荃.安徽稻作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347-352.
責任編輯 高菲 責任校對 況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