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小學科學教學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激發(fā)他們好奇心,讓他們在積極的探究過程中深入了解科學,發(fā)現科學現象,掌握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綜合素質。在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成為小學科學教師探究和思考的問題。教師要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出富有趣味的科學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趣味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要實現小學科學創(chuàng)新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活力,就需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科學知識的探究中。具有趣味性地導入符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點,能夠較快地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中,能夠使師生之間積極互動,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取得實效。
1.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小學科學教學的目的是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把科學教學內容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運用科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到科學學科的作用,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例如,在《運動與摩擦力》一課的教學中,我出示一段視頻讓學生觀看,然后問學生:“一個下雨天,這輛車不小心陷進了泥潭了,怎么都開不出來,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學生們都積極舉手發(fā)言。在課堂氛圍活躍時,我順勢提出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這輛車的主人是怎么做的?學生們都興奮地說想。接著我讓學生繼續(xù)看完這段視頻,再來問學生:“你知道這車子的主人用稻草填坑的方法中蘊含了什么科學知識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下摩擦力?!鄙畹慕洑v、生動的畫面、一連串的追問讓學生積極地進入到了認真的學習狀態(tài),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
2.運用競賽的方式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小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競賽活動中,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充滿興趣地進行知識探究。例如,在讓學生探究《摩擦力的秘密》時,我安排了一個取乒乓球的比賽,一組隊員從水桶里撈乒乓球;另一組隊員從地上直接撿乒乓球??茨慕M隊員拿到的乒乓球多。在水桶里撈乒乓球的一隊比賽失敗。然后讓雙方隊員交換場地,再次比賽,這次比賽結果和上次正好相反。在臺下觀看的學生都充滿了疑惑。這時,教師向學生介紹摩擦力,正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從水里撈乒乓球比從地上撿球難,所以,速度就慢。通過競賽方式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摩擦力,實現了高效教學。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思維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就需要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進入教學高潮,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
1.利用科學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很多實驗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準備互動中,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積極性。在準備實驗用品之前,學生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會提前對實驗進行預習,有助于提高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深刻理解,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2.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fā)課堂活力。小組合作探究方式能夠使學生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對知識有更深的見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在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要利用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使學生對科學知識探究充滿興趣,從而激發(fā)課堂活力,使小學科學教學實現高效教學。
三、讓學生自己動手改進實驗,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小學科學教學實驗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實驗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如果設計的實驗不具備這兩個特性,那么就要及時做出改進。如當學習《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這節(jié)內容時,就需要對實驗設計進行改進。教師為學生布置兩個活動,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整理。第一項活動是將幾種不同材料的物體按照一定的體積大小順序排列起來,猜測這些物體是下沉還是漂浮,并做出一定的標記。第二項活動是將幾種不同材料的物體按照一定的質量順序排列起來,猜測這些物體是下沉還是漂浮,并做出標記。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和動手實踐,發(fā)現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之間不具備影響關系。
第一種改進:每一組同學提前準備四個砝碼和一個金屬盒子。教師首先告訴學生砝碼的質量為50克,而盒子的重量為25克,接著用盒子分別進行五次實驗。第一步,在水中放入空盒;第二步,把一個砝碼放進盒中,再放到水里;從第三步起,每次都多放一個砝碼之后再把盒子放進水中。當學生了解操作步驟之后就可以讓他們與小組其他成員一起討論,并認真做好實驗記錄。
第二種改進:提前準備好四個裝滿沙子的瓶子,每一個瓶子都與另外一個體積不同。接著,通過天平的稱量使所有的瓶子都保持相同的質量。學生通過反復實驗,就會通過明顯的實驗效果總結出浮力規(guī)律。浮力實驗經過改進后,比先前的效果顯著,而且操作簡單、容易、直觀,這樣就能夠突破教學難點。
總之,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豐富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深入探究,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和運用教材,使學生在充滿科學魅力的課堂上積極探究,實現高效的活力教學。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東渡實驗學校 江蘇】